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1|回复: 0

动物眼中的世界,比人类看到的更多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2 10: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
地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物圈,多样的生物也为地球带来了丰富的色彩。色彩是许多生物的生存工具,不同的生物看到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在2021年发布的纪录片《生命之色》(Life in Colors)中,大卫·爱登堡和他的团队利用先进的摄像技术,揭示了动物世界中关于颜色的秘密。今天将根据这部纪录片,介绍动物世界中8个色彩的秘密
🐸红色是一种警告



人类世界中,经常会用红色表示警告,动物世界也一样。
雄性成年山魈(xiao,一声)是体型最大的猴类动物,它们的体重超过30公斤,力气惊人,很有攻击性,而它们脸上和臀部的红色斑纹也是身强力壮的标志。



幼年时期的山魈相貌平平,而在成长过程中睾丸素在血液中流动,在达到性成熟时,脸上和臀部的颜色便会发生变化。
这些颜色也是它们与对手竞争的武器,尽管山魈也会通过龇牙、近身搏斗来赶走入侵者,但有时,足够鲜艳的红色斑纹就可以震慑住对手。 而对于一些身型迷你的动物来说,鲜艳的颜色也是击退捕食者的“武器”。



鲜艳的颜色也有助于毒箭蛙求偶

在中美洲的雨林中,仅有手指大小的箭毒蛙靠着身上的红色威胁着潜在的捕食者:我身上有剧毒,吃掉我你会后悔的。颜色的鲜艳程度也取决于箭毒蛙的身体情况,颜色越鲜艳,也表明体内毒素越多。



这些都是同一种箭毒蛙

而在附近的群岛上也生活着同一种群的箭毒蛙,但它们完全过着独立的生活,连颜色都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岛上的食物不同,毒性各不相同,慢慢地每个岛上的箭毒蛙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色谱。
和箭毒蛙一样,一些动物的颜色是由食物决定的。
🦐食  物是最好的染发剂


火烈鸟以一身粉红色羽毛而闻名,但这样的颜色并不是天生的。 火烈鸟生活在盐沼地中,以盐水里的藻类和虾类为生,这两种生物都含有名为“类胡萝卜素”的红色色素,这些色素会慢慢沉积在它们的羽毛中,变成鲜艳的粉色。
灰白色的就是火烈鸟幼崽
幼年时期,火烈鸟的羽毛是灰白色的,要想变成和父母一样的颜色,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羽毛的颜色也是火烈鸟身体状态的表现,颜色越明亮,身体越健康。每到求偶季节,火烈鸟们都会昂首挺胸地跳上一支求偶舞,向潜在对象展示羽毛的颜色,越鲜艳,被异性选中的可能性就越大。


火烈鸟的求偶舞
偶尔,一只成年雌鸟会因为照顾刚刚出生的幼鸟而耗尽心力,羽毛也会从粉色变回白色。变成白色的雌鸟也会因此被排除在求偶队列之外,它只有努力吃饭,让羽毛变回粉色,才有可能找到下一个心仪的对象。


求偶队伍中落单的白色雌鸟

和火烈鸟一样,许多鸟类都是通过鲜艳的色彩来获得异性的青睐。 🐦

给你点颜色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


生活在新几内亚雨林中的丽色极乐鸟,也需要靠一支求偶舞来赢得异性的欢心。 雨林中四处都是高大的树木,在开始正式舞蹈之前,雄鸟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找到一处阳光可以透进来的缝隙,清理干净舞池中的绿色元素,最后找到一根合适的树干,准备开始表演。


一切就绪后,雄性极乐鸟会先唱上几首歌,吸引来雌鸟,雄鸟会展开羽毛,四处转身,展示自己鲜亮的绿色绒毛,这也是为什么开始前要清场的原因了——只有在棕色大地的衬托下,鲜亮的绿色才能更好地显现。




吸引异性需要有靓丽的羽毛,在密林中选择对了时机便可大大方方地展示,但在开阔的空地上,鲜艳的颜色很容易吸引来捕食者。相比起丽色极乐鸟,生活在开阔区域的科氏蜂鸟更加谨慎。
在大多数时候,科氏蜂鸟选择藏起自己的颜色,只在见到雌鸟时,才开始它的表演。


⬅️ 向左滑动,看看蜂鸟的羽毛颜色在阳光下的变化
为了配合光线,保持在空中的稳定,雄性蜂鸟必须要不断变化姿势,这是十分消耗体力的事,但同时也可以显示出雄性蜂鸟的身体素质。

为了不被捕食,蜂鸟小心翼翼地藏起了彩色的羽毛,但也有一些生命为了被“吃掉”,也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鲜艳。
🌺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颜色



许多花朵天生艳丽,颜色是它们向昆虫释放出的信息:我已经成熟了,快来吃我吧! 春夏时节,蜜蜂是花朵最常接待的食客,当蜜蜂来吸食花蜜时,也会带走一些花粉,这些花粉会随之被带到附近的花朵上进行授粉。


而其实,蜜蜂看到的花朵还有另一幅模样,蜜蜂可以看到紫外线光。当它们准备在花朵上降落时,会用专门的感官探测花朵上的紫外线图案。


⬅️ 向左滑动,查看蜜蜂眼中花朵的样子
在紫外线光中,花瓣显示出的深色图案,正是蜜蜂采花蜜时的着陆带。

在海洋里,一些小鱼同样可以看见紫外线光,紫外线光也是帮助鱼类分辨伙伴的方式。

有时候,两只鱼在人眼中几乎没什么差别,但在紫外线光中,可以看到它们身上斑纹的样子各不相同。


👆🏻 点一点👇🏻
看看在紫外线光中,两只鱼有什么不同



即使是看着同一个世界,一些动物可以看到更丰富的色调,而一些动物却只能看到其中几种。 🐅橘色大猫是如何在草丛中隐身的


在动物世界里,颜色就像一层隐身衣一样,帮助它们更好地藏匿。在捕食的时候,老虎就常常利用草丛和灌木丛掩盖行踪。 也许在人类看来,这身橘色“大衣”在绿色的衬托下格外显眼,但对于老虎的主要猎物鹿而言,却是很成功的隐身。


⬅️ 向左滑动,看看鹿眼中的世界
鹿之所以看不到草丛中的老虎,是因为它们只有两色视觉,人类拥有三色视觉,可以感知到红绿蓝三种光受体,相对于人类而言,鹿是天生的“红色色盲”,看不到红色和橙色。


和鹿相同,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只能感知到绿光和蓝光,即使是如老虎一样的庞然大物,只要藏匿在草丛中,在它们看来都只有一片绿色。
也许老虎进化成绿色皮毛会更加稳妥,但哺乳动物毛发中的色素又限制了这种可能性。哺乳动物的毛发中只有真黑素和褐黑素两种色素,无法合成绿色,这也是大部分哺乳动物皮毛都是黑色、棕色或者橘色的原因。



也有一些动物拥有一身显眼的皮毛,却依然可以成功“隐匿”在环境之中。 🦓条纹不只是时尚装饰


在大草原上,大多数食草动物都是一身单一而柔和的颜色,斑马却成了例外:身上黑白相间的条纹让它们成为了草原上最显眼的猎物。




但这样的条纹却也是用来迷惑捕食者的。每只斑马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纹理,而黑色与白色是对比度最高的两种颜色,当斑马开始移动时,条纹会造成一种视觉上的混乱,学者们将其称为“动态眩晕”(motion dazzle),这让捕食者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在被捕食者追捕的时候,斑马会利用斑纹来迷惑它们,为自己赢得一些逃跑的时间。 这身条纹外衣不仅让斑马躲过了捕食者的追捕,也让它们免受苍蝇的骚扰。

曾经有研究者专门数过动物身上苍蝇的数量,他们发现,停留在毛色柔和动物身上的苍蝇数量,比斑马身上苍蝇数量多了四倍, 他们认为,与斑马迷惑捕食者的方式相似,这些黑白条纹让苍蝇很难判断距离。
一些动物靠着颜色隐身,一些动物则掌握了变色的本领。 🦎变色是为了生存


南非奥兰治河河畔的岩石中是平背蜥蜴的栖息地,靠着身上的颜色可以很快分辨出蜥蜴的性别:雄蜥蜴颜色鲜艳,而雌蜥蜴则暗淡无奇。
与很多动物一样,雄蜥蜴会为了争抢地盘而大打出手,雄蜥蜴身上颜色越鲜艳,也表示着它身体越强壮,一些自知身上颜色不足以匹敌的蜥蜴也会自动退出战场。




为了避免争端,有一些刚成年的蜥蜴想出了另一种方法,它们延缓自己身体变色的速度,假装成一只雌蜥蜴。大约有十分之一的雄蜥蜴发展出这样的本领,来为自己争取生存的空间。


一只“男扮女装”的雄蜥蜴

在海底,也有鱼类通过模仿其他鱼类的颜色,来为自己挣得口粮。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中,一些大型鱼类会和小鱼达成一种“合作关系”:小鱼帮助大鱼清理身上的死皮和牙缝中的污垢,这些污垢也是小鱼的食物,小隆头鱼就是其中一种小型清洁鱼。




正在提供清洁服务的小隆头鱼
横口鳚(wei,四声)则狡猾地利用了这样的合作关系。
横口鳚是一种棕色条纹的小型鱼类,通过扩张和收缩皮肤中的色素细胞,将身上棕色条纹变为黑色,变色之后的横口鳚与幼年时期的小隆头鱼长相十分相似。利用这样的特点,横口鳚悄悄接近猎物,用锋利的牙齿将死皮和身上的肉一同咬下,以此来获得食物。



⬅️ 向左滑动,查看变色后的横口鳚
变色是许多动物们为了生存而演化出的一种本领,但在气候变化的现代,这样的本领似乎只能帮倒忙。 🐇

气候变化正在让颜色消失

在苏格兰的凯恩戈姆山上住着一群雷鸟,它们栖息在裸露的山岩中,褐色的羽毛得以让它们融入环境之中。到了冬天,山上被积雪覆盖,雷鸟也因为阳光的减少,毛色从深色变成了白色。

不只是雷鸟,北极狐、山兔、黄鼬在冬天也会换上冬季新装。这也是冬季里小型动物躲避捕食者的隐身衣。





但由于气候变化,动物们的生活也开始变得艰难。 凯恩戈姆山上有许多被积雪终年覆盖的地方,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些雪曾经消失过5、6次,而如果将时间追溯至200年前,这样的情况也只发生过7次。


雷鸟生活在裸露地带,颜色变化是为了更好地藏匿在雪地之中,但因为冰雪消融,它们还没有做好脱下冬装的准备,棕色的岩石和植物让它们的白色外衣变得格外显眼,也更容易被捕食者们发现。


而在北美洲,减少的积雪也让北美野兔每年都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不得不暴露在裸露的岩石中。


气候变化不只让动物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也在剥夺世界上更多色彩,越来越多的珊瑚正在褪色变白。
珊瑚的色彩来自于生活在它们组织里的藻类,早在恐龙时期,珊瑚就与藻类形成了合作关系,白天,藻类利用光合作用生长,同时分泌出糖分,这些糖分会被珊瑚吸收。


而海水变暖阻碍了藻类的光合作用机制,于是开始产生有毒的化合物,珊瑚为了“保命”,会排出体内的藻类,这也是珊瑚失去颜色的原因。

白化的珊瑚很容易死亡,而珊瑚礁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它们的死亡也代表着一个生态系统的消失。在过去的15年间,大堡礁内有一半的珊瑚因为白化而死去。 也有一些珊瑚开始利用“颜色”进行反击,一些白化的珊瑚正在变粉。


这些鲜艳的颜色是珊瑚体内霓虹绿色素在起作用,就像防晒霜一样,珊瑚利用这些色素保护组织中剩下的藻类,避免藻类受到过度的光线。 但持续加剧的全球变暖可能会让珊瑚压力过大,无法产生更多的霓虹绿色素实现自身的恢复。只有阻止气候变化加剧,才能够帮助珊瑚恢复原本的色彩。
进入21世纪后,地球上已经有23种动物灭绝,这些动物的消失也带走了许多色彩。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不仅是为了呼吁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地球上生命本是多彩的。
图片来源:纪录片《生命之色》文字:高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9-20 05:26 , Processed in 0.0660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