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虎嗅,你无需担心会错过最新资讯。
打开虎嗅官网,24小时内的最新资讯不断在页面右侧滚动;点开虎嗅APP,底栏第二个入口内,全球热门资讯上新永不停歇,重要消息推送至用户眼前,帮助你紧跟业界热点、全球政经重要新闻。
时效向来是内容资讯平台比拼的重点,能否及时、全面、准确的将最新资讯推送到用户面前,能否追踪到热点的最新进展,关乎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17年,虎嗅就推出了24小时资讯模块,在当时以长内容为主流的内容赛道独树一帜。
不过,在保证时效的同时,资讯的真实性、准确度也必须得到保证,这关乎平台的专业度、置信度、口碑乃至存亡。然而,尽管新闻抓取早已实现自动化,但抓取只是第一步,甄别信息的价值、真伪,以及对重要信息的提取或二次加工等重要环节,仍旧离不开人的判断和操作。
如何发挥自动化在内容生产、传播中的效果,同时解放人力,一直是内容行业在认真探究的课题,如今,虎嗅探索了一套“机器+人”做内容的新解法,为内容产业提供了全新思路。
通过部署 企业微信,虎嗅进一步升级了工具能力,这也直接提升了其“解题”水平。
虎嗅与企业微信的良性互动指向一个结论:借助数字化工具,媒体可以最大程度激发人效与技术的化学反应,内容平台的玩法,还有许多可能。
人机配合,又好又快
在虎嗅,对资讯的紧密追踪、二次确认和及时传播,是由人和机器协调配合完成的。
围绕平台对于热点监测、内容运营的需求,虎嗅开发了一些自动化工具,实现自动监控。在机器完成第一步的监控、抓取之后,必须由人工介入完成筛选和二次确认。企业微信成为联通机器与人力之间的桥梁,基于企业微信建立的推送群,将机器初筛的结果及时传递到人面前,完成接力棒交接。
目前,虎嗅建立了三大类企业微信的推送群,包括流量检测类,实时监控不同内容、不同点位的流量表现,并推送相关负责人及时跟进处理;流程提醒类,实时提醒用户、作者与虎嗅的线上互动提醒,以及内部工作流程提醒;数据统计类,定期发送业务统计数据,了解业务进展。
这些企业微信机器人将后台自动化工具检测到的结果,实时推送给相应岗位员工——能够自动化处理的,由机器直接处理;需要人力介入的,则能够被快速响应。这种机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手段,显著提升了信息流通与处理的效率。
基于企业微信的数字化探索不止于内容运营层面,在社群运营上,虎嗅通过第三方低代码平台建设的CRM系统,以API打通企业微信用户标签,实现如下三大效果:
❖ 第一,虎嗅后台的用户数据能与在企业微信上直接展示,利于运营同学进行分群运营。 ❖ 第二,企业微信运营备注的用户信息,可以直接在CRM系统上展示,便于统计和报表呈现。 ❖ 第三,企业微信、虎嗅后台、CRM系统数据整合,提升运营效率。
三者合力,铸就了虎嗅更加精准、高效的用户运营。
例如,当有新品发布时,虎嗅可以勾选对评测感兴趣的读者标签,推送硬件评测邀请,提升平台与群成员的互动交流;在会员即将期满之时,虎嗅可以勾选临期标签,推送提醒续费的消息,弥补此前短信提醒打开率不高、站内信的程序化提醒转化率不行的劣势。
除此之外,虎嗅独有的业务系统如编辑拜访Memo、考评系统、项目管理系统,都通过低代码平台建设的 ERP 与企业微信打通,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如今的虎嗅,不同业务模块与企业微信已经渐次打通,使得虎嗅内部形成了一揽子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伴随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腾讯强势产品已经与企业微信进行了深度融合,企业微信的开发生态也日趋丰富,虎嗅的一体化办公体验更加顺畅、完整。
但在一年多以前,情况还不是这样。
从加到减,自然过渡
2012年,虎嗅在北京的一个居民区正式成立,凭借犀利、新锐、独具风格的内容,虎嗅很快聚拢了一批读者,成为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的资讯平台。
彼时,虎嗅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由多产品组合实现的,这与历史原因相关:虎嗅是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需求逐渐使用相应的数字化工具,因此形成了内部沟通、项目协作、组织架构、流程管理、人力考核、OKR设定等功能分散在不同产品内的状况。
为此,员工需要安装很多产品,才能跟上虎嗅信息化办公的节奏。更麻烦的是,由于多个工具混用,原本应该完整的办公链路被切割,流程不通畅,影响办公效率。
而在应用频率最高的沟通上,原有解决方案更是显露巨大弊端。
原有IM不仅内部员工用不习惯,更难强行要求合作伙伴也下载、安装,导致无论内部沟通还是外部沟通,最终都落回到微信里。
微信作为一个面向C端的产品,很难全面满足企业侧的需求,例如信息留痕不强,保密性难以得到保证,且员工与员工之间交流还需要完成添加好友、填写备注等繁琐步骤,带来额外负担,此外,以个人微信号进行对外沟通也不够正式。
凡此种种让虎嗅意识到,沿用此前的解决方案已不可行,要发挥企业信息化的真正价值,而不被工具绑架,必须另寻他法。
摆在虎嗅面前最迫切的需求是,现有工具太多,要形成一揽子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而切换企服平台要顺应各方尤其是外部合作伙伴的使用习惯。另外,新的企服平台不能只满足当下需求,而要给业务发展留足空间,否则今日的困境很可能在明日重复上演。
带着明确的诉求,虎嗅对市场上的企服平台进行了详细调研,同步对团队需求也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衡量,虎嗅发现,市面上的企服平台或多或少都能解决自己需求中的一个或几个,但要同时解决三大核心需求,选择并不多。
身为一家与读者、行业、创作群体有广泛联系的资讯平台,虎嗅有着大量且重要的外部沟通需求,因此顺应各方的使用习惯尤为重要,企业微信能够自然承接用户的使用习惯,这是其他办公产品无力触达的护城河。
因此,综合考量之后,虎嗅做出了内部企服平台向企业微信迁移的决定。
2021年5月11日,在管理层统一把日常沟通群迁移至企业微信后,虎嗅正式启动了内部企服平台的切换。
企业微信之所以能解开员工不爱用企业IM的顽疾,原因不难理解,其高度贴合用户日常使用习惯、与微信能够互通的几近原生的操作体验,能让用户实现平滑过渡。
换句话说,使用企业微信,企业只需要付出极低的员工教育成本,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企业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经常面临的尴尬是,产品换了,但人的使用惯性却很难改变,导致新工具、新产品沦为摆设。而企业微信对用户原有使用习惯和沟通场景的顺畅衔接,提供了很好的解法。
沟通之外,平台与工具的革新已经渗透在虎嗅业务链条的方方面面。在与企业微信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虎嗅也为媒体行业应用数字化工具推动业务发展并实现创新提供了最新的示范。
运用一年有余,企业微信为虎嗅带来了诸多改变,但对于真正好的工具而言,不仅要服务当下,更应着眼未来。
着眼未来,长远思维
虎嗅表示,从自身经验来看,数字化建设,一方面要能灵活有效解决当前业务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得思考自身与数字化工具或平台的未来。
所谓未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企业业务的未来可能性,企服平台要能够容纳这些可能性;二是对企服平台自身壁垒的不可替代性是否坚实。
在考察市面上各类企服产品时,虎嗅管理层及信息化团队不仅对内部员工需求进行了调研,更与管理团队就虎嗅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形态进行了充分讨论。
虎嗅在决定数字化或信息化工具(平台)选择时,有一个判断:产品好不好用、有没有新的功能,这些都是靠时间和资源可以积累的,各家之间的差异迟早会被时间磨平,因此产品特性不是巨大鸿沟,真正的差异是在价值观、技术与品牌等核心壁垒上。
企业微信具备无可比拟的原生使用体验、与微信的互通,便、是其他企服平台难以企及的核心优势。另外,在虎嗅信息化团队看来,腾讯的产品一直以来开放性比较强,基于对腾讯公司企业文化和长期以来产品路线的判断,企业微信的生态包容性值得信任。
从实际效果来看,企业微信没有辜负虎嗅的期望。数字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帮助虎嗅提升了业务效率。
如今,伴随企业微信的生态愈加丰富,虎嗅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企业内部需求更好的与企业微信做更加深度的结合,据介绍,目前虎嗅还在探讨基于企业微信环境的人事管理、资源管理、流程管理等多种管理工具的迁移。
虎嗅与企业微信的故事,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