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本卖」现象
投资中一直有个有趣的现象,当一笔投资亏损时会倾向于选择当鸵鸟,从亏损转正时会选择卖出,等市场大涨了又会重新杀回。 近期民生证券的一个统计数据就清晰地反映了这种“回本卖”的现象。
从上图可以看到,资金加权收益率(反映基民整体的收益率水平)与净申购比例呈现“U”型关系,即: 当资金加权收益率在-8%以下时,基民整体净申购基金,越跌越买,当然这也跟当时市场性价比高,部分聪明投资者开始大幅买入有关。 当市场从底部回升,基民收益率处于(0~2%)的回本区间时,基民净赎回的比例最高,“回本卖”现象显著。 而当市场重新迎来大涨,基民整体的收益率来到10%以上时,一大波基民又开始追涨买回来。 另外,民生证券的研报中也提及,当前(2023.1.29)大量基金的资金加权收益率处于-4%至0%区间内,如果未来主动偏股基金反弹8.83%以上,收益率就会进入-2%至2%两个区间,到时可能会迎来赎回潮。 其实从后台留言也能看到,许多去年被伤了的人已经开始准备回本卖了:
二、你会回本卖吗?
「回本」就好比上天恩赐的一瓶后悔药,让你可以无痛地与过去糟糕的投资决定挥手告别。 这个糟糕的投资决定,可能是来着「自己」,但出于人类自我合理化的需要,大多数人会归结于:基金经理/主理人能力不行、被销售人员骗了、市场不行... 如何客观区分,其实也非常简单,我们可以回头去找找产品的介绍,看看它给到的收益、时间和风险预期是否跟现实匹配。 比如,某个产品的目标就是超越沪深300争取阿尔法收益,它考核的其实是“相对收益”,如果市场下跌,只要跌得少,那就是合格的。 如果因为去年的亏损,让你意识到:
自己其实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波动;
自己希望找到一个有短期择时能力能帮你做绝对收益的主理人;
再或者对收益的要求不止于此...
那我个人认为,选择卖出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但需要明白,这种卖出跟“回本”无关,跟你对自身需求和产品的理解与匹配有关。 再比如,某个产品在你持有期间发生变质,导致过去一段时间表现不如预期,那选择卖出也是必要的。 同样,这种卖出也跟“回本”无关,跟你买入的逻辑发生变化有关。 回本卖后,因为没有实际亏损,肉不疼,大脑会欺骗你无事发生,这是一种顺人性的做法,但现实告诉我们,投资中顺人性的做法往往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投资决定是错的,当你发现时就应该及时止损,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基金都会均值回归,有些泥潭只会越陷越深。 投资应该是面向未来,买与卖考虑的不应该是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更跟你的成本无关,回本卖的人,其实是把自己锚定在了过去。 知名的价值投资者唐朝曾经说过三个成本观,挺有意思的,分享给大家: ①所有持股成本都是买入后经历过的最高价×103%; ②所有持股成本都是实时市价; ③所有持股成本都是0。 最高价×103%的意思是说,曾经有个机会让你卖出去然后去存3%年收益的理财,你选择放弃,你放弃的东西就是你持股的代价,它就是你的成本。 实时市价很好理解,投资面向未来,每个投资者无论成本多少,从现在开始都是一个起跑线。 成本是0的含义是,你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赚来的,没有必要去分哪些是股票上赚的,哪些是搬砖赚的,他们都是你的资产,一样参与比较。
三、当下的选择
如果你的亏损不是产品质量造成的,回头看也确认自己的需求与之匹配,那站在当下如果回本了卖不卖呢? 这依然跟你回不回本无关,而跟当前的市场位置和你的买卖策略有关。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当前温度为39.21℃,处于适中水平,从历史上看,当前位置持有3年的平均最大亏损是-13.54%,平均累计收益率是21.58%。
要不要卖,要卖多少,就在于你愿意承担向下的风险多一些,还是向上的风险多一些,这个回答千人千面。 我自己的观点是,当前虽然已经过了高性价比区间,但还处于值得配置的阶段,此时我不会轻易的大幅卖出,只会适当的做些调整,毕竟我们投资不是为了回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