当电影、电视剧行业出现萎缩的势头,微短剧、短视频成为新的受欢迎的内容生态。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4亿、使用率93.8%。
热度涌来的时刻,骗局也开始扎堆。
随着短剧爆火,微短剧兼职招聘信息也充斥各类社交媒体,“无门槛“、“爱看短剧就可以来”、“月入过万”、“最强副业”,仿佛新一轮财富密码。
短剧行业这么容易就能赚钱吗?到底是致富新机遇,还是割韭菜的新套路?
21世纪经济报记者报道了互联网短剧推广的骗局,记者先在社交平台上添加了一位天天短剧的招商负责人。
赚钱的机会分为三档:
1、不开会员,每天签到就能得到1元
2、买会员,签到收益增加
189元永久会员,日收益1+3元;589元永久会员,日收益1+12元
3、推广会员
推广一个189元会员奖励40元,推广一个589元会员奖励120元
这样的模式,估计大家一看就会觉得不对了,这不是妥妥的资金盘模式吗?
每日1元签到奖励只是抛出的诱饵,拉人头才是真正的获利手段。
当记者问到签到奖励什么时候可以到账的时候,有人回复都得等3个月,等于说到手还是很难的。
除了拉人头之外,还有收益项目——短剧版权。
一份300元版权的项目收益率3%,注意是日收益3%,一年收益高达1095%,也就是投入300元,一年累计收益3285元。
如果是500元版权的项目,项目收益率为5%,一天就可以赚25元,年化收益更夸张。
银行大额存单早已跌破3字头,年化超过1000%就根本不是投资项目,而是一场疯狂的财富骗局,足以让任何有丝毫理智的人惊掉下巴。
更何况,这些短剧多为盗录,版权投资无从谈起。
深陷其中的投资者不仅可能血本无归,还可能有参与非法经营活动的连带风险。
被碰瓷的映宇宙集团已经发布相关公告,社交平台上存在多个假冒映宇宙集团旗下短剧业务的非法账号,并且伪造了营业执照等资质文件,涉嫌从事违法集资活动,提醒广大用户谨防诈骗,但“天天短剧”疑似依然在打着它们的名义进行承诺清偿兑付。
甚至依然还有人在问天天短剧投资的相关问题, 社交平台上以“天天短剧”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依然有不少帖子在宣传天天短剧能“赚钱”,历史还在不断循环上演。
当短剧成新型杀猪盘,除了签到、买会员、版权分红,不少人还被“短剧推广”的套路坑过。
“短剧推广”就是剪辑短剧的切片,宣传短剧为短剧引流,从而赚取推广佣金。
有一种常见的模式是高价视频剪辑推广课程。
先投入一笔钱购买相关的课程,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几乎赚不到收益。
另一种涉及视频剪辑平台,不一定是骗局,但平台屡屡传出负面新闻,被怀疑是要“跑路”。
商业模式很简单,用户向平台购买版权包,基于版权包二创短视频,再上传到平台,平台统一分发到其他平台,获得收益后返给创作者。
对用户来说,只要购买版权包,会剪视频,就等着分钱就行了。
但随着入局的人越来越多,视频的稀缺性越来越低,加上内容本身是基于版权包的二创,可能会出现同质化的内容,视频剪辑者拿到的钱越来越少,加上平台流量激励减少,盈利模式难上加难。
如果我们抛开短视频红利、平台奖励、商业模式不谈,仅仅看参与条件,投资12.8万元买一个版权包之后,每个月靠剪辑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而所谓的省级代理、市级代理仅靠售卖版权包就能大额获利,是不是又有点眼熟了。
披着各种外衣的资金骗局层出不穷,涉及的基本是有热度的生意。
即便不是什么新骗术,也会有很多人掉坑,信息闭塞的人,就容易受骗。
实际上,短剧的竞争很大,上千部短剧里,可能只能跑出一部,陪跑的概率很大,80%的剧都是亏的,能火的短剧属于凤毛麟角。
一部不亏钱的短剧,投资人能赚到流水的5%-6%,当下单部剧的成本已经来到30万左右,也就说票房不到500万的短剧都是亏钱的。
投中一个爆款会大赚一笔,但亏钱的风险也不小。
而且整个行业监管在加强,内容开始同质化,观众的风格偏好也在改变,以前那种无需因果无脑打脸的爽剧,观众已经不买账了,剧本也要往更精细的方向走,对剧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即便不是骗局,短剧并不是一个没门槛无脑投的行业,更有点像风险投资的感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