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回复: 0

寻找痛觉,扬起拳头,击碎麻木,《热辣滚烫》是对未来社会的预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4 09: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假期,最热辣滚烫的话题当属贾玲的电影《热辣滚烫》了,除了电影票房第一的热度外,热搜上不断以各种话题角度持续霸榜,在群里也成为高频讨论主题。甚至假期回来后,健身教练见到我都在调侃,问我们夫妻俩要不要像贾玲那样操练起来,瘦个三四十斤,然后重新拍个结婚20周年的婚纱照。说得我都心动了,为了“搞清楚”这个减肥模式的可操作性,我跟太太也去贡献了票房。看后我觉得,除了震撼的减肥效果之外,电影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今天就来聊

首先两部电影的女主开始都是躺平人设,经历确实颇为相似,比如说啃老、被家人嫌弃、被男友背叛,总之就是“三十岁出头的、世俗意义上的女性loser,想通过一个非常男性化的运动——拳击,来为自己的人生一搏”的故事。
但故事背景的不同,已经是两个版本差异最根本的由来了。
日本原作《百元之恋》 2015 年的作品。
这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进入尾声的阶段。
日本版女主试图改变自己的觉悟,正是预言或者印证了“躺平的‘平成废物’逐渐成为日本的过去式”这个过程。
看看最近日本经济的起飞,年轻人的失业率近乎为零,某种程度上日本社会年轻人的颓废状态正在改善。
《热辣滚烫》拍摄自 2023 年。
我也多次分析过,去年很可能就是中国类比日本经济下行周期的一个起点。(历史文章:面对经济收缩期,这群太太的明智之举挽救了自己的家庭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贾玲翻拍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更具有一种精神鼓舞价值。
日本版可能带着一种走出困境的时代预言意义,但中国版则带着一种让人们如何不要走入困境的时代指引意义——千万不要成为麻木的人,只要能感受到痛苦,就有希望。

3
为什么这么说呢?电影里通过女主乐莹对痛苦这件事的耐受度一层层被击穿,来将这个隐喻具象化:
最开始,当遭受男友和闺蜜的双重背叛时,乐莹仅仅是骂了一句脏话,而且居然还受虐狂般地去当了伴娘;


后来,因为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把房子产权转给妹妹,但妹妹丝毫不感恩,反而大放厥词说这也是姐姐应该的,当时乐莹的外在的表现,依然是面无表情地转身走掉;


再后来把健身教练昊坤当男朋友,掏心掏肺地对他好,结果却得不到对方承认,她也不过是默默流了点眼泪;


直到最后,乐莹无意间听到表妹跟别人的对话,才发现表面单纯的表妹其实是个心机婊,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利益在利用她;
乐莹终于忍受不了世界满满的恶意,所有累积的心痛最后汇集成了心理上的剧痛,使得她不想再活下去,又通过一场极具喜剧色彩的不成功的自杀,感受到了身体上的痛。
或许正是这种痛觉,在那个雨夜让她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毕竟生命是要有感觉的,感觉到痛,才是感觉到生命的真实存在。


两部影片中都有一个情节:男主打拳击比赛,被人痛击,吃饭的时候女主都问了男主:“疼吗?”这与其说这是一种关切,不如说是一种好奇。疼是一种感觉,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感觉了。最后吸引女主练习拳击的动机,很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疼的强烈感,另外还有在剧烈的疼痛、你死我活之后,还能跟对手肉贴肉相互拥抱的感觉
女主决定练习拳击是一种隐喻
打过拳击的人都知道,拳拳到肉的痛有多痛,电影也是通过拳击比赛激发女主痛感的感受,从而重新激发生命的力量。
电影的结局,《热辣滚烫》体现了与原作完全不一样的精神特质。
《百元之恋》中,女主虽然有了改变,但也仅仅是找回了工作生活的状态,面对比赛失败,她十分沮丧,牵着出轨男友的手,缓缓走在街道上。
在《热辣滚烫》中,女主是宛如重生般,不仅外形发生巨变,性格也发生了巨变——不再是过去逆来顺受的烂好人,会喊疼,会表达自己的喜好,会“看心情”应对别人的邀约。


有的影评说这是一种人性的沦陷,我却认为这是一个人又重新成为人的标志
因为心情就是感觉。
“我”对外界的反应当然要凭“我”的感觉,更不应该是一种条件反射下的无底线行善。
条件反射下的善不能称之为善,连自己都不善待的善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只有“我”成为一个真正有感觉的人,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激发真正的善。
在这一点上,《热辣滚烫》女主的蜕变更加彻底,更加积极,也证明一个人只有与社会发生交互,对未来积极向上的时候才会有“感觉”,才会有心情的变化。

4
对于中国人来说,《热辣滚烫》当然更有现实价值。
毕竟《百元之恋》拍完五六年后,日本社会整体开始走出困境,而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经济周期的下行初始阶段,年轻人面对的将是越来越深的困境。
想想如果未来社会全是日本“平成废物”这样的一代人,只会宅在家里打游戏看动漫混吃等死,在虚拟世界中流连失去了五感,对感情麻木,对外界漠然,该是多么可怕。
所以我说《热辣滚烫》是一种救赎之路的预言,它背后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未来可能有相当多的年轻人,会信奉“躺平教”,成为我们国家的“某某废物”。必须让他们找到“感觉”,哪怕是痛觉,他们才能够重新被激活。
只有重新激发人们的“感觉”,才能重新激发对生活的向往,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非常及时,在这个时代节点上,给人们指引,也给了人们信心。
当然我非常希望,贾玲的预言不会发生,但如果真的发生,我也期待年轻人,能尝试像乐莹一样——
走出家门
不断尝试
重新找回对生命的感觉。
哪怕是痛觉
即便失败
只要重新有感觉
你也算赢了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12-22 22:15 , Processed in 0.0695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