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罗辑思维 01 我们为什么要做“十日谈”?有多久,你没有跟人来一场1小时以上的聊天?不是谈工作,就是单纯聊,就聊我们真实的在意的问题。 看似天南海北,没有目的,直面焦虑。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精神上酣畅淋漓。 现在我们能跟任何朋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碎片化的交流,有一搭没一搭,却越来越少,有聊出心流的深入交谈。 短视频、算法推荐和碎片化内容不断争夺我们的注意力,但真正稀缺的,是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对话。 对,我们正是想还原这样一种体验,策划“春季十日谈”,从4月12日到4月21日,每天下午四点到六点(“罗振宇”视频号主页可看回看)。 十日谈,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十位嘉宾的多元视角,每天用2个小时,深入探讨你关心的课题,做你思想的“磨刀石”。 第一,春天,就找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我们去江南,去太湖边,在春天的江南感受万物生长,寻找未被算法计算的美好生活。 第二,不是一场,而是十场。不是单向的内容输出,而是一次精心设计的“事件”——有地点、有主题、有碰撞。这十天,我们请到10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角度,一起探讨一个问题:AI时代下,怎么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 第三,中国人理想的生活,不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们请到10位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对AI有不同的观察视角,也带来不同的个人行动策略。 一键预约“春季十日谈”全部十场直播,点击下方【罗振宇】视频号按钮——点击【全部直播预告】——点击右上角【全部预约】,十场直播,别错过。
02 “春季十日谈”为你邀请了谁?4月12日(周六),冯仑,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 作为穿越多个经济周期的创业者,冯仑老师用40年的创业经验,回答一个问题:AI时代,我们该怎么创业。在商业老江湖的视角里,AI时代来临,创业方式会变成什么样?2025年开始创业,还应该避开哪些坑?我们一起听听冯仑老师的答案。 4月13日(周日),陆铭,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 在AI时代下,房价、生活方式、发展机会这些人生关键问题的大逻辑会不会发生变化?陆铭老师用城市选择的视角,帮你去思考,普通人在AI时代的发展策略。 4月14日(周一),周立 ,Answer AI创始人&CEO。 他创办的Answer AI让北美家长抢着付费,只因他相信“AI不是孩子的对手,而是探路的侦察兵”。AI时代来临,孩子学什么在未来还是有用的?周立老师给你向前半步的视角。 4月15日(周二),林小英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她是戳破教育焦虑的清醒观察者。AI时代来临,教育资源唾手可得,家长如何警惕“AI寒门”,避免自身认知匮乏制造新不公平出现? 4月16日(周三),王立铭 ,生物学家。 从脑科学到抗衰老,怎么用AI技术,帮自己活得更好、活得更长,等到抗衰老研究奇点爆发?王立铭老师给你几个最新的科研成果,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延续寿命,AI时代来临,“活着长”可不是养生口号,而是对抗AI碾压的核心策略。 4月17日(周四),蔡钰 ,商业观察家。 当倡导断舍离的当下,她把消费变成解药。AI时代,购买什么能获得幸福感?她用“买休息”“买相处”“买事件”重构消费观,让每一笔钱都变成对抗焦虑的武器。 4月18日(周五),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人类从没走出过神话时代,AI时代更需要会讲故事的文科生。施爱东老师从神话故事切入,来回答AI时代,我们如何讲述生命故事?故事如何成为普通人对抗AI的救命稻草? 4月19日(周六),卓克,科技观察家。 他是用科学给生活开外挂的硬核科普人。在十日谈里,他给我们送上AI时代的博弈指南。嗅觉经济、非语言沟通、长期项目管理,普通人如何在AI短板处找到“金饭碗”? 4月20日(周日),陈海贤,著名心理咨询师。 AI时代,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的焦虑任何时代都是相似的,AI时代也并不特别。陈海贤老师带来有意思的观点,“反者道之动”也许是缓解AI焦虑的最好思考方式,从焦虑到自我觉察,利用时代来成为自己的心理导师。 4月21日(周一),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宋史学者。 如何用1000年前的智慧,应对1000年后的技术冲击? 在直播中,赵冬梅老师以苏东坡为例,帮你修炼“苏东坡心态” ,在AI时代,诚恳比乐观更重要,保持心态才能活出不被算法绑架的人生。 4月12日到4月21日,连续十天,每天下午16点,太湖边的“思想篝火”准时点燃。如果你无法亲临湖州,马上预约直播,让竹林的风、长谈的暖意和十位“磨刀石”的碰撞,隔着屏幕为你劈开信息茧房。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或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一位你想对话的人——这个春天,我们不见不散。 一键预约“春季十日谈”全部十场直播,点击下方【罗振宇】视频号按钮——点击【全部直播预告】——点击右上角【全部预约】,十场直播,别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