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回复: 0

车展观察之主流合资篇:中外力量攻守易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7 09: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的上海车展中,全球首发车共有93辆,其中中国品牌占了七成;新能源车型共有271款,其中中国品牌也占了七成。
这就导致,在铺天盖地的车展新闻报道中,来自主流合资品牌的消息确实不多,影响力更是远弱于自主品牌。当人流最高的6.1馆(新能源馆)、7.1馆(比亚迪所在馆),没有任何一个主流合资品牌出现时,几乎就已经决定了,合资品牌在本届车展中,不会得到很高的声量。
而过去大多集中于一楼的合资品牌展厅,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已经悄然出现在了远离人潮的二楼。丰田、本田、日产、福特展厅所处的7.2馆、8.2馆,都不是热门场馆。相比之下,这些合资品牌的外方高管们,更愿意频繁走到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前观摩体验。


印象中,主流合资品牌上一次在中国车展有全场热门产品,还要追溯到2021年成都车展上赛那首发。
攻守易位,这是一个从上海车展主流合资品牌展厅中,传递出的清晰信号。

合资燃油车,倒计时开启

大众的独立展台上,没有一台燃油车,那是因为大众的ID系列电动车虽然市场份额还不够大,但总算是从技术到产品都算齐全,而且ID.7在本届上海车展上的首发,也是合资电动车为数不多的热点之一。


但绝大多数的合资品牌,仍然在依托燃油时代的品牌效应去布局新能源。但问题在于,在燃油时代越是成功,品牌的燃油认知包袱越是沉重,越难以建立新能源的品类认知。而且,合资电动车“骑墙”的做法,也难以和“专业”的新能源品牌竞争。
可是,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已经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主流合资品牌的在售燃油车,大多都不会再推新,或者只会再更新一代。当然,也有头比较铁的。比如,日产在本届上海车展宣布引入中大型SUV Pathfinder,第四季度正式亮相,现代也发布了ix35的继任者MUFASA。还有福特,那台已经说了三年要引入的Bronco,在本届车展上的最新消息,是明年会由江铃福特国产。没错,是明年。


相比之下,本田则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正式加入了“停售燃油车”的阵营。从2027年后,本田在中国推出的新车均为混动车和电动车,到2035年则要实现电动车占比100%。


燃油车大盘的衰落,让依托于经济性燃油车品类占据中国主流市场前列的合资品牌,不可避免地步入下滑。但是,很多合资品牌的外方高管们,同时低估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扩张和中国新能源品牌进步的速度。他们对于中国消费者的认知,仍然是基于燃油时代,他们对于电动车的开发思维,也是延续旧有的燃油做法。
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有两种信仰,一个是开不坏的丰田,一个是大众比较高级。而到了今天,这两种信仰,哪怕在燃油车市场都已经开始步入黄昏,更不必说在品类完全不同的新能源车市场。
因为消费者普遍认可“新能源车是比燃油车更高级的车型”,核心优势在于更低廉的使用成本、更好的驾驶体验与更先进的智能体验。所以,新能源车做得好的品牌,天生要比燃油车品牌有更大的认知优势。


总而言之,上海车展会成为主流消费者对于合资品牌、对于新能源车认知的拐点。大众、丰田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王,但在油电切换之际,更多的品牌在虎视眈眈成为新的王。

电动车时代,把灵魂交给中国
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完全放心放在中国的,大概只有制造。而技术研发、产品定义、核心供应链,乃至于营销,外方都要撰在自己的手里。但到了电动车时代,情况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首先,中国消费观念的独特性与引领性日渐突出。中国市场既有足够的体量去承载专属开发,也有足够的影响力辐射到欧美日这些原本发达的汽车市场,把中国需求变成世界需求。
其次,智能新能源车所需要的核心供应链、新能力、人才、生态体系,都在中国。如果不把相关的产业链放在中国,就意味着离开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土壤。
最后,中外品牌的攻守易位,意味着海外品牌要抛弃骄傲,虚心地观察中国品牌的进程和技术产品趋势。显然,向中国市场充分放权,就是必要的举措。


上海车展开幕时间,大众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缩短开发流程,并将中国本土先进的技术引入产品开发的早期流程。
说人话就是,大众正在将全球电动车开发的重心,向中国转移。
另一方面,大众也在积极和中国领先的供应链企业合作。比如大众的软件公司CARIAD和地平线的在自动驾驶的合资公司,比如大众与中科创达在智能互联与车机系统方面的合作。


更早一点时间,丰田新任社长佐藤恒治也公开表示“在纯电汽车的开发上失败”,并且要在中国建立全新的、可完成自循环的研发体制,以扭转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颓势。
的确,还需要通过软件升级,解锁每天快充次数限制从2次到4次的bZ4X,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中国市场激烈的电动车竞争中生存的。
上海车展对于很多几年未到中国来、没有深入了解中国的外方高管,可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因为在这个市场上,汽车产品的形态、汽车产业的玩法、汽车消费者的喜好,已经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完全不同,也与他们的固有认知大相径庭。


换句话说,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所有人都是“新人”。而对于合资品牌而言,想要参与到这场竞争,唯一的路径就是让自己融入到中国市场独有的生态中。这件事情在燃油车时代,外方不愿做也不会做,但放在今天,向中国市场充分放权,让中国区有更大的经营自由度,就是必要条件。

写在最后

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话语权,正在因为燃油车技术触顶、同质化严重,而不再强势。很多合资品牌的外方,过去低估甚至忽视中国新能源市场不可逆的崛起。这样的心态,会让他们觉得中国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没有构成威胁,也觉得一台电动车只要续航长就可以,一台智能车也只要装上辅助驾驶的配置、搞一个能联网的车机就能满足需求。
但相信在看过上海车展后,这些外方高管,会对中外双方的攻守易位,有更深刻的感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9-20 07:59 , Processed in 0.0608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