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回复: 0

“然后呢?”一句永远对你有利的口头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2 09: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好奇,高手的思考方式有什么共通点?
正好我最近读了几篇相关的文章。作者之间完全没有交集,谈论的主题包括二阶思考、二次支付、二阶理性等等。你看,都带个“二”。
这是巧合吗?还真不是。这些概念听起来好像有点多,但实际上它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而且一点就透。这些思维方式的本质,就在于把别人的行动终点,当成自己的行动起点。
当别人觉得事情已经做完的时候,高手总能多问一句,然后呢?
作者:马慧
来源:《得到头条》

01
一切都必须支付两次
拿消费这件事来说,很多人都觉得,消费的终点就在于东西到手的那一刻。钱货两清,消费就算结束。但是,前段时间,加拿大专栏作家大卫·凯恩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很有意思,叫《一切都必须支付两次》。他说,大部分人的消费观念有个漏洞,他们忽略了很简单的一件事情,这就是,购买大多数东西,都必须支付两次费用。第一次费用,是你付出的金钱,买书,买课,买乐器,下载付费App,办健身卡,发展新爱好,都算。但是,然后呢?为了使用这个东西,你得支付第二次费用,这次支付的,是你需要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而这个二次支付比起第一次支付,可能成本要高得多,但收益也要大得多。比如,买一本小说,你第一次支付的可能就是50块左右的金钱。但是,随后,你还要付出10个小时的专注阅读时间,读完之后这本书才是你的。同样,当你花钱买了一把新吉他,你还必须花时间从头开始学习怎么使用它。凯恩认为,只有完成第二次支付,你才能看到第一次支付的回报。假如不做二次支付,只花第一次的钱,这几乎等同于把花出去的钱扔进垃圾桶。到这一步,道理都很简单。但由这个观察进一步延伸,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更扎心的真相:所有完成一次支付的人,都是在补贴那些完成二次支付的人。比如,所有办健身卡的人,都在给健身房创造收入。健身房挣了钱,就可以换更好的环境,更好的设备。而这些东西谁在用呢?很明显,是那些去健身房,也就是针对这张健身卡完成二次支付的人。再比如,你买了书,这等于是给出版社创造了收入。出版社就能用这些钱找更厉害的作者,写更好的书。而且书卖得多,出版社就可以把售价降下来,薄利多销。而这一切对谁有好处呢?显然,是那些真正读书的人。再比如,前段时间抖音发布了《2024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报告》。全年图书销售超过7.3亿单,平均每天卖出300万本书。买书用户同比增长了130%,其中“00后”的数量增长更快,增长了160%。假如你也买了,并且读了,相当于所有之前消费的人都在补贴你。
就像前面说的,所有只完成了一次支付的人,都是在补贴那些真正完成了二次支付的人。假如一样东西你买了不用,你是在为所有真正用了这件东西的人摊薄成本。请你现在就回顾一下,你的家里是不是有很多东西,属于只支付了一次费用,光拥有,没用过?那些付费了但没用过几次的App会员,买了但放在角落吃灰的实体书,还有中枪率最高的健身卡,等等。按照凯恩的观点,假如你不为这些书籍、课程、乐器,预留足够的二次支付的时间,那么你买的所有东西,非但不会变成你的资产,反而是在给别人增加实力。而且买而不用的东西越多,你深度探索它的概率就越低。
02


我们为什么需要“二阶思维”?


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肯定不能为了用而用。假如单纯为了追求心理平衡,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沉没成本,而且很多东西本身就是用得越少越好,比如人身保险。凯恩建议,我们需要找到一次支付和二次支付之间的平衡点。比如,给自己设置一个深度年。深度年,就是对待一次支付尽量慎重,同时增加二次支付。其间盘整你的生活,找出那些你花了钱买下,但还没花时间拿下的东西。然后,每周拿出固定的时间,专注于这些事情,把它们真正变成你的。凯恩追踪过一些践行“深度年”的读者。他发现,把焦点从第一次支付转向第二次后,人们能获得更多的价值。一些长期不活跃的画家和手艺人,在开始深度年之后,都重新开始有作品产出了。一些决定不发展新社交关系的人,反而找回了通讯录里那些很久不联系的老朋友。换句话说,一旦用二次支付的视角来评估,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的事物里,还存在着巨大的未开发价值。说到这,你可能也发现了,这套思考方式的本质不外乎是,比别人多想一步。当别人觉得一切已经结束的时候,你能多问一句,然后呢?这个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比如,投资领域。橡树资本的核心创始人、投资家霍华德·马克斯有一个很出名的投资理念,叫做“二阶思维”。他说,在市场里,一阶思维是人们对未来的直接看法,而二阶思维,是把一阶思维的结果作为原因,做更深一步的思考。一阶思维说:“公司前景低迷,应该卖出。”二阶思维就会说:“公司前景糟糕透顶,然后呢?所有人都在恐慌中抛售股票,应该买进。”一阶思维说:“公司利润会下跌,应该卖出。”二阶思维就会说:“利润下跌可能比人们预期的少,然后呢?这种意想不到的惊喜会拉升股票,买进。”总之,一阶思维是“我看到了什么”,而二阶思维是“我看到了什么,然后其他人看到了什么,他们将如何反应,以及这将如何影响市场”。因此,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或许可以带着一句口头禅,“然后呢?”这种追问也许是启发思考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经说过,“经济领域中,最关键的是,不管别人对你说什么,你总要问:‘然后呢?’”

03


给自己建立一句口头禅:然后呢?




除了投资,在很多领域做决策,都需要动用二阶思考前不久,喻颖正老师在他的得到课程《决策算法100讲》中,专门讲过一个方法,叫二阶理性
什么意思?咱们都知道,人生来就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不管怎么强化我们身上的理性部分,我们都很难完全消除非理性的部分。那么,在这个约束条件下,怎么才能做出尽可能理性的决策呢?喻老师就说,咱们可以用到一个新的理性模型,这就是二阶理性。也就是,我首先承认自己有不理性的一面,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多问一句,然后呢?基于这个真相我还能做点什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决定睡觉前不玩儿手机,晚上12点前一定关机睡觉。那么,在“一阶理性”的层面,你必须跟自己的天性对抗,想想也知道,咱们的意志力,很容易就会失败。而在“二阶理性”的层面,你就知道自己不太可能有那么好的自控力。因此,你可以选择睡觉前根本不把手机带进卧室,不去对抗天性,而是承认自己的天性,避开可能的考验,让人性不要去经受诱惑的考验。那么,回到操作层面上,怎么才能实现这种二阶理性呢?喻老师给了两个思路。第一,找到你的使命。哲学家休谟有个理论,理性是激情的奴隶。假如一个人只有理性,那么他很难产生任何行动,理性之上,必须有一些更高的非理性的东西来驱动它。这说的不是简单的感性,而是一种更深刻、更强大的,类似人生终极目标的驱动力。人要找到那个无论如何都想实现的人生大目标,把所有的决策向它对齐。这样,当我们面对具体而琐碎的日常,抬头看一看它,你就知道如何进退取舍了。第二,养成好的习惯。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你坚持在每一种情况下都选择做正确的事,那你就能养成在所有情况下做正确事情的习惯。比如,做生意的潮汕人,不管他的生活习惯多随意,给你找钱的时候,总是双手递上,这是他们对待财富的敬畏。只有在日常保持这样的敬畏,才能在关键的决策上不掉链子。再比如,那些以写作为生的人,往往不相信什么灵光乍现,而是遵循严格的时间投入。写得越多,就写得越好。好,今天说了很多,名词也不少。其实我们要说的,不外乎一句话,就是给自己建立一句口头禅——然后呢?当有人说,这个计划想得真好。咱们可以多说一句,然后呢?如何行动。当有人说,这回的成绩真糟糕。咱们可以多问一句,然后呢?找找原因,如何扳回来。当买到一本好书时,马上问一句,然后呢?规定自己哪天之前把它读完?明知道自己爱冲动,就可以多问一句,然后呢?怎么减少这个冲动人格出现的概率?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是明白世界的残酷,也遭受社会带给他的苦难,然后,他依然能用心地说,‘我热爱这个世界,我愿竭尽所能去为我的世界而好好战斗。’”换句话说,这句“然后呢”的本质,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现状变成转机,把被动接受变成主动选择。也希望这句话能成为咱们今年共同的口头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5-3-30 15:28 , Processed in 0.0706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