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回复: 0

女生数学不如男?是你对女生对数学有误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6 09: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我刚刚聊过王虹,有的家长感觉又被激发起来了,跟我吐槽,他读小学的女儿,课堂上的数学反应比班上男生慢,好像也没什么好胜心,不想去参加数学竞赛,这样的女孩,是不是就不适合学数学呢?其实,的确没有必要所有的孩子都去学数学,但是,是不是课堂上反应不如男生,竞赛成绩不如男生,就一定不适合继续学数学,未来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呢?还真不一定。我作为一个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前后十年,一直待在各类竞赛班里,后来又读的数学专业的男生,还是可以聊聊这个话题的。王虹她代表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非竞赛的女生。人家成了数学大师,我现在虽然不能说是数学的门外汉,和王虹相比,那真的是门径都没有入,差得很远。说一个不太严格的结论,当时和我同行的大多数竞赛生,男生居多,他们大都没有从事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学术研究,甚至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不要说去跟王虹比,跟我比都已经离数学很远了,但是他们当时还有相当多比我还优秀。可能这是死亡者偏差,我们并不是说,做竞赛的一定不适合数学研究。也有很多数学大师是一路竞赛过来的,例如获得菲尔兹奖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现在的德国数学领域领袖舒尔茨,他们都是当年的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但是,至少这两件事它不是完全等同,甚至在我的经验里,还有点负相关。



首先,做研究和做题不一样,女生不擅竞赛,不等于不能做研究。我认识的,高校的数学专业的博导、院长、教授,极少有竞赛生,都是循序渐进来的,甚至大部分在中学时,也未必数学天赋超卓。考上了数学系,既来之则安之,一步步学,慢慢地成长为教授或博导。这是大部分数学从业者的状态。看起来,早慧或者是在竞赛中表现突出,跟后来能够从事数学理论研究或者数学相关工作,没有必然联系。竞赛培训,比较强调刷题,寻求答案。按照标准的、最优的流程,把题做出来。但是,王虹不是竞赛生,她一直都没有追求什么标准答案,而是把自己脑子里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思考一遍。这恰恰是跟后来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方法是一致的。(详见历史文章:《天才女数学家王虹,给普通孩子的三点启发》)第二,竞赛生求赢,未必是对数学本身感兴趣我记得很清楚,我那个时候打完一个竞赛,最关注的是,我能拿几等奖,我在我们班,我们学校,同时参加竞赛的同学里,我能够排第几名?战胜多少人?如果赢了,能上黑板、发喜报,我就很高兴。这是竞赛。可是真正做理论数学研究,虽然它也需要赢,你做理论研究,发论文要抢在别人前面把这个问题攻克,这当然也是一种赢。这种对赢的渴望最多不到 3 成,但是在竞赛中,想赢的心态占八九成。大多数的竞赛生,一旦打完竞赛,卷子都扔完了,不会再去对那个题目有什么兴趣。真正做研究的最大驱动力恰恰是,这件问题本身它有意思王虹在未名湖畔画了几百个莫比乌斯环,显然不是为了赢谁,只是对这个很奇特的几何结构有兴趣。在竞赛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题目,你不可能抱着搞清楚问题的心态去的,那你肯定就赢不了了。第三,性别差异,导致女生受到偏见影响。
无论是家长、还是女生本身,确实很容易受到性别偏见的负面影响。要想坚持学数学,还是挺难的。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表现,确实不太一样。我还记得自己三年级第一次参加竞赛时的情形。当然还没有现在打竞赛的风报,老师突然给全班同学发一份卷子。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盲测,我考的成绩特别好。平常,我数学也不怎么样,很多女生的成绩都比我好。确实,男生对于这种抽象数学,接受程度的方差比较大。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女生则比较平均。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同等训练量,同等思考量,那些特别能跳出来的是男生,男生特别容易被“看见”。可是,做数学工作,只是跳出来没用,你后来未必能够坚持下去。因为男生容易被看见,女生就会承受压力。我的一些女同学,小学、初中时,数学都很好。到了高中,再见到时,她就说,自己的数学学不过男生了。其实,她所谓的“学不过”,只不过是,在规定时间,做出难题的能力。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她们就会产生各种畏难情绪。家长也会这么想,老师也会这么想,整个社会都会这么想。有时候,这种想法看似也是善意的,好像在给女生减压。你没关系,女孩子嘛!你综合能力强,数学未必要学得好。作为一个女孩的爸爸,我如果不克制自己,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出这些话。在这些好心的暗示下,王虹这样的女数学家能成长起来,确实蛮不容易的。至于,普通女生应该如何面对数学的学习,我是这样思考的。不能给太大压力,期许特别高,但又要保持她对数学的接触。她未必一定要打竞赛,让他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现在网上的资源很多,我们的教育减法项目,也会给孩子很多这样的机会去接触数学,挖掘她们的职业兴趣)。



女生一旦过了一定的门槛之后,她的韧性会发生重大作用。我的同学里面,学术研究做得最好的,也是女生,美国大学的教授。她也不是竞赛生,只是一路高考过来。性格文静,也不像一些数学竞赛生那样,表现得张扬外放,老想跟人分享。她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反倒走得稳,走到了学术的核心领域。当然,我们不能鼓励数学不错的女生,每个人都幻想像王虹这样能够解决世界级难题。即便是专业的数学工作,中间还有很多有创造性的,但也需要稳扎稳打的工作岗位。现在大厂里的数据分析师,甚至人工智能领域,也有不少女生在里面做得不错。你只要在某一个小算法上有一个小的突破,这就够了。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真正能做顶尖贡献的,能够领先人类几百年的,可能上亿人,才能出一个。如果我们的数学能力能够达到大概1%,就已经可以能从事这类工作了。在 1% 这个维度上,男女没有什么差别。王虹以及王艺霖(美国塞勒姆奖Salem Prize 2024年度获奖人)等中国优秀女数学家的出现,告诉我们,只要能够给女孩子机会,她们即便是作出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亿分之一的伟大贡献,也是有可能的。对于家有女孩的家长,我的建议是,压力不要太大,给她一个接受数学的机会,等待她慢慢对数学产生非竞争性的、非考试性的兴趣,再去做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5-4-11 14:57 , Processed in 0.1421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