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份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方案的初稿疯传,引发大家激烈讨论。
据说正式的方案即将出炉,如果真实行的话,感觉会引起基金圈大地震。
网传截图小巴就不放了,咱们就看财联社的报道,里面提到方案整体包含:
公募基金考核机制、费率改革、发展权益类产品、合规管理、代销机构和其他行业建设6大方面内容,下面就分别说说。
1、考核机制
强调长周期考核机制,基金公司高管主要考核业绩,业绩考核权重不低于50%,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指标权重降低。
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要求三年以上业绩比例不低于80%,五年以上的业绩比例不低于50%。
等于说,基金经理五年内别想躺平,即便依靠押注赛道一时踩对风格也没什么用。
薪酬改革,简单粗暴,亏钱就要扣工资。
基金跑输基准10%或亏损,基金经理直接扣钱,并且强化业绩延期支付和追索机制。
基金成绩不好,直接影响基金经理的收入,奖金还要分批次发放,对基金经理的要求更高了。
不知道这个考核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因为刚刚经历了一轮熊市,所以不管是三年业绩还是五年业绩,都有大批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不佳。
按这个标准执行的话,一大批基金经理的收入要打折。
2、费率改革
产品和业绩挂钩,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大规模宽基指数产品费率还要下调。
也就是说,未来浮动费率的产品可能会成为常态,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话,可以收取更高的费率,基金经理和基民利益深度绑定。
另一方面,相对于主动权益基金的竞争力在业绩上,指数基金更加适合利用降费来提高竞争力。
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有很多宽基ETF批量降费。
易方达、南方、华夏、嘉实等基金公司已经将一部分ETF的管理费和托管费直接降低到0.15%、0.05%,算目前市场上的地板价了。
存量的宽基还有很大的降费空间,特别是那些大规模的宽基,国家队持仓的沪深300ETF,只有易方达的费率降到最低了。
ETF降费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投资者的实际收益,鼓励大家长期持有。
但主动型基金还是要保持一个比较合理的费率,不能一味内卷,否则降幅过大,导致基金公司运营困难,投研能力下降、核心人才流失,最终也会反映在基金的业绩上,投资者反倒得不偿失了。
3、发展权益类产品
“低费率+绝对收益+业绩报酬”和“长期股票投资+定期分红”两类产品给予重点支持。
“低费率+绝对收益+业绩报酬”强调绝对收益,旨在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长期股票投资+定期分红”,注重引导大家关注分红资产。
4、合规管理
加大逆周期调解机制,加大对“压赛道”等短期行为的监管,约束基金经理的数量和规模,“伪市值管理”入刑。
打破唯规模论,打击短期追热点的行为,引导基金经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5、代销机构
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权益保有规模占比、盈利投资者占比、小额定投业务规模纳入评价体系标准。
盈利客户占比纳入考核,更加关注投资者的实际盈利情况,考核小额定投业务规模,引导投资者注重长期投资。
6、行业建设
头部基金公司要加快从资管机构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支持基金公司并购重组。
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并且从行业降费以来,大公司还好,中小基金公司利润受影响很大,所以,基金公司可能会和券商一样,优胜劣汰、强强联合。
同时也提到,公募基金要提高服务投资者的能力,推动保险、理财、信托等机构通过公募提高权益规模和占比,提高社保、年金、养老金可投公募基金范围。
按照这个规划,机构投资者在公募基金中的占比会提升,公募基金在权益市场的占比会提升,市场越来越规范、成熟。
现在流出来的内容,可能只是征求意见稿或只限于一定范围内的讨论内容,不排除正式的文件出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调整,到时候视情况再决定要不要集中讲一讲。
在小巴看来,改革直指公募基金行业现有痛点,特别针对“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未来公募基金行业更注重长期收益和绝对收益,但有些部分也有点争议。
比如,一旦基金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0%或者亏钱,基金经理薪酬就要下降这个事情。
实事求是说,有时候业绩不行,不一定是基金经理能力不行,可能也有市场风格的因素在里面,即便是长牛基金经理,也不能保证一直是正收益,做行业投资的,行业β不在,就是会有低迷的时候,或者说是长期投资的必经过程。
监管既要严打“压赛道”、长期投资,又要业绩好、不能亏钱,真落实的话,对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来说,挑战很大。
“一刀切”的模式下,基金经理为了不扣钱,可能会偏向固收类资产。
前段时间,科技板块小市值的公司表现好,但成长行业其实属于风险高的,如果新规下来的话,基金经理为了不亏钱,可能就会偏向于投资银行、红利资产,抛售之前的成长股。
换句话来说,就会加大成长风格这边的波动,到时候基金经理调仓带来的下跌调整在所难免,说不准有些人现在就开始动手了。
绝对收益和市场β息息相关,长期投资的话,其实是可以允许一点波动在里面。
并不是每个基金经理都是走绝对收益路子,或许考核相对收益对基金经理更加公平一点,不知道最后落地会不会修改,不然“奔私”浪潮还得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