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年底了,这是很多团队和公司头脑风暴的高峰期。来年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过去一年的行事风格要不要带到明年?这期间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太多了。
但是,说到开会,你懂的。据说网上还流传一套开会的万能话术:对齐颗粒度,抓住垂直领域,打通底层逻辑。话听起来都对,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你看,这说难听点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办公室政治吗?
讨论问题这个事,假如没做好,它本身就可能变成另一个问题。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讨论问题时的常用工具,蓝军策略。 01 什么情况下启动蓝军策略? “蓝军策略”这个词今天看来不算新。简单说,就是你的团队里有人专门唱反调,挑毛病。比如在程序员中,有个概念叫混沌之猴,也就是专门设计一个捣乱的软件,在代码程序里上蹿下跳,各种作妖,为的就是发现程序里的漏洞。不瞒你说,过去十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内容筹备,也一直在使用这个蓝军策略。而且我们得到的老师里,有不少是管理学出身,有著名的管理学者,也有著名企业的高管。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过去十年,我们自己也是一边请教,一边实践,一边迭代,到今天算是在摸爬滚打中,对蓝军策略有了一些心得。今天咱们就做一个集中的分享汇报。第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启动蓝军策略?简单说,你的任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足够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就拿跨年演讲来说,每年跨年演讲的稿子,是10月8日,没错,就是十一长假之后的第一天就开始动笔的。整篇稿子的标准字数是42000字。到12月初,跨年演讲的初稿就已经写成。紧接着,就是闭关期。罗老师会与整个内容团队一起,找一处僻静的所在,包下一间会议室。然后接下来的20多天,之前写成的初稿会经历几轮被推翻。注意,不管稿子之前写成什么样,在闭关期都一定是会被推翻的。谁来推翻?没错,就是蓝军。跨年演讲的内容团队,是分成主笔的红军,以及负责提出挑战的蓝军的。其间双方还会互换角色。听到这,你可能会说,一篇稿子至于搞这么复杂吗?你别说,还真至于。你觉得跨年演讲的目的是什么?是你有不知道的事,我告诉你?并不全是。借用罗老师本人的洞察,跨年演讲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叫做,你心里有话,我替你喊出来。我们期待的是在12月31日的晚上,与每一个听众的同频共振。而跨年演讲要同时到深圳卫视、得到App、抖音、快手、微博、视频号等平台直播,加上后续的二次传播,观者足足上亿。换句话说,一场四个小时的跨年演讲,你要拖着这么多观众的共识,跟着讲者一起往前走。这期间还有逻辑上的转弯,有叙事上的反转。你怎么确保每个人都不掉队?很明显,你需要尽可能考虑到每一类人的想法。但问题是,写稿这个事有正确答案吗?没有啊。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连罗老师自己都说,每年跨年演讲上台的前一刻,他都还是有把稿子推翻重写的冲动。这件事理论上可以无限地完善下去。你看,跨年演讲的内容有两个特点。首先,足够复杂,你要面对各式各样不同的人。其次,没有标准答案。而蓝军这个设计的本质之一,就是充分代入不同人群的观察视角,让这篇稿子演化出更好的样貌。这个方案可能不完美,但一定比以前的更好。好,这是第一个要点,启动蓝军策略的前提,是任务本身足够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02 蓝军的本质之一,是解放群体智慧
第二个要点,蓝军策略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无法凭空突然诞生,必须有长期的内部习惯作为前提。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领导往那一坐,然后大手一挥说,大家都说说吧,有什么反对意见也畅所欲言。请问,你觉得其他人会说心里话吗?很明显,这取决于这家公司平时的传统。就像李敖说的,不能玩虚的,必须玩真的。你要想启动蓝军策略,就需要针对它有足够的氛围、支持和制度设计。比如华为,这是国内最早使用蓝军设计的企业之一。他们已经把这个设计制度化,在华为还有一个专门的蓝军参谋部。2018年的时候,华为蓝军发表过一篇文章,叫《任正非10宗罪》,包括,过细、过急、过于强势等等。任正非后来还发表公开声明,认为批评得对,我错了,我改。在华为还有一个规矩,员工要想晋升到一定职级,必须有在蓝军的履历。而且最好是在蓝军取得过胜利。你看,这不就是在玩真的吗?借用任正非的话说,蓝军参谋部的意义在于构筑组织的自我批评能力。再比如,就拿我们得到自己来说,平日里的课程策划也用了类似的设计。在一个课程中,有三个意见主体,分别是,主讲老师、课程编辑,以及作为审核部门的总编室。这三伙人各有各的想法,吵架是常事。你要是找罗老师评理,他会告诉你坚定自己的想法,继续去吵。为什么这样?因为我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好课程一定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碰撞出来的。大家谁也不服谁,说明这个方案可能还不够好。毕竟,大家都是做内容的,假如这个东西足够好,就应该能说服所有人。因为平时有这个讨论基础,因此跨年闭关的时候,谁都是直来直去,毫不含糊。说白了,蓝军的本质之一,是解放群体智慧。这个设计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普鲁士军队。后来经过2001年的911,美国人痛定思痛,认为这场悲剧的根源,是想象力的失败。于是,美军就制定了一套策略,找一群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挑战现有方案,为的是发现思考的盲区。也是从那时开始,蓝军策略开始受到很多公司的重视。在管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建设性冲突,这个概念最早来自英特尔。说白了,就是对事不对人。假如冲突过头了,对人不对事,这就叫失能性冲突。注意,公司的业绩和冲突程度之间,会呈现出一个倒U形的正态分布。冲突程度很低时,公司内部的想法交流也很少,公司业绩也很低。而冲突发展到适当水平时,公司内部的想法交流也会到达一个顶峰,这时业绩最好。但假如冲突继续发展,同事之间在人际层面出现了对立,那么业绩又会一跌到底。说白了,合理控制冲突水平,是公司保持创造力的关键,而这需要从日常做起。好,上面我们说的是,两个使用蓝军策略的前提。第一,你的任务要足够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第二,团队需要从日常开始培养透明的,直来直往的文化。把握这两个前提,蓝军的设计就已经有了雏形。03 蓝军策略的5项操作要领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具体的操作要领。第一,必须全员专业。红蓝军设计的本质,是两伙专业人士之间的碰撞,切忌外行指导内行。能参加蓝军的人,必须是同样专业的人,只不过大家思考的视角不一样。比如几位经常参与跨年演讲的老师,蔡钰老师关注的是个体视角,也就是这段内容对个人有没有切实的帮助。李倩老师关注的是语言的真切,也就是这段话能不能说到人心坎里。而宣明栋老师关注的是各式各样刁钻的可能性,有点穷尽算法的意味。每个人的观点都专业,只是视角不同。第二,停止机制。借用英特尔的话说,冲突只被限制在会议室里,出了这个门,没有冲突,只有协同一致。就好比军事演习,演习时我们是对手。一旦演习结束,作战方案确定,我们马上就要变成并肩作战的伙伴。之前瞄准你的火力,这时就全都变成你的帮手。第三,质疑前提。也就是,不要一上来就直接质疑结论,而是先去找到对方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然后去考量这个前提有没有问题。
比如,公司打算停止生产一款袜子,理由是销量不好。但为什么销量不好?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质量不好,大家买完就不想再买。要么是质量太好,大家买完就不需要再买。你看,质疑前提,可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可以避免思想碰撞演变成抬杠。第四,5WHY法,这是丰田汽车公司的发明。说的是,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问五次为什么,找到根本原因。比如,流水线的机器人停下来了,为什么?因为电路过载。为什么电路过载?因为轴承润滑度不足。为什么轴承润滑度不足?是因为机器人上的油泵没有循环足够的油。为什么泵没有循环足够的油?是因为泵的入口被金属碎屑堵住了。为什么金属碎屑会堵住入口?因为泵上没有过滤器。你看,五个WHY问下来,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居然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过滤器,导致生产汽车的机器人出故障。蓝军的质疑过程,就是不断问出为什么,让讨论不断逼近问题的根源。第五,事前检验,这个方法也叫事前验尸,最早是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也就是,在一件事开始之前就假设它已经失败,然后倒推导致失败的可能因素。是设计上的漏洞?还是被同行抢先了一步?还是别的原因?被自己人率先考虑到这些因素,总比被对手考虑到好。鸡蛋从里面被打破是生命,从外面打碎就是道菜。关于其他具体的方法,咱们就不展开了。假如你感兴趣,可以在得到App,宁向东老师的管理学课,以及华为相关的管理实践书籍里,都能找到各式各样的落地方法,推荐你来看看。今天是跨年演讲倒计时的第五天,此时此刻,罗老师正在带领今年的跨年内容团队在杭州闭关。红蓝队的对抗还在继续,这场对抗将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的中午,最后一次彩排之后。12月31日晚上八点半,这场红蓝队的碰撞结晶,将正式与你见面。最后,回到今天的主题,蓝军策略。借用任正非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由个人到企业,要先包容不同意见,才可以说“团结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