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回复: 0

信托风波不断,连平安都卷入了,谁能全身而退?普通中产也需要听一听的金融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7 09: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rgba(0, 0, 0, 0.9)]划重点】
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赶紧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资产配置,而且一定要透视到资产的底层,评估一下到底有多少资产目前是跟中国的房地产业挂钩的,最好把这些资产的比重降到50%以下。
以下讲的虽然是信托,似乎与中产没有关系,但是,道理都是相通的。
——————————————————————
最近两年,国内信托投资圈里动荡不断。
中融信托,雪松信托、民生信托、四川信托、万向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陆续出现产品逾期。刚刚四川信托才获批破产,又传来平安信托一产品逾期兑付,一群客户到深圳平安信托总部楼下维权,引发“爆雷”的猜测。接着,继平安信托福宁615号信托计划延期之后,五矿信托多款昆明政信项目也出现逾期。
平安信托为了平息客户的情绪,在上周五(4.19)又发了一则声明,公告最近引发舆论关注的福宁615号信托计划最新进展——平安信托诉正荣公司案件已取得一审胜诉判决。公告说,“平安信托持有厦门市荣璐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判决被告正荣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荣(厦门)置业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平安信托支付70%股权对应的股权回购款、律师费等。。。”
我看了这则声明,觉得还挺有意思的。现在这个项目背后的正荣地产,2022年时已经总负债已经高达2129亿元(据正荣地产2022年财报数据),不知道正荣地产去哪儿拿钱来回购平安信托的股权呢?真的要拭目以待了。
不过,这事儿至少说明了几个信号:第一,信托危机,已经波及到国内规模最大的平安信托公司;第二,根据 “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金融产品投资原则,平安信托会尽责追讨,但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最后能拿回多少,就看这个房地产项目的资金回笼速度了。


PART.01国内大多数信托产品,本质上跟基金产品没有太大区别,都是通过发行产品募集资金投向某个投资对象,不同点在于信托产品的发行主体是信托公司,投资对象也比基金产品要复杂一些,除了证券、债券等,也包括贷款、权益、融资租赁、不动产项目等。
以前我曾多次说过我对信托产品有看法,就是因为大多数回报率比较高的信托产品,其实都在投资房地产项目。(下面是我2014年在公号文章里提到的观点,估计当时看到的朋友也不会当一回事)
再说说信托,在中国,90%的信托本质上就是在放高利贷,90 %都是放给房地产商。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前几年所大张旗鼓流行的信托推销方式,中间存在了一个悖论:一般信托的起表是300万,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能买得起信托的人,家里一定有N套房产,卖信托的朋友告诉他,资产要配置一下,有了这么多房产了,买点信托吧。
但是,如果我看好房地产业,为什么我不找个不限购的城市直接买套房子?收益也不止信托的8%-10%啊。如果我认为未来房地产有崩盘的可能,想对冲风险,我为什么还要把钱借给房地产商?所以在资产配置的角度,它是失效的。
孙明展,公众号:孙明展讲座录音整理(2):什么是真正的“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比如,这次延期兑付的平安信托福宁61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就声称是由于房地产低迷,项目开发公司正荣地产爆雷,以及销售资金须进入监管账户等原因。
平安信托嘴硬说一个产品延期兑付不等于公司爆雷,这逻辑当然没错。
毕竟平安信托号称净资产规模是778亿元,而这个延期项目募集资金仅7.7亿元。
而且根据法律法规,信托计划资产与信托公司固有资产之间完全独立,不同信托计划之间资产完全独立、风险隔离,因此福宁615号项目的延期根本不会影响平安信托的经营。
平安信托觉得委屈,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延期兑付,不慌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2022年正式实施的资管新规打破了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信托产品不再有保本托底。一旦项目暴雷,投资者完全有可能不仅拿不到回报,甚至连本金都拿不回来,血本无归。平安信托也不可能自己掏出真金白银来补上投资者的亏空。


PART.02
信托的雷也不单单埋在平安这个项目里。
要知道一个信托产品筹集底层资金成本在6-10个点左右,平均筹集成本在8个点左右,机构还要盈利和开销,发债对象最终往往需要支付12个点以上的利息才能让这个业务形成闭环。
在之前的楼市繁荣期里,能借得起这样的高利贷的,只有房地产商。因为房地产行业最大的特点是资金流动密集,自有资金回报率高,负担得起信托要求的回报率。
双方一拍即合。
高峰时,大部分信托产品依托的都是房地产项目。甚至在2019年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资金余额都还有2.78万亿元,占到了整个信托行业总资产的15%。

经过民企融资加杠杆疯狂的年代,在地产行业赚钱赚到手软的信托,如今在房子贬值的大环境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爆雷只是时间问题。
比如去年5月成为中国第一家破产信托公司的新华信托,在它的20个产品里,底层资产涉及的8个项目中有5个是地产类项目。
新华信托在爆雷前经历了两年的“整改期”,与它一起被纳入银保监会接管的还有另外5家信托机构,也都是因为地产类业务成为违约波及最大的领域,导致在爆雷边缘徘徊。
我们国家从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后,陆续出台了限制房地产市场热度的各种政策,到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66万亿元,回归到2016年以来水平,销售面积则迅速降至2014年以前的水平。

面对楼市这样的不景气,与房地产业务深度捆绑的一些信托产品爆雷就是分分钟的事了。


PART.03
信托爆雷,最受伤的是谁?表面上是中产以上家庭。
因为中国中产人群具备高净值、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的特性,这使他们成为信托产品最适合的募集对象。
最初信托产品的门槛基本都起码300万起步,后来逐渐下拉至几十万都可以入局。
这一波地产产业链的定向爆破,看起来会让很多在地产繁荣时代获益的中产以上家庭,就此打回原形。
就在平安信托产品爆雷前几天,另一家机构四川信托被监管批复同意它进入破产程序。
从2020年6月初爆出部分 TOT 产品兑付出现逾期,拉开了四川信托爆雷的序幕,涉及的TOT产品总计存续总规模超过250亿元。
【TOT又称信托中的信托】
操作模式为由信托公司要约募资成立母信托产品,再由母信托产品选择已成立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进行投资配置,形成一个母信托投资多个子信托的架构。TOT产品往往被信托公司用作逾期项目的接盘工具,期限错配、底层资产不明确的流动性风险一直存在。
当时也是数百名投资人来到四川信托总部,沟通所投资产品的逾期状况与处理方案。
后来经过近3年半的拉扯博弈,去年底四川信托公布整善后方案:“报价按照自然人所有产品存续份额总额分档累进制计算,100万以下的报价比例为80%;100万至300万为70%;300万到600万为55%;600万至1000万为50%,1000万以上的报价比例为40%。”也就是投得越多兑付的比例越少。
根据用益信托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12款房地产信托产品违约,违约金额合计142.23亿元。
2023年共有107款房地产信托产品违约,违约金额合计486.42亿元。
而在2021年-2022年,更是房地产信托产品违约的高发期,2022年共有115款产品违约,违约金额合计930.25亿元;2021年房地产信托全年违约规模达到917.11亿元,占总违约规模的61.34%。

PART.04
最近我在媒体报道中频频看到“火终于烧到了富豪”的说法,之前“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的说法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每当类似事件发生,总会听到很多阴阳怪气的评论。
其实,本质上,无论是有钱人、中产还是屌丝,在这个时代都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们。
最近我读书读到胡适先生在百年前提出的一个观点(对不对,自己判断):“真正的阶级划分,是交税阶级和食税阶级。”这个社会实际上是分成靠自己劳动或者投资纳税的,和不纳税靠国家税务养着的两部分人。无论是靠投资,还是靠创业,或者靠打工,只要为国家交税,大家就都在一个正常的商业链条里面。这个链条有一节出问题,整个经济的运营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巨富可以投资产业,也可以投资资产,通过这些投资促进就业促进行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如果因为某种资产爆雷让这个人群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不再愿意投资创业,那中产又有什么地方去发挥自己积累的知识,去创造价值?如果连中产都躺平了,普通的屌丝恐怕连开滴滴送外卖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这次平安信托的产品兑付爆雷,背后的问题无非也是以保险为主业的金融集团,把过多资产投资在了房地产相关或者是房地产公司的股票上,从投资人到运营产品的金融集团显而易见都成了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从这样的角度再来看这个事件,就明白仇富心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早在10多年前我写的文章中就曾经谈过,房地产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权重过高会带来可怕连锁反应。当时普通工薪阶层买的P2P,是通过各种方式募资投在了房地产上,富裕阶层买的信托也是注入到了房地产上,我们普通人也都在倾尽所有买房求升值求保值。但房地产不可能永远上涨,一旦停止上涨的势头,达不到回报预期,投资链条断裂,房地产项目就可能扑街,导致房地产行业爆雷,于是所有的投资都得爆雷。如果全社会都相信只有一类资产会上涨,那么离这个资产崩盘的距离也就不远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资产配置的逻辑。
但10多年前我写这些文章的时候,大家并不相信我说的这个结论。因为在这一轮房地产政策调整见效之前,中国的房地产业确实是以一种世界范围内都罕见的涨势不断刷新大家的认知,以至于很多人或者被洗脑,或者被蒙蔽,都忘记了经济运行中存在有涨也会有跌的客观规律。这就是最基本的逻辑导出的结论,应验与否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出问题就不是短期能调整的。时至今日,我们这些纳税人,谁也不要去diss谁。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赶紧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资产配置,而且一定要透视到资产的底层,评估一下到底有多少资产目前是跟中国的房地产业挂钩的,最好把这些资产的比重降到50%以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有些埋藏得很深,比如很多信托产品,比如有些房产系保险公司的理财型保险,资金其实也是放在了房地产项目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9-20 00:40 , Processed in 0.0700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