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回复: 0

看懂中国稀土,这五点需要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2 08: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这轮由价格上涨带动的周期里,产业技术会迅速革新,最后会带来规模效应上的成本下降,最终反馈到价格上”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随便问一个普通人,一个国家拥有什么才能统治世界,他或许不会告诉你什么飞机大炮原子激光武器,但大概率会提到一个词——稀土。
作为大宗商品中普通人最了解的矿产资源之一,前段时间《稀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的出台,再次让稀土这个词出现在世人眼前,并掀起行业震动。

在这个3586字的《条例》中,提纲挈领的第一条,一句话里提到了三次“安全”——维护生态安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产业安全,足以显示出《条例》的重要性。


稀土的重要性已经不用赘述。稀土是元素周期表17种元素的统称,由于具有丰富的磁、光、电特性,能够作为各大高新行业中关键战略性基础材料。

有人算过,美国造一辆特斯拉要用约5公斤稀土,造一辆F35战斗机,要用稀土400多公斤,造一艘弗吉尼亚级的顶级核潜艇,更是要用超过4吨的稀土。

以至于它号称“工业的维生素”“超级工业味精”。还有人称稀土堪比“现实世界的装备附魔材料”,工业科技产品只要加上稀土,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而中国作为全世界稀土储量第一、产量第一的国家,《条例》的发布,直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次《条例》是第一次用行政立法的形式,提出严格控制供给主体和数量,来建立总量调控制度,尤其强调了三个要点:

1.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稀土资源,国家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

◎ 2.国家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并优化动态管理。

◎ 3.国家对稀土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

于是各国都坐不住了。英国路透社说,这是中国对欧美制裁措施的报复性行动,还有媒体说,《条例》目的在于让中国长期控制稀土资源。

总的来说,大部分外媒认为,《条例》能增强中国与欧美国家在贸易争端上的谈判地位。

国内稀土行业的从业者也非常关注这个《条例》,因为《条例》的发布,很可能将大大影响稀土中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以及普通人使用的高新科技产品价格。


稀土会涨价吗?

稀土的产业链主要分成三个环节——稀土开采、稀土冶炼分离,稀土加工及终端应用。

目前,国家对稀土按照生产总量控制进行管理,即在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环节,采取的是配额制,企业只能按照生产配额开采和冶炼。

稀土开采的配额指标,每年由工业部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共发布两次。

而这次发布《条例》中,出现了引起行业内人士关注的两处变动。

第一处变动,进口稀土矿可能也将并入稀土总量指标管控。

◎ 第二处变动,废料回收企业不可以加工稀土矿。

据百川盈孚稀土分析师杜帅兵介绍,这两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的供应市场。

第一处变动。2021年,工信部曾发布《稀土管理条例》的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到,进口矿可以在指标以外进行生产加工,而今年发布的《稀土管理条例》最终删除了该条款。

而中国每年进口稀土矿约15万吨,占国内的稀土供应量的30%,这意味着,如果进口稀土矿被放进稀土总量指标内管控,相当于国内自己生产开采的稀土矿就得减少30%,将直接影响未来国内供应的稀土价格。

第二处变动。废料回收企业将不可以处理加工稀土矿,相当于这部分稀土的供应量也将消失。

该条款目前将影响稀土产能3万吨,对应氧化镨钕6000吨,占整个氧化镨钕供应的6.6%,这部分供应量消失后,同样会导致国内稀土供应量收紧的情况。

在杜帅兵看来,稀土供应量的收紧,直接带来的影响是未来稀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新疆稀土矿产



新能源车会涨价吗?

稀土主要分为轻稀土(矿山型稀土)和中、重稀土(离子型稀土),中、重稀土消费价值最大,也最重要。

在稀土的产业链中下游里,稀土会被制成各种稀土材料,比如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抛光材料等。

这些材料对应了下游终端产品的部件原材料。

比如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新能源的风力发电机、机器人的伺服电机需要钕铁硼等永磁体,而加工成的永磁体对应的是稀土永磁材料。

又比如汽车尾气的净化催化剂和石油裂化催化剂,对应的是稀土催化材料。

并且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消费电子领域都是稀土材料的消费大户,有报告计算过,新能源汽车每辆纯电动车消耗钕铁硼永磁体5kg—10kg,每台工业机器人要消耗稀土永磁材料约25kg。

这意味着,上游稀土原材料一旦涨价,成本上涨的压力最终会传导到这些离普通消费者较近的领域。

面对新能源车的涨价担忧,百川盈孚稀土分析师杜帅兵表示,短期来看确实可能会承压,但长期来看对终端企业是利好。

他说,这个逻辑可以类比碳酸锂。曾经碳酸锂最便宜时只要4万元/吨,连续上涨一年多涨到了60万元/吨,但最近两年一直在持续下跌。

在新能源车行业,碳酸锂是汽车电池的重要材料,而电池成本是新能源车成本的大头,曾经碳酸锂居高不下的价格给各大新能源车企造成了巨大压力,但如今碳酸锂价格已经从60万元/吨跌到了9万元/吨。

原因是原材料稀土到终端企业中间的产业链上,还有一大批企业,这些企业将原材料加工,再以加工品的形式卖给下游零部件企业或终端企业。


“原材料的价格坚挺或者价格上涨,对这些中间企业来说,会使它们的营收利润向好。”百川盈孚稀土分析师杜帅兵说道。

“这轮价格上涨的周期来临时,由于企业利润的增加,将促进产业产能的扩张,产能扩大会导致产业布局变大,当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随着产能过剩,价格又会逐渐回落。”他说。

杜帅兵认为,在这轮由价格上涨带动的周期里,产业技术会迅速革新,最后会带来规模效应上的成本下降,最终反馈到价格上,长期来看,对稀土产业链上中下游,都是利好。

“短期来看,新能源车这种行业,未来还是很难因为稀土涨价而提价的。”杜帅兵说。



如何看懂《稀土管理条例》出台的意义?

在这次《稀土管理条例》发布前,中国的稀土发展史几乎是一条漫长的国运发展史。

了解这段历史后,《稀土管理条例》的意义,或许才能真正被普通人感知到。

在此之前,我国稀土发展,经历了从一无所有、有而无用、用而难管的三个阶段。

▶▷1.一无所有

稀土的重要性早在100年前就被广为认知了。

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各国发展工业、农业、制造军火都需要稀土。

1949年,美国在加州发现了储量世界第一的芒廷帕斯稀土矿,从此过上了仅靠稀土就能躺着挣钱的生活。


芒廷帕斯稀土矿图源:网络

于是,同年国内的中央人民重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钢铁工业会议,决定对1927年考察发现的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进行地质调查。

1950 年 5 月,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白云鄂博地质调查队,开始对白云鄂博进行大规模地质普查。

这次调查最终发现了蕴藏量占世界总储量41%的铁、锂、锰、磷等175种矿产资源,以及当时占全世界已探明总储量90%的稀土矿。

等于说这次发现,直接改变了中国在稀土资源领域一无所有的局面。

▶▷2.有而无用

中国当时终于有了稀土,却难以应对一个难题。

稀土本身并不稀有,组成稀土的17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0.0153%,看起来不多,却比铜的总量还多一倍。

但这17种元素化学性质相近,常会彼此间生成合金矿,或与其他元素形成共生矿,所以如何将17种稀土元素从稀土矿石中冶炼分离,形成稀土氧化物,在当时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在既缺乏重工业,也缺乏稀土冶炼分离技术的情况下,1963年中国稀土业第一次415会议,中科院地质部在会议上只能决定,对白云鄂博矿的开采暂时以铁为主。

由于缺乏技术,当时中国只能长期低价出口稀土精矿,再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购入稀土的制成产品。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和法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先进稀土生产加工技术的两个国家。

为了突破,中国曾向当时的法国罗地亚工厂求购稀土分离技术,却遭遇漫天要价,不仅要承担研发支出,还得将产出品的大部分卖给对方。

这一切被徐光宪院士在1974年发明的稀土串级萃取技术打破。

徐光宪不仅帮助中国一举打破技术封锁,更是让中国在稀土提取分离技术上站到了世界之巅,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直接或间接地培育了纽约时报口中的“中国的100位稀土博士”。


徐光宪院士在稀土实验室图源:中国稀土集团

从此,中国不仅拥有了稀土资源,而且还拥有了世界顶尖的稀土分离技术。

▶▷3.用而难管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稀土工业发展愈加迅猛,稀土开采、冶炼和应用技术研发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方面,徐光宪为了加速稀土串级萃取技术落地,主动在行业内讲授技术,加上当时没有专利保护的概念,使得该技术迅速普及。

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汇储备有限,很多商品被赋予了出口创汇的使命,“量大管饱”的稀土首当其冲。

于是,从90年代市场化改革后,从地方国营大厂到私企,都纷纷入场稀土行业,导致那些年新增了大量的稀土产能。徐光宪曾感叹“稀土生产链上相关一万多个工厂在各地出现”。

80年代初,中国单一稀土的产量,只有20吨左右,而到了90年代,产量达到上万吨,超过长期垄断国际市场的美国,2000年以后更是达到巅峰产量12万吨,占据全球稀土产量的90%。

1985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稀土出口退税政策,加上竞争的加剧、产能的扩张,国内稀土价格开始急转直下,陷入了恶性的价格战。

2000年时的稀土价格相比1990年,下降了3/4,中国稀土在全球产量中的比例更是从1994年的48%,飙升到2004年的95%。

虽然中国稀土的恶性低价打趴下了各国的稀土企业,让全世界的稀土产业链向中国汇集,一度被称为“China Impact”,让全世界的稀土供应依赖于中国。

但这也留下了产业布局散乱、竞争秩序差的恶果,并且还消耗了大量的稀土资源,造成了巨量的环保污染。

2004年时,稀土产业多年长期的私挖滥采,已经导致稀土精矿、新材料和元器件出现1:50:500的长期价值剪刀差。

同一年徐光宪上书中央,要求尽快规范稀土资源开发,中国进入稀土行业强管控阶段的步伐,终于加快了。


云南山区稀土矿开采



《条例》的意义:挟“稀土”,号天下?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提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80%以上,一定要把稀土的事办好”。

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稀土产品出口的配额总量逐年减少。

2005年,中国取消1985年制定的稀土出口退税政策,从此稀土产品出口海外不再享有退税优惠。

2006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对稀土行业制定了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那一年稀土氧化物(REO)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中,中重稀土是8320吨,轻稀土是78200吨。

这些管控措施的效果非常明显且有效。

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从6.56万吨降至3.03万吨,下降了一半,而据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里,稀土价格上涨了2.5倍。

但到了2010年,钓鱼岛事件爆发,中国开始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措施,尤其限制稀土出口到对中国稀土依存度高达90%的日本,并提高了稀土出口关税。

那一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配额总量也比2009年减少了约30%,而当年的稀土出口国主要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

这次事件也造成2012年美国、欧盟、日本将中国诉至世界贸易组织(WTO),史称“WTO稀土案”。

2015年,中国败诉,按照世贸组织的裁决结果,取消了稀土产品的出口配额制,改为稀土产品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并废除了稀土出口税。

在那争端不断的几年里,中国也开始在稀土行业内部重新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2011年时,中国的第一轮稀土资源整合大幕开启,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4年初,由工信部牵头主导的“1+5”南北六大稀土集团格局的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从此中国稀土产业以这六大集团为核心,逐渐开始整合全国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

“5”是指中国铝业、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和南方稀土,“1”代表北方稀土。

2016年底,六大稀土集团正式整合完成。各集团内部形成稀土产业链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并集中按照我国开采、配额指标,进行稀土开采、冶炼分离。

2021年,工信部起草了《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建立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指标管理制度,并开始了稀土行业的第二轮大整合,将原六大集团中的中国铝业、中国五矿、赣州稀土集团及所属企业持有的南方稀土,以及中国钢研和有研科技进行战略重组,成立中国稀土集团。

从此,稀土行业从六大稀土集团,定格为北方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构成的四大集团,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每年以超高的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指标,分居南北两侧。

到2022年,中国稀土的出口价格也一跃达到历史最高。

价格反映了竞争力,这意味着中国终于不再是那个廉价的稀土原材料提供商,而是成为掌控现代科技底层基石的“执剑人”。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今年《稀土管理条例》的正式发布,既代表中国稀土产业有了第一次专门的规范立法,也意味着中国在70多年的稀土发展历程里,终于卸下了历史重担。



即将面对“稀土战争”?

从中国的稀土发展史来看,稀土产业的政策和发展,有非常大一部分确实是在应对各国的产业技术竞争。

虽然中国稀土产业目前有四大第一:稀土储量世界第一,稀土产量世界第一,稀土消费量世界第一,稀土专利数世界第一,并且还有着全世界最完备的稀土全产业链。

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开采冶炼稀土全部17种元素的能力的国家,但危机依然存在。

第一个危机是,欧美等国在稀土供应上一直在寻求去中国化。

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早在十年前,美国就开始从其他国家寻找稀土供应,比如越南、巴西和澳大利亚。

越南、巴西是仅次于中国,在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中占比分列第二、第三的国家。澳大利亚则是世界第四大稀土生产国。

自2010年以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陆续恢复了稀土矿山的生产,并且产量逐年增高。

去年底,拜登更是亲自去访问越南,签订了稀土供应协议,并将双边外交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而且最近十几年来,全世界都出现了稀土探矿的热潮,越南、格陵兰岛都已发现拥有丰富的、稀土中堪称战略级的中重稀土资源。


欧盟也没闲着,有数据预计,到2030年,欧盟对稀土的依赖程度将增加6倍,到2050年将增加7倍。

所以今年5月,欧盟也出台了一项法律,表示要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矿产上实现自主,尤其在稀土资源上,力争在2030年之前实现“去中国化”。

当然,由于目前中国稀土的产量依然是世界最多,占全球总产量的68.6%,欧美想要摆脱中国稀土的供应还为时尚早,但更大的危机却不得不重视。

也就是第二个危机,欧美的稀土产业链去中国化。

去年7月份时,日经中文网就曾报道,美国正在重新构建稀土磁铁供应链。因为稀土磁铁材料是用在新能源电车上的战略级材料,美国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把在中国占有极高份额的稀土生产工序转移到美国国内。

供应链的重新构建,也意味着美国想重新拿回,把低附加值的稀土原料变为高附加值的稀土制成品的能力。

如今美国的这套稀土供应链也在成型。美国与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已经建立起了从稀土开采到稀土冶炼分离、和下游制成钕铁硼等稀土功能材料的产业链。

比如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是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供应商。

他们投产的威尔德矿山,每年开采的稀土矿,会运送到马来西亚的蓝普工厂进行冶炼分离。并且莱纳斯公司还将与美国蓝线公司合资,在美国建立稀土分离生产线,由莱纳斯每年提供含有重稀土的1200吨稀土原料。澳大利亚还计划在英国蒂斯谷建设稀土分离厂。

至于拥有芒廷帕斯稀土矿的美国MP材料公司,也在计划重启美国已经停产的4万吨稀土分离线。特斯拉也曾在去年表示,为了减少使用“供应受制约的大宗商品”,下一代永磁电机将不再使用稀土。

虽然在稀土冶炼加工项目方面,2019年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达到15.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8.2%,占比依然第一,但在消费价值最高的稀土磁性材料领域,中国的稀土产业还面临着无法掌握高端技术的局面。

2019年,中国作为稀土永磁材料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均价仅为46.59美元/千克,进口均价却高达84.89 美元/千克,依然属于低价出口中低端产品,高价进口高端产品的模式。

“中国稀土资源优势逐渐减弱。”有专家曾在期刊文章中指出,“中国不再是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唯一供应来源。”

总体上来看,欧美等国即便稀土储备、产业链程度、总体加工技术依然普遍落后于中国,但这个差距并不算悬殊,危机感依然在缭绕。

这次《条例》的出台,也意味着中国在即将到来的“稀土战争”上,做好了应对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10-18 13:17 , Processed in 0.0601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