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回复: 0

有人祝自己被打,有人甘当老奴:2023开局真相,全是辛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0 09: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新的一年,又是魔幻开局
-
前段时间,国内“首席富二代”王思聪打人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最终这事的结局也很搞笑,以一个谣言的狂欢结束了,该谣言说,王思聪赔付了209万元给被打的人,而让许多人始料未及的是,因为这则谣言还派生出一个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新年祝福”——祝你今年被王思聪打。


错愕之余,想起稍早些时候刷屏全网的“万柳书院”。

简单跟听说但还不了解万柳书院事件的朋友说一下始末。

上个月,一位网友发了自己在家里运球的视频。


视频本身平平无奇,但很快有网友注意到视频定位是北京一处名叫“万柳书院”的豪华住宅区,住房均价20W+一平,而且据说墙上挂着齐白石的画。

一夜之间,这个短短几秒,甚至没人露脸的视频刷屏全网。

这种炫富套路跟前两年的晒豪宅、秀存款等视频如出一辙,但真正刷新人们三观的是评论区。

有人毕恭毕敬喊“少爷”,有人卑躬屈膝自称“老奴”,更有人想要挑战物种隔离,争做万柳书院的一条狗。


从祝你被打到甘愿做奴,一场场慕富心理驱遣下的流量狂欢,交织成2023年魔幻而又扭曲的开局。

有人说,这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明所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奴性。

如此解读固然很能提供愤慨情绪的宣泄点,但把问题看待降格为情绪宣泄,并不会帮助我们触及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核。

说到底,慕富心理不是某个民族的特质,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趋向,这在资本市场更早膨胀的西方世界,其实体现得更为明显。

近几年国内互联网环境中愈加露骨的拜金主义(Mammonism)倾向,寻根究底也是一种舶来概念。

1893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发表了中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在这部小说里,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亨利流浪到伦敦,偶然间从当地富豪那里得到一张额度为100万英镑的支票。

当时没有任何商家能兑现这么大面额的支票,因此这张支票根本无法用来消费,在亨利手中无异于废纸一张。

但事实却是,当百万英镑的支票能够证明亨利是个富家少爷,那么即使不被兑现,也足以让他过上富豪的生活。


电影《百万英镑》剧照

餐厅能够免费为他提供午餐而荣幸,服装店迫不及待要为他量体裁衣,高档酒店欢迎他随时下榻,而全城的妙龄女子,更是排着队来做他的情人。

联想到万柳书院事件中,许多网友没拿到一分钱的好处,却争着自称老奴,甚至自掏腰包给少爷打赏,也有网友给口中的少爷手写情书,就不能不感慨眼下现实的病态,早在100多年前就被马克·吐温精准拿捏了。


#02王冠效应
-
马克·吐温经由《百万英镑》,描绘出当时在英国盛行的拜金主义,而另一种更彻底并保留至今的慕强情节则更在小说之外,那就是有340年历史的英国皇室。

万柳书院霸榜期间,国内网友为所谓的万柳“少爷”和“小姐”们的打赏总额超过20万元。

而2021年英国政府供给皇室的经费超过40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4亿多元,均来自国民纳税额。

这就相当于每位国民,每年至少掏出1英镑,“打赏”将他们视为臣民的王室成员。


2008年5月17日,英国温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其他王室成员。
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相比这些自掏腰包供养贵族的英国人,更狂热的皇室崇拜来自美国。

正如德克萨斯大学的英国研究主任助理詹姆斯·沃恩所说:

“在美国的流行文化中,英王室的地位可谓独树一帜。”

这种独树一帜的地位,在当今美国催生出一个专有名词——王室效应(Royal Effect)。

2020年,英国黑人混血王妃梅根·马克尔,在接受美国一家媒体采访时穿了一件白衬衫。

接下来一周,相同款式的白衬衫在美国的销量暴涨300倍,尽管梅根本人因为婚后一系列丑闻,在英国本国民众当中的受欢迎度已降至冰点。

类似的例子层出不穷。

2016年,英美合拍了一部名叫《王冠》的电视系列剧,讲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统治初期的故事。


《王冠》在美国开播后,连续四季横扫北美颁奖季。

就连剧中出演菲利普亲王的英国演员马特·斯密斯也忍不住感慨:

“我没演这部剧前,真不知道英国王室在美国这么受欢迎。”

此外2011年,更有超过2300万美国人(占当时总人口7.4%)观看了威廉王子和凯特的婚礼。要知道英国和美国存在5个小时的时差,这意味着美国人凌晨5点就得起床守在电视机前。

王室效应的光环之下,是一种浪漫空想主义。

引用波士顿大学英国历史学副教授阿里安·切尔诺克的话来讲,太多美国人因为现实中的压力,不得不寻求一个现实版的童话故事来安慰自己。

这其实也是国内无数网友争做万柳老奴粉的内在逻辑:

现实没有指望,便构筑一个从小说中走出来的富二代形象,来满足自己想象的日常。

同样具备讽刺意味的是,国内大喊悲哀的人说:

“我们拼命打倒的地主阶级,正在卷土重来。”

而246年前,美国人民正是打跑了他们现在为之狂热的英国王室,才为自己争取到独立的地位。


#03一种韭菜收割套路
-
基于王室效应,我们还可以更清楚地剖析,为何类似万柳书院的现象始终存在。

品牌金融首席执行官大卫·黑格曾说:

“尽管在21世纪,关于君主政体是否为政府一种合理和公平的形势的讨论仍将继续,但研究表明,至少从经济立场来看,皇室家族是拥有存续优势的。”

国外机构曾统计,英国王室每年为本国经济净贡献11.55亿英镑,主要包含对旅游和消费产业的提振。

而如果算上有形资产,英国王室对经济贡献的估值,更是会飙升至567亿英镑。

这个机构甚至还调查了中国消费者对于“英国王室授权”的态度,结果其中57%的人反馈,对于一个英国产品,王室授权是一项“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提高购买欲的信誉背书。


王室认证持有者协会(RWHA)官网
你或许觉得,英国供给王室的经费为每年4000万英镑,远远少于王室对英国经济的贡献,因此保留王室显然是利大于弊。

但事实上,真正能从英国王室的经济贡献中获益的,永远是掌握市场的资本力量,落到每个民众身上,则只是每年为王室掏出的一英镑。

无论再怎么看上去不合理的现象,只要存在就必然是仍有人能赚到钱,只是赚钱的人永远藏在现象背后,台前的大众则只是被消费的对象。

看透这层关系,近几年一些堪称魔幻的情形也就显得有迹可循。

2021年韩综《妻子的味道》,出现了陈华和咸素媛这对跨国夫妇。


节目中咸素媛总会“无意”透露一些关于丈夫陈华的细节:

父母是中国东北的大款,住着三层豪华别墅;陈华在广州有一个自己的工厂,平时开的是玛萨拉蒂。

与此相对,咸素媛则努力展现自己的抠门:袜子破洞自己补,自己理发13年,用盐巴代替牙膏刷牙,给亲妈过生日舍不得买花……


“富二代少爷娶了异国抠门女”,这样的设定让陈华不仅在韩国人气爆棚,更被一众国内网友追捧。

各平台有关陈华的剪辑视频铺天盖地,聚焦他身价过亿却对抠门老婆包容呵护的暖男细节,同样引来无数点赞和打赏。

然而不到一个礼拜,就有网友爆出陈华住的豪宅,根本就是节目组租的,他本人不是富二代,甚至早年还得在酒吧卖唱谋生,后来去韩国做练习生时才认识了过气的咸素媛。

一场造富的闹剧哑然收场,入戏太深的网友白费了感情和打赏,而节目组收获了收视率,平台收获了流量。


  
正如欧美在呼吁“民主平等自由”的同时可以疯狂崇拜王室,资本也能在任何必要的时候为某人加冕。

直到一场流量和资本彼此裹挟的狂欢落幕,最初迎合人们想象的炫富人设究竟是真是假,早已变得无关紧要。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卑躬屈膝,有人义愤填膺,一阵针锋相对之后,双方其实都是输家。

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真正该庆幸的,不是有多少人指责万柳书院事件,而是有多少人到现在都还没听说过万柳书院。

集体无意识的慕强慕富始终存在,资本也永远会利用这一点收割流量,无论吃相如何丑陋。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用自己的正义感和时间为其添砖加瓦。

而对于那些自称老奴的人,他们无法被叫醒,只能自己痛醒:

慕强是人之常情,但顺着人性一跪到底,不会让自己真正变强,只会让自己多年后仍是点赞的那个。



-END-撰稿:姜榆木主编:左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百万英镑》
《老师,你不知道吗》,部分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12-22 14:38 , Processed in 0.0849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