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回复: 0

参考:日本经济停滞带来的两轮自杀率上涨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30 1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这段时间,好几个城市因为多次跳桥事件的新闻而登上热搜,还有一些城市在桥梁上布置了更多的巡查人员。但我们都知道,“跳桥”的核心不是桥,而是跳。就算把全中国所有的桥梁都变成全封闭的,对于那些已经决心想跳的人,他们肯定也能找到其他的地方一跃而下。
提高防护是必要的,但更重要和根本的,是去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因素。理解了这些,才能让我们真正有效减少自杀现象。


这个月的医学期刊《BMC公共卫生》上,正好刚刚发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协和医院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关于从1987年到2020年的中国自杀问题研究。
其中总结了中国以往30多年自杀问题的一些特点:
1,整体趋势总体在下降。
2,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
3,上个世纪女性自杀率略高于男性,进入本世纪后,男性自杀率整体略高于女性。
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是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普遍情况。除了农村的医疗服务弱于成城市外,农村人口密度低,生活的“社会孤立”性更强,也是自杀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整体自杀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和全球的情况相比,也有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
比如和其他主要国家的自杀人群相对集中在中、老年不同,我国在15-25这个年龄段有一个自杀率高峰,尤其是农村青年自杀率远高于其他人群,这是比较特殊的情况。

另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本世纪初,城市自杀率曾经突然提升,甚至超过了农村。
这个特殊变化的历史背景,就是当时经济环境的突然变化,随着深化改革,大量城市国企员工下岗,很多原本以为一辈子就在单位度过的人,突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面对茫然陌生的未来,选择了放弃自己的人生。

这也是最近两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有很多人开始担心再次出现自杀率上升的情况,尤其是最近频发的跳河等新闻,更是增加了这种焦虑。

我不是经济学家,我也不相信有什么经济学家能能准确预测出未来10年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变化。就像无论是说中国肯定会补日本后尘,进入长期经济停滞,还是说中国比日本强多了绝对不会,这些基本都是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的心理需求而制造的内容而已。但历史上有些东西是可以参考的,比如日本在面对不同情况时的对策,以及这些对策所产生的效果。也比如日本人在遇到长期经济停滞时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自杀率的变化。
而如果我们看日本的自杀率变化,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波动:85年前日本的男性自杀率升高,这和当时社畜们的高压生活状态有关;
85年广场协定签订之后,日币快速升值,日本人进入了暴富的经济泡沫时代,这个阶段日本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很强,自杀率也出现明显回落。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男性自杀率开始出现第一轮的少量上升,这阶段的自杀事件背后,很多是因为在经济泡沫时投资太激进,比如贷款太多,投资大量房产等等。但这阶段整体自杀率上升并不多,并且还因为女性自杀率持续下降,整体自杀率出现了短期回落。真正的自杀率激增是第二轮,也就是98年开始。这时候日本的经济问题已经出现几年,失业率连年增加。原先还存在于日本人心中,经济会快速复苏的希望逐渐破灭。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对日本的影响并没有对东南亚和韩国那么强烈,但也成为了很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这阶段很多日本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与此同时,日本自杀率也大幅度上升。而和几年前的第一轮上升不同,这次女性自杀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
高自杀率持续了10年,直到2010年才开始回落。


而在了解日本自杀率变化时,我们也需要了解日本社会的一些特性。首先是日本员工和企业的关系绑定的非常“死”,很多员工从毕业到退休,都是在一家公司工作(类似于我国老国企的情况),因此他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很高,相对一旦企业破产或者被辞退,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较高的自杀风险。另外一个就是日本文化中,对于自杀本身的“宽容程度”比较高。为避免“耻辱感”而选择自杀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可以理解,甚至可能是被肯定的。同时日本的自杀事件往往有集体性的特征。
在日文中,有一个类似于中文“殉情”的词:心中。用来表示约定一起自杀。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也有大量赞美殉情的作品。不过如今这个词已经不只是针对男女殉情,而衍生出亲人集体自杀,或谋杀家人后自杀的“一家心中”、“家族心中”、“亲子心中”等等,以及网络自杀小组的“ネット心中(net心中)”等词汇。
而两性差异也体现在日本经济危机时代的自杀问题上。因为当时日本经济危机对于男性的心理冲击更为直接。日本的男:女每10万人自杀率在1990年是21.6:13.1,而到了1997年达到了26.6:12.4,自杀问题最严重的2003年是40:14.5。而男性中,在35-45年龄组里,失业男性的自杀率是就业男性的5倍。尤其是单身/配偶分居的失业男性,自杀率是已婚就业男性的20倍
相应的,女性自杀率虽然低于男性。但日本女性自杀时,选择先杀死孩子再自杀的情况更为常见。这是因为女性更容易认为自己自杀而抛下孩子独自艰难生活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而这样的差异现象,其实在过去几年我国的类似新闻中,也能有所体现。但日本自杀率变化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负面的案例。在2010年前后,日本的自杀率就开始了回落,直到疫情前,日本自杀率甚至已经低于了经济泡沫崩溃前的水平。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2010年前后,日本经济还经历了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而带来的再次大幅度下落。09-11年间,失业率再次上升,达到00年前后的高点水平,但这次的失业潮并没有导致自杀率的再次激增。
这说明经济问题和自杀率之间的确是有相关性,但这并不是必然的因果联系。日本2010年前后的经济危机和失业潮之所以没有再次导致自杀率上涨,一方面是日本政府在之前的自杀浪潮中做了很多相关措施,包括加强心理辅导,建立生命热线,增加邻里之间的互动等早期预防;将互助自杀等行为列为违法;在自杀过程中对他人造成损害,须赔偿(包括亲属继承的遗产)等等。同时2006开始实施的《自杀对策基本法》,也系统规范了相关工作。同样的,而经历过上世纪末开始的经济停滞和自杀潮之后,“活下来”的日本人,也的确更懂得如何面对不景气和失业问题,如何纾解自己的心理,以及如何预防亲友出现极端想法。此外还需要提到的是,日本从上世纪开始推进,2002年正式实施的“快乐教育模式”,虽然得到了“平成废柴”的吐槽,让日本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幅度下滑。但注重文体社团,减少学校压力等措施,也的确让日本的青少年自杀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自杀率分年龄曲线表上,没有出现我国和韩国在学龄青少年的那个小高峰。

自杀的原因很多:疾病(生理、精神)、经济、家庭、感情、霸凌等等。预防自杀也需要从政府和社会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系统的预防干预。但我们作为个人,同样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首先就是了解经济和自杀率之间的相关性,了解经济发展放缓,可能会导致人的心理出现问题,及时发现身边亲友,乃至自己的心理风险。而更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和亲人,对于每天的生活本身,多一些兴趣和快乐,多一些能抵抗负面情绪的理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总是习惯于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努力学习、拼命工作,不想放过所有改变人生的机会。“今天吃苦、明天享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信条,也的确让很多人梦想成真。
但当经济增速平缓的时候,这种只为以后的生活态度,就容易带来过多的失望。我们需要为了未来而努力拼搏,但这种拼搏的基础,是努力先让现在的每一天更快乐些。在赛博飞升实现之前,每个人都会死。每个人最终都会面临离开的那一天。而自杀的人,往往是发现了自己在今天和那一天之间,已经没有什么期盼和快乐,只剩下了痛苦。失去所爱之人的时候会这样想,身患绝症的时候会这样想,失业破产背上巨额债务的中年人是这样想,被家长抢走手机这个生活唯一快乐来源的孩子也是这样想。这种想法或许可以理解,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偏激的。而想去化解这种偏激的想法,仅靠讲大道理和“画饼”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每一天的生活的意义更多样,生活的快乐更丰富。这样我们才能更有力量去抵御生活中失去某些重要部分的痛苦。
这些意义和快乐,或许是来自信仰(不一定是对神的),或许来自对亲友的热爱,或许是来自了某个持之以恒的乐趣。就像某次讨论这个话题时,我一个朋友说的,只要还能钓鱼,他就不会跳河。希望我们能为自己、亲友、孩子,找到信仰、爱和乐趣,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天本身,过得更有意义更开心一些。而每一天的意义和开心累积起来,就是我们的一生。


参考资料:
Geography of suicide in Japan: spatial patterning and rural–urban differencesVital Surveillances: Suicide Mortality by Place, Gender, and Age Group — China, 2010–2021Suicide in JapanThe long-term changing patterns of suicide mortality in China from 1987 to 2020: continuing urban-rural disparity2010-2021年中国不同人群自杀死亡流行 特征及疾病负担分析A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of increasing rates of suicide mortality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1985–2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12-22 15:27 , Processed in 0.0710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