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行这边的动作挺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财政部马上就跟进了,前两天发公告说,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此前,中、建、交、邮四大银行也在上交所发布公告,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合计募资金额5200亿元。
中行和建行发行对象是财政部;
交行发行对象包括财政部、中国烟草、双维投资,财政部持股交行比例超过30%,将成为控股股东。
邮储银行本次的发行对象为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船舶集团。
募集的资金扣除费用后用于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什么是核心一级资本?
从监管规则上说,资本分为三档,分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前两者统称为一级资本。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
一旦银行发生经营风险,先由核心一级资本吸收损失,再由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吸收损失。假如资本金被消耗完毕后仍有损失,存款人可能就会波及。
所以,核心一级资本可以看作银行应对坏账的备用金。
商业银行一般靠利润留存、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发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也有过几次是财政部注资:
1998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工、农、中、建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
2003—2007年财政部通过汇金公司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注资并实现AH两地上市;
2010年,工、建、中、交四家国有行通过配股补充资本,背后也有财政部和中央汇金的影子。
现在财政部和头部央企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是不是说银行有风险?
从刚公布不久的年报看,截止到2024年年底,国有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充足率分别为14.1%、11.42%、12.20%、14.48%、10.24%和9.56%,远高于监管的要求。
工、建、农、中四大行的不良率整体在下滑,不过,银行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银行也正面临净息差收窄,零售贷款风险暴露的问题。
号称“零售之王”的招行净息差仍为行业最高,但走势下滑。2024年净息差为1.98%,同步下降17个基点。
截至2024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2%,其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44%、1.61%、1.38%、1.73%,大行净息差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监管为商业银行划定1.8%的净息差警戒线,估计很多银行都达不到。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56.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31亿元;不良贷款率0.95%,与上年末持平。
零售贷款不良率看,2024年,招行小微贷款不良率、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分别升至0.79%、0.48%。
年报一出,第二天招行A股、港股直接跌超5%。
邮储银行的个人小额贷款规模和不良率都在上升,年报中解释了个人小额贷款主要是个人经营用途,也可以理解为个人经营贷。
个人小额贷款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38.39亿元,同比上升了41.31%,不良率升至2.21%,个人贷款的总体不良率也从上年末的1.12%升至1.28%。
作为十二家股份制银行的渤海银行,2024年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2.37%,几乎是2023年的3倍,主要原因是在银行竞争压力下,通过互联网引流了大量长尾客群。
长尾客群资产规模小、净值较低,但胜在人数众多,这部分人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最后造成不良贷款率高企。
总的来说,银行收入增长乏力,另一边坏账风险增加,只能说,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银行只花钱不挣钱,所以监管得先做预防干预。
而且今年大会提到适时降准降息,后面房贷利率可能也会降低,现在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也是为政策留足空间。
这两天还有一个相关的新闻,说从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将统一上调至不低于3%,现存3%以下的超低利率产品可能被叫停。
已经有些人的“闪电贷”从前一日的2.58%上调至3.4%,还有些人的利率从2.58%上调至3.7%。
实际上,监管也是在兜底风险,商业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都在3%或者以上,无抵押的消费贷利率在3%以下,有些银行还可以做到2.5%左右,银行可能是在赔本吆喝,根本赚不到钱。
但监管关于提高贷款金额、延长贷款年限的总方向没有变。
招行、中行、建行在额度和期限上都有放松,建行将快贷额度上限从20万元上调至30万元。招行“闪电贷”额度上限提升至30万,最长还款期限延长到7年。
所以说,监管的用意只是约束银行的市场行为,不希望银行无序竞争,加剧行业风险,之前也开会说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不应该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
还有咱们说过的,借钱都是要还的,如果大家产生利率幻觉都去借钱,不仅会加剧个人债务压力,银行坏账的风险也会增加。形成坏账,最后也要核心一级资本去补贴。
这次财政部增资银行一级资本,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四家银行都是溢价增发。
建设银行的拟发行价格溢价8.8%,中国银行溢价10%,交通银行溢价18.3%,邮储银行溢价21.5%。
溢价参与大额定增,也是在表明对银行的未来发展有信心,虽然短期内随着股本规模扩大,分红收益会摊薄,但同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增加,抗风险能力更强。
资本充足能撬动更多贷款,可以持续的支持企业和个人的信贷需求,未来利润增长的空间也会更大,对股价也有支撑作用。
但买银行属于稳健风格,如果科技股那边突飞猛进的话,银行股这边估计就会比较难看了,大家还是得把控好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