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6|回复: 0

真香!宝藏纪录片的天花板还可以这样,家人们绝不能错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7 0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看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截屏,就是说小红书上的关键词排名,最高的五个词分别是:宝藏…… 573 万篇,还可以这样……539 万篇,真香……458 万篇,家人们……354 万篇,绝不能错过……353 万篇
所以这篇推文的标题就变成了《真香!宝藏纪录片的天花板还可以这样,家人们绝不能错过》 。
最近我完整补完了一部体育类纪录片的四季,奈飞拍的,堪称神剧。体育类的纪录片我看过不少,之前奈飞拍的桑德兰啥的,已经觉得挺好了。但是当在这部《F1:飚速求生》的面前,简直被灭成了渣渣。看了下豆瓣,9.5 分.
啥?F1?不感兴趣!
家人们,先别走。我可以说这是一部不需要任何专业赛车知识的纪录片,但是只要你看完 1 集,一定欲罢不能。因为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部包裹在 F1 皮肤下的职场纪录片。


(本文这种黑色的图,都是奈飞截屏,但是他们 DRM 做的太好了, iOS手机端截不出 画面)
其实很早前,做过体育编辑的我,对 F1 有一些了解,但是完全不感兴趣,因为觉得就是赛车而已,当时最关心的就是谁夺冠了,哪个车队的积分登顶了,完全是因为工作,而不是喜爱。所以最让人诧异的是,当年我带老婆去看 F1 的上海站比赛,在轰鸣震天的引擎声中,我睡着了……
看这部纪录片之前,只需要知道几个事情小规则就好了。整个 F1 只有 10 支车队,每个车队 2 个车手,然后全年在20 个不同的城市比赛,每分站跑到前十名才有数量不等的积分。每年会有一支冠军车队和一个总冠军。
是不是从规则上,就发现残酷之处了?这么一个全球级运动,能登上赛场的,金字塔尖只有 20 个人。
传统的体育类纪录片,最关注的其实是冠军或者明星人物,但是这整个纪录片,反而是在成绩最好的梅赛德斯车队和汉密尔顿身上,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小车队的挣扎上,总经理的压力,新车手的持续失利、老车手的被解约等等细节。
我在这里分享这几季下来,最让我记忆深刻的片段和里面人的话,几乎每个片段都能有对应的职场场景可以对应。
  • 哈斯车队在正赛前的排位赛上,两个车手的表现都很好,都渴望能在正赛中获得好成绩。但是正赛中的领先优势,却因为进站换轮胎时,新手机械师的失误,导致两个车手全部退赛。


什么叫团队合作的巅峰?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F1 的进站换胎短视频,最快的纪录是 2019 年红牛车队的 1.82 秒,而这个数字比30 年前快了 20 秒。1.82 秒,真的就是呼吸一下的功夫,20 人团队的巅峰配合。(感兴趣的可以去 B 站搜一个“F1赛车队伍换胎最快记录”,你会被震撼的)
表面看起来 F1 比赛是车手的对决,但是车手在赛道上,能领先 0.5 秒,就很厉害了。但如果机械师团队稍微有一个新手失误,5 秒都能浪费掉。
在第四季里有个镜头,就是法拉利的夺冠热门车手在排名靠前的情况下,进站换胎时,突然右前轮的螺丝卸不下来了,时间一超过 10 秒,本来赛前信心满满的车手只能愤恨退赛。
在采访红牛车队的时候,虽然只有一个镜头,让我记忆深刻。就是在没有比赛的时候,一群机械师干嘛呢?半蹲在地上,从远处高速滚来一个轮子,重复的做卸螺丝,换胎,后退的动作。只有在平时这种每天枯燥的训练,才能在正式的比赛中,保持精神的高度紧张。一个多小时的比赛,一般只有一次进站换胎,那对于红牛的一个顶级机械师来说,他全年 20 场比赛,平均一次进站 2 秒钟,那么全年也就是40 秒。一年努力 训练 365 天,就为了 40 秒,是不是足够残酷了?
那对于一个团队管理者来说,除了关注谁是团队明星之外,是不是更要关注一下谁是短板或者是关键岗位?
  • “队友”才是最大的对手


第四季第二集的关注点在迈凯伦车队,因为他的两个车手,丹尼尔-里卡多是从其他队跳槽过来的,曾经拿过 7 次大奖赛冠军,属于有经验的老将。而另一个车手兰多诺里斯是年轻车手,有才华,有激情,代表着未来。
所以当 20 辆赛车在场上飞驰的时候,每个车手其实最想击败的,或者说必须击败的就是自己的队友。让我比较震惊的一个镜头是,比赛后,兰多诺里斯的表现很好,拿到了第三名。而里卡多因为换车队,对迈凯伦赛车磨合并不好,所以连续状态很差,基本都是倒数,从车队到他的状态都很差。
兰多诺里斯直接对镜头说“我一点也不同情他,他老了。”然后车队总经理和媒体负责人在调解时,兰多直接对里卡多说:“你需要我同情你吗?”


你在职场上有没有遇到过说话这样直接的年轻人?无论是赛车场,还是职场,年龄不会被尊重,实力和成绩才是硬通货。
其实这也是很多大厂常态,“只有内部竞争,才是赤裸裸的血拼”。
  • 失意者的煎熬与压力


F1 在很多地方,都非常强的成绩导向,就是信奉强者逻辑。例如连围场里球队临时办公室的设置,都是按照成绩排的,成绩好的就在方便进出的地方,成绩不好的,就在很远的地方,要走过去就要经过所有好车队的前面,感受他们的目光。


看到威廉姆斯车队老板和车手对这个感觉的描述,突然仿佛梦回高中。在我们那个地狱级高考模式的地方,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全班一百多同学都抱着书包,站到教室外面,然后从第一名开始念名字和成绩,念到的进去自己挑座位,感觉何其相似。(对对对,我当年在班里的位置,应该跟威廉姆斯车队差不多……)
声明:本文没有收奈飞的钱,无任何商业目的。当然,如果他们看到后非要给的话,我可以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9-20 06:07 , Processed in 0.0815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