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回复: 0

“奸臣”丁谓:为什么越聪明的人,越要向普通人靠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4 10: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穿越到公元1021年,这期的主角是宰相丁谓。他聪明绝顶,是个解决问题的高手,但当时的正统士大夫却想方设法地想把他除掉,这是怎么回事呢?
1
两件事看丁谓有多聪明

故事一:少数民族经常叛乱,皇帝都没辙,丁谓如何解决?丁谓早年在夔州,今天的重庆这一带当地方官。这个地方是山区,经常有少数民族叛乱,抢钱抢物,还绑架了不少老百姓。你想想,这些少数民族为什么造反,是想改朝换代吗?当然不是,就是因为生存困难,抢点东西改善生活。

有一次,一帮少数民族的酋长被抓到了开封。宋真宗就亲自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天天搞事啊?这些酋长说,我们就是小老百姓,哪敢真的造反,我们就是迫于生计。真宗也没办法,他说,哎,我也总不能真把你们赶尽杀绝,让你们断子绝孙吧。算了,赏你们一些金银财宝,你们回去吧。你看,皇上也没辙,人家是真的是生计所迫。那咋整?有句话叫救急不救穷,贫困的背后一定有着深层次的结构性困境。那这个结构困境是什么呢?第一,因为在山区,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就经常造反抢点东西。第二,那当地的军队为什么不镇压呢?因为是山区,所以军粮运输困难。军队自己都缺粮,当然也就无力镇压叛乱。第三,军队镇压不了,每次造反,朝廷就只好招安,造反的人尝了甜头,难免下次还来。你看,这不就恶性循环了吗?好了,现在这个问题摆在地方官丁谓的面前了,他能怎么解决呢?丁谓发现,当地少数民族最缺的物资,不是粮食,而是盐。粮食当地可以种,而盐必须是从外面运进去。当地是山区嘛,运输困难,所以缺盐。丁谓把这个情况摸清楚之后,说我有办法了。你看,当地老百姓缺的是盐,军队缺的是粮食。这两项物资,本质上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运输问题,不能投放到正确的地点。那好了,丁谓就在山里划了一条路,路上每隔30里地,设立一个站点,当地少数民族可以拿着自家的粮食,到各个站点去换盐。这么一来有什么效果?朝廷只要费点劲把盐投放到这些站点,就可以换来当地老百姓把粮食也投放到这些站点。一方面,有了盐,当时人的生计问题缓解了很多,造反的动力就少了。另一方面,就算有人造反,军队就可以开进去了啊,军粮问题解决了啊,当地老百姓已经把军粮放好在沿途的站点了啊。说直白一点,这是用当地老百姓自己的粮食来供养可能要去镇压他们的军队。一手给好处,一手加压力,一个死扣就这么被解开了。你琢磨一下,丁谓这一招高在哪里?他不是见招拆招,他这是有系统思维,让系统内部的要素重新组合,解决问题。

故事二:真宗要封禅,丁谓怎么既筹集沿途物资,又不搜刮百姓?真宗皇帝要搞泰山封禅,一大群人浩浩荡荡,从开封走到泰安,还得带着军队。真宗就担心,粮草够不够啊?丁谓就给他算了一笔账:跟咱走的军队,不到十万人。每天要2500石大米,咱们在每个地方最多停留三天,就是7500石,让地方政府提供,这对各地政府来说就是毛毛雨,不造成负担。真宗听了挺高兴,但这位皇上还真是心细,他说,光吃大米也不行,也得吃点面食吧?米的问题好说,面食怎么整?这里交代一个背景,米是用来收税的,所以各地政府都有储备,朝廷的队伍把米吃掉了,这是左兜揣右兜的事,划个账就行了。而其他的副食品呢?政府手里可没有那么多,都在老百姓自己家里呢。所以提供米没问题,要面食、要酒要肉,地方政府就拿不出来了。朝廷非要用,那地方政府就只能跑到老百姓家里买,那就很容易变成搜刮、变成扰民了。怎么办呢?面食酒肉总不能从开封带去吧?那一路上的运输压力就太大了。人家丁谓,还是有办法。他说,这样,咱们就欢迎各地老百姓来看咱们的队伍,也欢迎老百姓沿途给咱们进奉点心、酒肉。但咱可不白拿,让当地政府做好统计,等咱回来,谁捐赠了,咱就双倍价钱返还给人家。你看,这个方案多巧妙。又是一个一举三得:第一,皇上封禅泰山,本来就是为了夸耀太平盛世,让老百姓沿途观礼,这就能更好地实现它的政治目标。第二,老百姓名义上是捐赠食品物资,但其实是购买。看起来用的是双倍价钱,但是就地筹集,比从开封带过去的运输费用,还是便宜了好多。第三,老百姓家里的这些普通食品,不仅能够捐献给皇帝,有一份荣耀,而且还有双倍的赏钱,这也能收买民心。你看,皆大欢喜。又是一个用系统要素重构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漂亮案例。这个丁谓已经不仅是聪明了,他身上好像有一种远远超越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一种现代社会才有的思维方式。我们平时说一个人聪明,往往是分两种的。一种聪明是“脑子快”,还有一种是“维度高”。丁谓是后一种聪明,他好像生活在系统之外,能够对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以及可能的组合方式,洞若观火。

2
三个原因,让天才变“奸人”

咱们说到这,你可能对丁谓这人的印象好起来了。这么聪明,这么善于解决问题,而且也很为老百姓着想的丁谓,为啥大伙都说这个人“奸”呢?
原因一:鼓动皇上搞天书封禅,修玉清昭应宫,劳民伤财当时有官员要求皇帝把丁谓杀了,甚至宁愿自己一命换一命。是因为丁谓犯了什么死罪吗?没有。因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所以他才说,大不了一命换一命,也得把丁谓给杀了。
当时是皇帝要搞封禅,丁谓作为主管财政的官员,说,国家有钱,可以搞。是皇帝要建玉清昭应宫,担心有反对意见,丁谓出主意说,你就说这是为了祈祷上天,让皇帝生儿子。


史料里面关于丁谓这方面的黑材料,也就这么点儿。说下大天去,这罪过也不过就是迎合了皇帝而已。迎合了皇帝想干的事儿,这总不能就叫奸臣了吧?宋真宗才是第一责任人啊!东封西祀大建道观这些事,如果不是丁谓执掌财权和工程,恐怕浪费的民脂民膏远远不止这些。司马光都说,真宗皇帝搞这么多面子工程,东封西祀大修宫观,国家财政还绰绰有余,那多亏是用了专业的人才。他这是不点名地表扬丁谓工作干得好呢。原因二:迫害寇准两派政治力量相争,使的手段狠辣一些,好像也很正常。而且别忘了,是寇准这边先对丁谓下的手。寇准跑去跟真宗皇帝说,这个丁谓可不是好人,不能让他辅佐皇太子。那丁谓有没有说寇准的坏话呢?史料上没有记载。而且,丁谓这个人很有名的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说人的坏话。史料里面有这么一条记录。有一天真宗问丁谓,你觉得某某人怎么样?丁谓说,他是个一心为国家好的人。真宗听了这话,半天不吱声。等到丁谓走了之后,皇帝跟人说,丁谓跟我说那人挺好,他是不知道,那人在我这说了多少他丁谓的坏话。接着就有人说了,丁谓不仅不在皇上面前说人坏话,他在同事面前,也不言人非,从来不说别人的不是。而且,上一期节目我们说了,寇准这边的大宦官周怀政,要搞政变,密谋要杀了丁谓。政治斗争一旦到了这种以命相搏的时候,双方都没有余地了。至少,根据现在能看到的资料,这也是寇准这一派的势力先动的手,丁谓是自卫反击而已。原因三:投靠刘皇后在当时人看来,攀附女主,这好像在政治上有点不正确。但是,看后来的一系列事实,刘皇后成了刘太后,在朝堂上跟她硬刚,屡次惹太后不高兴的人,也是这个丁谓。比如,真宗皇帝临终的遗诏,让太后掌权,是丁谓坚持在遗诏上加了一个“权”字。就是权且、暂时的意思。再比如,丁谓要限制宫里面的花费。再比如,太后找借口要换一个早朝的地方,丁谓严防死守朝廷的规制,就是不肯。等等等等。你看,这是当时典型的士大夫立场啊。连看不惯丁谓的人都酸溜溜地说,你瞅瞅,他自己要当周公,让我们这些人当王莽、董卓啊。这至少说明,丁谓在提防刘太后这件事上,做得一点也不比其他正统士大夫差。后来的事实是,丁谓最后是被刘太后找了一个鸡毛蒜皮的理由,先判了斩首,又从轻处理、发配到海南岛的崖州去的。那你说,所谓丁谓攀附刘太后的这个指责,还能成立吗?你看,说丁谓是个奸邪的理由,不过就是上面说的这三条。但是细琢磨的话,你会发现,这三条无论在事实上还是逻辑上,都有点站不住脚。
3
丁谓的命运悲剧

丁谓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但是,当时的正统士大夫还是要想方设法地把他除掉,还要给他安上一个“奸邪”的评价,让他不得翻身。这是为什么?其实,扳倒他的王曾就透露过这个秘密。多年以后,丁谓去世,消息传来,王曾说了一番话。他说,丁谓这个人啊,他的智力深不可测。他都被贬到海南岛了,都可以用计策让自己回来。他要是不死的话,过几年,朝廷未必不再启用他。如果再用他,那真是天下的不幸啊。我这可不是幸灾乐祸啊,但是我还是为他这个时候死了感到庆幸。王曾的话里,提到了一件事:丁谓被贬到海南岛,当时天下没人敢和他打交道,那他用什么计策让自己回来的呢?丁谓自己在海南,家人在洛阳,他给家里人写了一封家书。但是请注意,他不是直接寄回家,而是寄给当时的西京留守,就是洛阳的主管官员,托他转递给家人。丁谓嘱咐送信的人,说你要等,一直等到西京留守大人和很多官员在一起的时候,你再当众把这封信给他。那你想,西京留守和丁谓关系再好,现在当着众人收到这么一封信,他也不敢瞒着朝廷啊。丁谓是犯了错误的官员嘛,谁敢藏他的消息?于是就把这封家书交上去了。仁宗皇帝打开信一看,这内容写的那叫一个深明大义。大致的意思就是,我丁谓不仅做了一些自我批评,还说对国家感恩戴德,还跟家里人说,你们千万不要怪国家,等等。皇帝一看,感动了,这丁谓不错啊。别在海南待着了,回大陆吧。这就把丁谓从崖州迁到了雷州。你就看这一套操作,这丁谓是多会揣摩人心。


这个故事以及王曾那段感慨,咱们连起来看,你就明白了:不是因为丁谓有什么错,而是因为他的智力太高,做事的风格又是无所不用其极,没有底线,或者说,大家并不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这样的人太危险了。所以,才必须扳倒。这个道理,我们今天的人太好理解了。比如人工智能AI,因为它的能力太强,大大超过人类的理解能力,但是人工智能没有道德观念,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会做出什么来,如果找不到约束人工智能的方法,那对待它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拔插头。人类冒不起这个险嘛。刘慈欣在小说《三体》里面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其实也是类似的。在宇宙里,如果一个文明知道了另外一个文明的存在,不用判断对方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技术水平是比自己高还是低,不用考虑这些,二话不说,只要发现,就要用尽一切办法,消灭对方。道理很简单,因为宇宙就像一个黑暗森林,你夜里在森林里走,突然听到某个方向上又响动,你手里又有一把枪,你此时唯一正确的行动,就是朝那个方向开枪。因为你没有把握那是什么,是善意还是恶意,是同类还是野兽。既然判断不了,而自己又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那就只能开枪。


感谢你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公元1022年,再见。

参考文献(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宋)吕中:《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类编皇朝中兴大事记讲义》,张其凡、白晓霞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宋)丁谓:《丁晋公谈录(外三种)》,中华书局,2012年。(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孙猛校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宋)司马光:《涑水记闻》,邓广铭、张希清,中华书局,2017年。(宋)王曾:《王文正公笔录》,张其凡校注,中华书局,2017年。(宋)岳珂、王铚:《桯史·默记》,黄益元、孔一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宋)王素:《文正王公遗事》,齐鲁书社,1997年。(宋)王君玉:《国老谈苑》,中华书局,1985年。(宋)文莹:《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中华书局,1984年。(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华书局,1983年。(明)李贽:《藏书》,中华书局,1974年。(清)王夫之:《宋论》,王嘉川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日)池泽滋子:《丁谓研究》,巴蜀书社,1998年。张亦冰:《北宋三司财务行政体制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王瑞来:《君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仝相卿:《北宋墓志碑铭撰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张其凡:《宋代人物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张玥:《宋代宰辅谥号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胡潮晖:《〈两朝国史〉“是丁谓”问题探析——兼说丁谓形象的演变》,《中国传记评论》(第四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4年。裴艾琳:《夷夏一体:丁谓经略夔州与宋初羁縻统治的转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顾宏义:《谁增“权”字:宋仁宗继位初年丁谓、王曾政争发覆》,《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9-8 08:53 , Processed in 0.0736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