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回复: 0

2025,找回你的利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2 08: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的10月11日,我们发布了一篇文章,《其实,提高利润只有这4种方法》。在那篇文章里,我们说:
“营收数据猛如虎,一看利润两毛五。”很多人深感共鸣。确实。这些年在多方面的共同压力下,“利润薄如纸”的情况,实在太常见不过。但所有人都明白,营收和利润相比,重要的显然是利润。它决定着你的赚钱能力、你的规模上限、你的现金流。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利润决定生死。
所以,我们分享了一些,关于“利润究竟从何而来”的思考。发布之后,不少同学也表示,挺有收获。但是,能不能再往下讲讲?尤其是,具体怎么做?怎样才能获得利润?刚好,前段时间,“刘润读书会”栏目请来了一位利润管理专家,史永翔老师。他是知名企业管理专家、YTT利润管理体系创始人。2007年,他提出了“利润学”这一概念,有“利润学之父”之称。直播中,史永翔老师分享了他的新书《利润的12个定律》,还分享了他对利润的许多独到的见解。今天,我试着讲给你听。也希望这些见解,能帮助你在2025年,找回你的利润。





“作为顾客,你看到的叫商品。作为商家,你看到的叫库存”提问:你开了一家服装店,业绩欣欣向荣,每天的营业额都比友商高出一大截。你很高兴,抓紧扩张更多品类。可到了年底,你一盘账户,怪了,怎么忙活一年,几乎没挣钱?这钱都到哪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大概率,是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库存管理”有问题。你的店员很可能“哗啦”一声,为你拉开仓库大门,指着堆积如山的衣服:看,老板,咱们赚的钱都在这儿呢。史永翔老师说,有一次,他和妻子逛一家礼品商店。里面的礼品种类繁多,并且极其精美。史永翔说:你知道吗?作为顾客,你看到的叫商品。但作为商家,根本没有商品,你看到的全都应该叫库存。利润管理领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严重忽略甚至无视了库存带来的损耗。我在《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里,说过一个故事:
2014年,腾讯公司一心想用自己的拍拍网和易迅网,对抗阿里的商业帝国。这时,高瓴资本的张磊找到马化腾,撮合腾讯和他投资的京东合作。如果你是马化腾,你会怎么想?能自己干,为什么不自己干!但是,张磊最后用两个字就说服了他:库存
腾讯本身的成功,毋庸置疑。但你在王者荣耀上买一个皮肤,是腾讯有一个仓库,里面堆着成千上万套皮肤,等着你选购吗?当然不是,无论是微信还是王者荣耀,都是虚拟产品。你注册微信前,这个账号根本就不存在。你注册的一瞬间,代码瞬间就在网络里给你“变”出一个账号。而当你真的投身实体业务,线下对抗阿里时,10亿的营收,库存就可以有三四亿。那时,你要管理设备、管理折旧、管理保质期;还要防被偷、被贪污。半辈子都没见过“库存”是什么的马化腾和腾讯,很清楚这是一个自己不具备优势的领域。所以,腾讯最终选择投资最会管理库存的京东,获得其15%的股份。还把自有的拍拍网、易迅网,一齐并入京东。让最会玩库存的人去管理吧!多少好公司,兴于用户体验,死于库存管理。所以,盘一盘你的库存体系吧,别让你的利润,全都变成仓库里的货物。





“开一家店赚钱,开两家店辛苦,开三家店持平,开五家店就倒闭”提问:你开了一家小餐馆,每天起早贪黑,亲力亲为,虽然辛苦,但利润一直都还不错。眼看业务成熟,你把老店交给想做点小生意的侄子打理,自己重新开一家分店,想着开拓更大的市场。可两个月后,侄子却火急火燎的来找你,坏了,门店连续亏损,现金流已经快断了。这是怎么回事?大概率,是你没有注意到扩张规模带来的隐性成本。如果你去老门店视察,很可能看到后厨正在成批处理变质的肉、海鲜、水果。你气不打一处来:啊......你们采购难道不做计划的?怎么能这么把钱不当钱?你自己干时,每一点细节都要拨拉算盘。“利润是从鸡毛蒜皮里省下来的”。但是刚接手的小侄子,根本没吃过这个亏,也没有这个意识。想着只要客人多,食材浪费一点,有什么关系。结果,浪费近一半的食材,原本50%的毛利率,直接降到25%。扣掉房租、水电、人员工资,直接变成赔钱。史永翔老师说,他见过很多的餐饮企业,开一家店赚钱,开两家店辛苦,开三家店持平,开五家店就倒闭。在没有建立系统性、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之前,盲目扩张规模,经常会导致你的成本发生结构性的变动。而扩张规模带来的隐形成本,经常会发生在你想也想不到的地方。史永翔老师举了一个例子:2010年时,他为一家纺织厂做项目咨询,这家公司已经做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年收入上百亿元。结果,公司一位高管提到一件事:前段时间,公司门卫抓到了一个伪装怀孕,挺着老大肚子的女工。一查,发现她肚子里塞满了公司产品,想要混出厂去。后来,又连续发现了好几起类似事件。当时公司正常开会,考虑该如何处罚。他们甚至开玩笑,说以后要专门招几个女保安,挨个检查女工的大肚子。但史老师觉得,一定没有这么简单,他继续深问,这些人装大肚子是为了什么?纺织产品价格并不贵,难道偷塞就是为了这么一点点小钱?结果一查之下,才明白。她们肚子里塞的实际是生产过程中的残次品。她们偷偷带走,只是为了降低统计时的次品率,这样就不会被扣奖金了。史老师说,这不正说明公司的管控体系出现了问题吗?怎么能用次品的统计来反推正品率呢?结果高管回答,公司从一开始,小规模时就是这样,用次品率来反推,因为这样简单。你看,当公司规模小、几乎是一个“小作坊”模式时,产品形式简单,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节约很多时间精力。但当规模扩大,产品更加复杂时,简单的统计方法,显然就不够用了。用最后一道工序反推,根本无法溯源具体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只能逼的员工铤而走险。最终,史老师帮企业建立起了现代化的质量管控体系,不仅杜绝了这种“假装怀孕”的现象,还大幅提高了良品率,增加了利润。探鱼创始人王力加曾经说过,在他看来,“匹配”是不够的,管理团队,一定要有“超配意识”。什么叫超配?既然决定扩张,他就在只有20家门店时,请来了一个能够管理100家门店的管理团队。就是要为扩张过程中的各种隐性成本预留“余量”。所以,当你决定扩大规模时,想一想有没有准备好相配套的能力吧。别让自己,规模越大、利润越低、死得越快。





“销量绑在规模上,利润绑在定价上”提问:你是一家美妆品牌的销售负责人,今年,你给各家门店定下的增长任务是业绩总量翻一番。到了年底,在你的高压管理下,门店竟然真的完成了任务。就在你准备向总部邀功时,大领导却脸色一沉,销量是涨了,可利润呢?利润为什么一点没变?这是怎么回事?大概率,是你的定价管理出了问题。既然你考核业绩总量,那门店销售就疯狂的给客户打折,用史无前例的折扣吸引顾客,反正他们按销量拿提成,多销多得。至于利润?那是公司的事情。小马宋老师在他的《营销笔记》里说过,定价,是营销的“4P”之中他最不确定的一件事,只能有对定价的一些认知,但没有确定的答案,因为它实在太复杂。但正因为它复杂,所以导致定价的威力,常常被我们忽略,以至于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定价上的细微调整,就能导致利润的大幅变化。或者,用史永翔老师的原话来说:销量绑在规模上,利润绑在定价上。我给你举个例子,一杯奶茶,售价10元,成本8元,每卖一杯的利润,是2元。假如你把售价提升5%,也就是10.5元一杯,请问,你的利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是利润从2元变为了2.5元,增长了40%。你只用了5%的定价变化,就撬动了40%的利润增长。我在《5分钟商学院·基础篇》里也曾说过: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是商品成本和消费者心理价位的博弈。当时,我还介绍了5种最常见的定价方法,这里一并分享给你。1、渗透定价法以低价进入市场,用极低的定价,获得极高的销售和占有率,又导致成本降低,价格接着降的定价方法。比如奥乐齐的自营商品。2、撇脂定价法当推出新品时,利用一部分消费者的求新心理,定一个高价,像撇取牛奶中的那层脂肪一样,先从他们那里取得一部分高额利润,然后再把价格降下来,以适应大众的需求水平。比如各个品牌的最新款手机。3、组合定价法通过把不同商品组合在一起,集合定价,获取最大销售利益的定价方法。比如肯德基的全家桶套餐。4、价格歧视通过购买量、年龄、时间等因素,对不同的群体分别定价,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比如软件的家庭版、学校版、企业版。5、消费者定价在供小于求,一物难求,卖方主动的情况下,通过消费者竞标的方式,获得最高成交价的方法。比如一些酒店的“逆向拍卖”实验。所以,在做大规模时,别忽略了定价管理。定价,才是利润的定海神针。

“产品要服务化,你才能卖的起价。服务要产品化,你才能规模化提问:你在网上购买了一堂线上课程,这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服务?答案是,如果课程只是课程,那它就是一个产品。如果还有一对一咨询、互动答疑,那它就是一个服务。理解“产品”和“服务”的区别,对你提升利润,至关重要。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吴伯凡老师有一个定义特别精准:如果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同时发生,那就叫服务。如果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离的,它就是产品。我在《底层逻辑》这本书里,也提出过一个定义: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叫产品;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是服务。为什么说它对利润至关重要?史永翔老师说,对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利润率: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用史老师的原话说:产品要服务化,你才能卖的起价。服务要产品化,你才能规模化。怎么理解?先说说什么叫“产品服务化”,我们都知道“焦糖布丁理论”,用户不是需要你的商品,而是需要用你的商品去满足他的某项功能。至少,你一定听说过莱维特的那个经典比方:顾客不是要买1/4寸的钻头,而是要买1/4寸的洞。你是一家家具厂商,客户并不是买走你的桌子椅子,他是需要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显然就比那些只能提供桌子椅子的公司,能获得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溢价。服务,一定比产品,能获得更高的溢价。但完成“产品服务化”后,你还需要“服务产品化”,为什么?为了控制成本、批量复制。服务,是难以标准化、难以规模化的。但那些最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将自己优质的服务,以某种方式做到了“产品化”。比如海底捞,海底捞提供的不是一顿饭,而是一次温馨的“用餐服务”。但你会发现,你走进全国任何一家海底捞,享受到的服务流程都几乎一样。史永翔老师说,当我们找到了客户所需要的服务,但是后续不能把服务变成产品,就解决不了复制的问题,也就达不成更高的企业规模。服务化是创造价值,产品化是控制成本。

“企业家,不能做成艺术家”提问:你经营一家连锁餐厅,做家常菜,人均三四十块,吃饱吃好,生意一直很红火。但你却非常不满足,觉得客单价太低,天花板肉眼可见。你觉得凭你的产品能力,一定可以对品牌做整体升级,改做高端餐饮,逐步提高客单价到200元每人。要不要这样做?史永翔老师说,他的答案是,绝对不要。为什么?他说,他实在见过太多的企业家,原本做的非常好,但做着做着就会“看不起自己”,觉得我的产品实在太低端了,一定要升级、一定要高档。结果呢?一高档就把自己的利润整没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那个让你起家的产品,它的成功,是因为贴合了它的人群、它的市场、它的商业逻辑。而定价决定受众人群、受众人群决定经营方式。你的高端化,不会让你原来的顾客,出更多的钱,和你一起升级。只会一头钻入一个你完全不熟悉、不擅长的市场。史永翔老师说,前段时间,他就见到了一位做川菜的朋友,原本做人均50左右的家常川菜,做到了不小的规模。结果,他一直想着要升级,做高端川菜。为此,他花大价钱重新装修门店,升级菜品,甚至请了专业演员来做表演,最终卖到了人均500元的川菜。结果,一地鸡毛,很快这位朋友就碰了满鼻子灰,以前的积累,几乎从头来过。做企业,关键是找准自己的价格带、自己的客户群、自己的生态位,然后精耕细作,持续建立优势。而不是刚一稳定下来,就总想着“向上看”。总想着往高端去走,是艺术家的方式,不是企业家的方式。

“利润,就是在收入和代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直播的最后,史永翔老师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究竟什么是利润?他觉得一定会是这一句:利润,就是在收入和代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你看,前面我们举的每一个例子,是不是都在获得更多收入的路上,忽视了背后的代价?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库存的代价?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管理成本的代价?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利润率的代价?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规模化的代价?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实现自己情怀的代价?实现利润的方法,或许就是,在获得收入的时候,多想一步,想一想收入背后的代价。为了这些额外的收入,你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值不值得付出这些代价?究竟是否准备好了付出这些代价?重要的,真的是利润。感谢史永翔老师的分享。祝你,成为掌控利润的行家。也祝你在2025年,找回你的利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10-30 14:13 , Processed in 0.0707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