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回复: 0

019|00后为什么那么爱读《乌合之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3 1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者,你好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后浪研究所发布年轻群体阅读报告。第二个是,居家太久,当心土拨鼠日效应。

先来看第一条。前不久,后浪研究所发起了一项年末读书调查,参与者普遍是“90后”,其中还有20%左右的“00后”。有这么几个结论。首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数量不低。平均每人每年,能阅读22本左右,相当于每个月,都能看两本左右。其次,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书。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年轻人都表示,自己读过这么五本书,分别是《乌合之众》《活着》《三体》《人类简史》《月亮与六便士》。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这回调研的样本数不算很大,大概1000多人。但是,有意思的是,在这回调研里,有一本书,以绝对性的票数优势,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书第一名。这本书就是《乌合之众》。

估计咱们得到同学很多都看过这本书。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出版于1895年。整本书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大致概括,过去我们都觉得,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是勒庞告诉你,错了。人一旦形成群体,不仅会智力下降,还会出现迷之自信、情绪激动、容易被误导等特点。

那么,这本书为什么那么受欢迎?按照通常的理解,一定是讲出了某个真理。但事实上,关于这本书的争论,100多年来,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关于书的具体争论,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在得到首页搜索书名,很多课程都聊过。今天,我想带你换一个角度,来说说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这个角度,就是好莱坞评估剧本的角度。

要知道,一本书,本质上也是一个文本。而在文本的畅销性评估这件事上,做得最成熟的机构之一,应该就是好莱坞。

在好莱坞的剧本评估里,一直有一个首要考虑项,叫,惊奇元素。也就是,你的剧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一个让人感觉惊奇的要素。假如这个惊奇元素成立,好,你的剧本就能进入下一步。不成立,不好意思,不能立项。

几乎所有的好故事,你都能找到这个一句话的惊奇元素。

比如,一个男人含冤入狱。在牢里十多年的时间,用一把小铁勺,挖出了一条通道,最终逃出生天。你猜到是什么电影了吗?没错,是《肖申克的救赎》。

再比如,一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很多姑娘,这些姑娘也爱他。但是,最终,他发现这些姑娘都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你估计也猜到了,这说的是《天龙八部》里的段誉。

再比如,一个小男孩,为了救出母亲,决定向神宣战,劈开一座大山。没错,这说的是《宝莲灯》。

你发现没有,所有惊奇元素,本质上一定满足这么两个条件。第一,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第二,颠覆了你通常的想象。简单说,就是简短的意外颠覆。你看,一个小男孩,怎么可能向神宣战呢?只用一把勺子,怎么可能挖通监狱呢?同时爱上四五个姑娘,怎么可能都是他妹妹呢?

没错,惊奇元素,一定要简洁,且颠覆常识。从这个角度看,《乌合之众》,是不是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惊奇元素?那就是,过去我们都觉得人多力量大,错了,人一形成群体,反而会变傻。这就是这本书的惊奇元素。而且几乎大多数畅销书,都具备至少一个,颠覆常识的惊奇元素。

比如,《人类简史》的惊奇元素是,过去我们都觉得智人这一支之所以能在进化中胜出,能战胜尼安德特人。是因为我们更聪明,更强壮。但事实上,尼安德特人不比智人笨,而且虽然个子比智人矮,但是力气更大。而智人之所以胜出,不是因为智力,而是因为想象力。尼安德特人去森林里,会说,我们去打兔子。而智人会说,我们去找仙女。就是这个想象力,让智人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一个共同体。

再比如,达利欧的《原则》。它的惊奇元素是,过去我们都觉得,投资最重要的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但他告诉你,不对,最重要的是,你得有一套原则。只要定下来,就不能变。你看,这也是一个惊奇元素。

再比如,你要是去应聘,想一句话吸引住面试官,也可以借鉴这个惊奇元素。比如,你本来想说,你很会培养人才。你可以换个说法,“我有个管理心得,大家都觉得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但我认为不是,人才是在一个好的机制里,自己长出来的,我很擅长打造这个好机制。”有这么一句带点颠覆感的话,你就更容易被记住。

再比如,你要是去提案招标,也可以借用这个惊奇元素。比如,你的方案重在降本增效。你就可以先铺垫一句,现在很多人都迷信大力出奇迹,喜欢搞重投入。但我们认为,一个好方案的核心,在于降本增效。

好,书归正传,接着说《乌合之众》。注意,我们说到这,一直是从传播的角度去分析这本书,完全不涉及真理这个层面。那么,深入一步,到真理这一层,《乌合之众》到底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不敢说绝对的对或错,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给这本书,补充这么几个事实。

首先,人多力量大,到底是不是真的?跟你说个实验,叫看山效应。说的是,研究人员组织一群人,一个一个轮流看阿尔卑斯山,然后问他们,你觉得这个山陡不陡峭?你有没有信心爬上去?很多都觉得,山很陡,不好爬。然后,研究人员又组织了一群人,这回不是让他们分开,而是聚在一起看山。结果这些都表示,山看起来,好像也不是很陡。这就是看山效应。它说的不仅是人多力量大,是人一多,每个人都会变得更有力量。从这个角度看,加入群体,还是有用的。

其次,人多了,是不是就变得更笨,更好骗?针对这个问题,我推荐你去看万维钢老师解读过的一本书,叫《你当我好骗吗?》。里面是关于群体心理学的当前科学解释。这本书里有一个结论是,很多人看起来好骗,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好骗,而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相信谎言对他们来说更有利。比如,你周围的人都相信某个宗教,你也信,这就很可能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因为不信,你会有压力。再比如,关于《乌合之众》的结论有一个证据,说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有一大群人上街,打砸抢烧,做了很多坏事。但是,事实上,早在1959年,就有本书叫《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众》。里面就说,法国大革命期间并没有很多暴力,人们都很克制,大部分抗议都是和平的。的确有一些人被杀了,但大多数是政治犯,并非无辜的路人。再比如,还有人统计了十九世纪末的2700起大罢工事件,发现其中只有不到100起涉及暴力。而所有这些暴力事件加在一起,死亡人数是,1个人。

注意,说这些,不是想说《乌合之众》过时了。恰恰相反,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本好书的样貌。那就是,一本好书,其实很多时候不是针对某个问题给出答案,而是,给这个世界提出了一个好问题,让后人可以围绕这个问题不断思考、补充、讨论。比如《乌合之众》,我倒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问题,那就是,群体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而且这正是这本书的全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最后,说个题外话。刚才说的是“90后”的读书调查。咱们得到同学的读书偏好又是怎样的呢?我从得到听书里,统计了一个结果。有三本书,是常年霸榜的。而且这三本书组合在一起,我觉得很有意思,恰好是一个理想的、终身学习者的人格画像。这三本书分别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被讨厌的勇气》《三体》。《佛学为什么是真的?》代表的是求知。《被讨厌的勇气》代表了一种人生姿态。而《三体》代表了一种知识趣味。

最后的最后,在留言区,也欢迎你来分享你在过去一年读过的好书。



再来看第二条。

上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一组数据。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恢复到了2019年元旦假期的42.8%。简单说,就是出行情况虽然比不了2019年,但是肯定是在变好。

但是,同时也有另一个数据,来自财经网站CNBC的报道。有人走访了15个国家的16000名成年人,结果发现,有很多人表示,再也不想去旅行。其中,在美国的受访者中,表示再也不想去旅行的人占14%。中国大陆这个数字也是14%,韩国是15%。而日本,这个数字高达35%。很多人表示,宅家久了,也就习惯了。

但是今天,我想给你补充一个科学研究。假如你身边有人宅家久了不想出门,你可以把这个结论发给他。这是神经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是新南威尔士大学做的,结论是,宅家久了,你的时空感会发生偏差,进而反应变慢。研究人员还给这个现象起了个名字,叫土拨鼠日效应。

土拨鼠日原本是北美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每年的2月2号。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1993年的一部同名电影,也叫《土拨鼠日》。讲的是一个记者,在土拨鼠日这一天出去采访。但没想到,遇到了时空循环,被困在了里面。他每天早上醒来,都是2月2号这一天,就这么反反复复。每天都遇到相同的人,相同的事。

而今天咱们说的土拨鼠日效应,指的就是,一个人在同样的环境里待久了,就会像这个男主角一样,分不清上个礼拜和这个礼拜,注意力也会变差。

这回的研究调查了4175个持续居家的人,结果发现,有70%的参与者,出现了轻度的无聊、害怕、沮丧等负面情绪。而另外30%,出现了一种放空感,也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变差。

《世界生物精神病学杂志》还提过一个数据,说在户外待的时间越久,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中的灰质比例越大。经常在户外的人,这部分比例大概比不经常出门的人,要高3%左右。所谓脑灰质,跟我们储存信息的能力有关,它减少,就可能导致记忆力变差。比如好多人说一孕傻三年,有人就专门研究过,发现怀孕期间,女性大脑中的灰质确实会减少,记性差很可能就跟这个有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还专门用脑成像技术,研究了一个德国南极科考站的9名科考队员。结果发现他们在科考站居住了14个月之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平均下降了45%。这一段的专业名词有点多,你不用记。关键就是一个结论,在同一个环境中,不能待太久。

你可能会说,假如是因为工作性质,必须要这么做呢?完全不用担心。最后说个好消息。这个研究里有个关键,叫做,一样的环境,注意,可不是一个环境。假如你能主动在环境里,制造一点改变,情况就会好很多。比如,时不时改变房间的布局。给自己安排每天不同的日程表。再不济,根据帕洛阿尔托大学的研究,只要你稍微跟外界有那么一点互动,哪怕是和AI聊天,也能明显缓解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大脑更介意这件事的性质,而非程度。只要不是彻底躺平,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微小举动,情况就会很不一样。

最后提一个小建议,马上就是春天了,咱们多出去走走吧。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撰稿:李南南
讲述:李南南
轮值主编:李加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12-22 15:00 , Processed in 0.0722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