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回复: 0

不远的未来,人人都有一个确定的“寿命存钱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开年特别节目的第二期。我们继续说来自未来的好消息。
今天的话题跟每个人的关系都非常紧密,这就是,医疗健康。
来源:《得到头条》
01
生活方式医学有哪些优势?
2024年12月12日,中国家庭报社联合多个单位,组织50多位医疗健康领域的专家,撰写发布了《体重管理专家共识》,用于帮助公众了解体重管理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就在《体重管理专家共识》的发布活动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雪老师,做了一份分享,主题是,“为健康减负,体重管理的终点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而今天我们要说的预测,就来自冯雪老师。冯雪老师是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也是得到《科学减肥16讲》《心脏医学课》等爆款课程的主理人。冯雪老师预测,生活方式医学正在登场,未来医学的核心重点,会从“治病”,转向“健康”。未来的医疗,不再是“有病治病”,而是“预防为先”。生活方式医学,就是通过营养、睡眠、运动、体重管理等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干预,来促进人类的健康。这种医学方式有什么优势?比如,治愈糖尿病。这句话放在十年前,属于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五年前,依然会让医生为难,患者得终生服药。而现在,情况有了变化,虽然难度很高,但并非没有可能。现在的医学已经能做到,在不依赖任何降糖药物的情况下,把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超过三个月,这就是很多患者理解的“治愈”。英国还有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对于刚被诊断为糖尿病的超重患者,做一年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体重管理,有近一半患者能实现糖尿病逆转,不再需要吃药。你看,管理饮食,管理体重,听上去平平无奇,但它能实实在在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是生活方式医学的优势。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已经从传染性疾病逐渐变成了非传染性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病。世卫组织总结了21世纪前20年的全球十大致死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占了7个,全球16%的病例因为心脏病死亡,糖尿病致死人数比世纪初增加了70%。同时,这些慢性病正在年轻化。2023年,北京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下的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从十几年前的3%增长到了10%,涨了三倍多。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医疗技术针对的是控制病情。也就是,出现什么症状,治疗什么症状,血压高了降压,血糖高了降糖,肿瘤来了切掉,血管堵塞了,就找个支架撑起来。但是,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可以延缓疾病进程,但无法根治疾病。而现在,生活方式医学给这类疾病找到了新解法。要知道,很多慢性病都被叫做“现代病”,最大的病因是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工作压力增大,睡眠时间减少,吃了太多超加工食品等等。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咱们也可以从生活方式入手。
02
未来医生的好抓手:“个性化”治病
站在生活方式医学的角度,咱们的健康管理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呢?冯雪老师主要说了这么三点。首先,生活方式医学会创造一个新语境,而这个语境会提升人们管理健康的主动性。过去,咱们生了病,怎么治疗全靠医生。而现在,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活动、改善睡眠质量、主动减轻压力,做到这些就能够有效预防、治疗甚至逆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比如,把饮食结构调整到仅含10%脂肪,配合有氧运动、压力管理训练,同时假如有吸烟的习惯就及时戒烟。这能有效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再比如,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低能量饮食和运动控制,可以把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58%,这比一线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效果还要好。再比如,最简单的,每天多走500步,后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能降低11%。当然,既然是医学,那就还不光是咱们自己的事儿。生活方式医学的第二个关键影响是,给了医生一个非常好的抓手,这就是“个性化”。生活方式医学的实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治病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但对待不同患者的具体方式,是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医生也会根据不同患者的独特背景、不同经历,开出每个人的定制处方。比如,同样是得了高血压的患者,很可能就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因此,医生也就需要针对性地做干预。比如一个患者习惯了高盐饮食,那么就需要让他调整饮食习惯。另一个患者体重超重、不爱运动,那么就需要让他增加运动量,改善心肺功能。再比如,做完了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接下来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怎么才能降低复发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其与生活方式有巨大的关系。这同样需要因人而异。比如,对于超重患者,降低肥胖,修复营养,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就可以把复发率降低40%到80%。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其他情况,比如,有没有糖尿病之类的基础问题,有没有生活、育儿上的压力和焦虑等等,这都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你看,生活方式医学给医生的一个抓手就是,把原来公共卫生的群体原则给落地了,能具体地落到个人身上,针对个人的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就像冯雪老师说的,生活方式医学是一个临床学科,患者的生活方式既是诊断对象,也是治疗处方。
03
生活方式医学,需要多学科协作
咱们要说的第三个重点是,生活方式医学是一个综合课题,它可以借助的支持与引导方式非常多。首先,现在有很多科技产品,尤其是可穿戴设备,能帮我们记录健康数据和生活习惯,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过一项心脏研究。40万人都佩戴苹果手表监测心率,其中,有0.52%的人出现了不规则脉搏。这些人中又有34%的人通过远程心电贴确认是房颤病例。而这些房颤人群中,又有57%的人主动联系了医生,避免了潜在的重大健康风险。再比如,冯雪老师讲了一个诊后管理病例。一名高血压患者急性发作出院后,继续远程监测健康数据。出院第二周,护士发现她体重增加了4斤,血压也有所升高,并且出现了心悸的症状,医生就迅速调整了方案。之后,这名患者做了90天的持续监测,通过微调治疗方案,症状明显改善。并且因为每天测体重、量血压、看心电图,患者也形成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其次,生活方式医学本身,不是一名医生的单打独斗,它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项目。一个生活方式医学团队的成员,可能包含内外科医生、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睡眠医生、心理医生,等等。患者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假如说过去的医嘱,只有简单的“清淡饮食,不要熬夜”八个字建议,那么,未来,生活方式医学,可以把这些建议都精确化。比如,内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营养师会根据他的饮食习惯开出营养处方,运动康复师会根据他的体能定制运动方案,心理医生会找到他睡眠习惯的底层原因。总之,生活方式医学有一项核心任务,就是结合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技术,帮助人们完成渐进式的行为改变,逐渐改善,持续调整,最终实现健康生活。同时,生活方式医学也正在推动慢性病领域的一场范式转变,将治疗转向预防,把被动转为主动。咱们只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大幅降低患病风险,预防甚至治疗很多疾病。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医学还可以对抗衰老。有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表明,健康和寿命的60%取决于生活方式,两个月的饮食干预和生活管理,就有可能延缓衰老。说白了,从今天开始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做一点小改变,没准就可以给自己的未来,兑换更多的健康寿命,这是我们可以握在手里的确定性。就好比人人都可以有一个寿命存钱罐,每天存上一点,就能获得确定的好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5-1-5 14:17 , Processed in 0.0742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