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回复: 0

《庆余年2》里说的“长期投资稳赚不赔”的好买卖,我们今天也在疯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 09: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庆余年》第二季正在热播,我也跟着太太追了几集。前几天看到剧情进展到小范大人为了解决内库的亏空,想出了一招:公开发行库债。
看完我就笑了,这不跟我们最近开售就秒空的国债是一回事嘛!
今天就蹭一下小范大人的热点,来说说最近市场人气很高的国债。


PART.01
最近投资市场最得大妈欢心的不是黄金,而是国债。

今年以来,国债发行频频掀起高潮:
4月10日起至19日,发行了两期总额分别为225亿元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发行首日即售出计划发行额的99.7%,多家银行网上销售持续不到1分钟“秒光”。

5月10日,再次发行两期总额为300亿元的储蓄国债,“日光”情形再现,甚至有网点拿到的200万额度仅接待了6个客户就卖完了。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要发行1万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在5月13日披露了具体安排,其中,30年期的最先于5月20日开售,面值总额为400亿元,同样在短时间内售罄。

更戏剧性的是,5月22日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其中在上交所刚上市交易不到两分钟,就大涨13%,触发临时停牌。10分钟后更是暴涨到25%,再次触发临时停牌。但奇怪的是,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银行间市场,却没有出现明显波动。

5月27日,20年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紧接着开售,又是400亿元总额,又是几分钟卖完,部分网点更是惊现百万元大单。
除了国债,地方债、城投债……只要跟债沾边,今年都成了投资者追捧的资产标的。
为啥今年各种债这么火?看《庆余年》第二季27集范闲推销库债的“技巧”,可能会有感悟:


库债是啥?就是内库的债。小范大人说,买了库债就相当于“拥有了内库的欠债”,“买到了内库的债主之位”。为了让众人抢着买库债,小范大人设计了一套话术,这么忽悠商户们:
首先从个人盈利的预期来看,买了库债“表面上是你替内库还了亏空,实际上将来内库盈利的时候,会连本带利还给你”。
而内库是否能盈利,小范大人把庆国的国力和国运与内库盈利预期强捆绑,巧妙地把大家对于庆国国力处于上升期的信心判断加持上去,混装后就升级成买了库债意味着“长远投资,稳赚不赔”的美妙构想,使本来充满抗拒心的商户们放下了心理防备,纷纷同意搞摊派。


但小范大人要的不是摊派,而是抢购。于是更狠的话术来了。
范思辙上台,把范闲不方便亲口说的话说了出来,就是把购买行为跟利益集团的背书绑定——“库债属于皇家的债”,“买了库债就等于替圣上分忧”“成了皇上的宅主”,买了库债,就等于拥有了不同的身份,有了皇家的背书,就有了行商的底气。
在这样一番心理攻势下,本来还想着按人情搞摊派的商贩们,在“自愿购买,先到先得”的紧张氛围下纷纷疯狂竞价,结果库债秒空。
是不是像极了最近抢购各种债的投资市场?

PART.02
国债是债券的一种。债券,本质上属于固定收益类资产,而且是固收类中风险最低、最稳健的一种投资工具。
像最近这个30年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以每100元钱支付每年2.5元左右利息的方式,向你借钱,30年后再还本,给你开了一张借条,这张借条就是债券。
与现金储蓄类资产相比,债券流动性差一些。毕竟现金储蓄类资产是在国家监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随存随取。灵活的流动性使得现金储蓄的收益略低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除了现金类、固收类资产,另一类比较常见的资产标的叫权益类资产,指的是你持有一个公司的股份,无论是投资亲戚朋友的企业,还是在第二级市场上去买股票或者买股票型基金,本质上你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你拥有的股权就属于权益类资产。
相对而言,固收类资产的风险比权益类资产要低一些。
这是因为全世界各国的法律基本都规定,一间公司破产时,优先偿兑的是借债的债权,还完债后才轮到对股东清偿股权,所以权益类投资风险比债券高,但是反过来,风险高意味着收益理论上讲也较高。
大家要搞清楚自己投资的是什么,首先要弄明白买的到底是现金类资产,还是固收类资产,或是权益类资产。

PART.03
风险较低、收益稳定,这是债券主要的特点,不过这些都是优点吗?我们对以国债为代表的固收类资产有哪些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收益稳定就等于收益好?
先看看新闻。新闻说最近发行的30年期超长期国债遭到疯抢,而且这次发行的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于是5月22日在交易所上市后,就出现了一天两度涨停到停牌的情况,累计涨了25%,也就是100元票面的债券可以卖125元。
诡异的是,在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银行间市场,价格却是99.99元,相差了25元。
这就可能导致整个发行溢价。
不过发行溢价了,收益并没有增加,因为国债作为国家“开出”的借条,是标准化的。也就是30年国债票面利率2.57%,这意味着投资100万元,一年利息2.57万元,十年能收到25.7万利息。
如果投资者以125元购买了100万30年国债,实际总花费就是125万元,多支付了25万元,相当于透支了10年的利息;如果价格跌回银行间市场价格100元左右的话,又相当于损失了10年的利息。
而且从收益率来看,如果按照125元买入的成本,测算未来30年利息收益仅1.52%的年化,比银行定存多不到哪去。
这种溢价发行的结果就是告诉我们,未来30年中国市场锚定的无风险收益率会低于2.5%,甚至可能还会越来越低。
因为未来可能还有更多人想抢购这批国债,继续推高市场价格,可能这一手已经是花125元买来的,接下来有人肯花130元接手,对于上家来说的确是小挣了一笔,可是对于接手的投资者来说,其实是进一步下调了自己对固定收益或无风险收益的预期,也就是这个市场投资越来越难做了,这才是未来的趋势。
当然,也不排除是有炒家在制造二级市场的戏剧效果,但大面上,国债交易价格的起伏波动不会太大。
再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个利率的问题。
未来我们国家要想大幅拉动经济,发行国债特别是超长期国债,用国家的意志把民间趴在银行里的钱调动出来,投入到基层的基础建设中去,是重要的金融手段。
国家作为能掌控利率的借钱方,会让利率往哪走呢?用脚趾头想都明白,没有人愿意借高利贷,显然借钱利率一定是越定越低,这就是未来我国无风险收益的必然走向。

PART.04
收益率这么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散户投资者愿意溢价去抢购呢?
首先前面解释过,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家对未来的投资回报预期不太好,觉得现在能有2%左右的回报率,已经很高了。
不过我们前面也说过现金类资产,表面上收益率会比固收类收益稍微的低一点,但如果债券溢价较高后,其实已经和普通定期存款的收益差不了多少了。
再更进一步,如果将人民币现金兑换成美元现金,去存定期呢?收益应该不止2.5%了吧?那为什么这么明显的结论大家都看不到呢?
这就是大家的眼界受到了限制。一方面我们国家的金融监管还是比较严格的,每个自然人一年兑换外币金额有限制,只能有5万美元。不过5万美元其实也差不多相当于35万元人民币了。很多大爷大妈们抢购国债,也就买几万元人民币而已。
更大的限制其实来自于认知的局限性。很多人认为美元这种生活中不常接触的货币风险不可控,特别是现在中美关系紧张,以及国内对美国经济过分政治化的宣传,导致大家觉得美国经济似乎已经在崩溃边缘了。其实这种认知的限制只要你愿意去了解真实的世界,分分钟都可以打破。
既然现金类资产的流动性和风险都比债券类更低,如果收益还更高,为什么不去适当的配置呢?所以在我看来,这波债券抢购潮其实是大多数人被不理性裹挟的选择。
当然如果要换成美元定存,实际操作在现有管理机制下是有点小麻烦。不过考虑到收益差异带来的利益,而且不是短期的,这点麻烦也不算啥了吧?当然,这就由个人自己衡量了。

PART.05
第二个误区是,固收类资产的风险真的很低吗?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人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主要基于金融机构破产的风险。去年以来,大家可能刷到过不少新闻说美国或者欧洲一些银行破产,比如去年的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心脏地带三州银行、萨克城公民银行等等。这是不是说明银行储蓄风险很大呢?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小概率事件造成的认知差异,真正的投资风险来自于99%都归因于最终标的资产的损失风险。
比如现金是一种标的资产,固定收益是一种标的资产,不管各种机构把理财产品包装成什么,最终我们要看的是底层的标的资产。
金融机构的营销技巧之一就是提高认知门槛,喜欢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用层层包装来掩盖真实标的,所以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其实是很难看清楚一个产品的底层标的资产的。
举个例子,前几年我们曾经历了一轮P2P崩盘的风潮。很多人认为P2P之所以崩盘,是因为那些发行P2P的平台机构出现了风险,也属于机构破产风险。
但其实P2P本质上也是一种债券,属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只不过它们多是借款给一些不靠谱的主体,比如借高利贷去开发房地产的房地产商,一些在正规银行很难通过信用审核拿到贷款的项目,等等。
所以它的标的资产违约的风险本来就比较大,如果一家P2P平台上这样的项目占多数,显然很难撑太久。
所以投资风险不来自于投资什么类属的资产,而是来自于这个资产标的本身的风险。就算是买债券,如果债券的标的资产本身产生了风险,投资当然也会打水漂。
换言之,我们不要夸大金融机构破产的风险,也不要低估固收类属性的资产的风险。
只要认清标的资产,就可以避免90%以上的投资爆雷风险了。
投资国债,标的资产的背后,是国家信用背书;投资P2P,可能是离你遥远的项目借的高利货,风险你无法评估。
抢国债,倒也没啥坏处;就怕抢着抢着,变出各种牛鬼蛇神,各种古古怪怪的债券都出来了,大家分不清标的资产,就麻烦了(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请大家避雷)。

PART.06
最后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叫《固收收益证券手册》,这本书从我上大学时开始动态更新出版,英文版到现在已经更新到第9版了,洋洋洒洒1000多页,但还没有写完,每年仍在更新,可见固收类投资是一门极深的学问。


另一本是资产配置实践大师戴维斯文森的遗作,写给普通投资者的《不落俗套的成功》。最近我在带读这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报名。

再回到固定收益2.5%的超长期国债遭疯抢这件事来,认清几件事:
  • 固收类资产真正的风险来自于借款主体是不是靠谱。国债作为国家发行的债务,国家作为借款主体,当然是靠谱的。
  • 同时,在市面上可以找到很多同样低风险、但收益率更高的产品。
  • 一个真正理性的长期理财者不应该看到别人疯抢就去跟风,应该搞清投资的逻辑、产品的逻辑,再去决策。
  •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神话某一类资产,而是应该搭建一个相对简单的框架,包括现金类资产,固收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实物类资产、衍生品类资产五大类资产,再因应全球市场做一个均衡配置的投资组合,坚持长期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9-20 00:13 , Processed in 0.0577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