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我对自己说的。
2020年的10月份马上就要接近尾声,用8000元存款在半年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生存挑战还在继续。突然一下子我迷茫了,然后我还给各位发文章写信询问在现在这样的特殊事情,各位朋友过的还好吗?
说实话,是我的内心有了些许的动摇,在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上产生了怀疑,开始进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深深自责和人生无意义感的幻觉中。实话说,人的大脑虽然是理智,但是意志力资源总是有穷尽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感觉到孤独,觉得为什么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来面对这一切,然后又是一筹莫展的开始想要放纵自己。
我觉得自己走投无路,没有选择的余地,可是之前见了很多家里人朋友,然后在网络上写了很多文章后发现,在他们的眼中,我应该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呀,可是为什么在我的认知里,我就变得一无是处,是不是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分析过自己,把时间精力和钱都花在了别的人和事情上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自我认知失调?
那我到底有什么?
2000年,七八岁的我已经接触过电脑,那个时候的瑞星杀毒江明杀毒金山毒霸可还是收费的光碟。
2010年,因为对网易163网页版邮箱提意见最终被当时的邮件事业部总监看到答应大学毕业后如果他在的话可以给予一份网易实习的工作
2011年,大二开学后班里每人一台笔记本,也是在3Q大战中我选择了给360全线产品提反馈意见,并和公司各部门童鞋进行连接
2012年,从360论坛督导到360论坛年度优秀督导,从结识360内部的员工到管理层一直到给周鸿祎反馈了一个产品意见,他回复,来360吧
2013年,从论坛到qq,从qq到微博,从微博到邮件,各种不同的方式,360不断扩大的产品线中,不断熬夜做着产品的竞品分析工作,最后360浏览器高级总监说,建刚,来360吧,来我这,浏览器。
我曾经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只是三流大专毕业,360会要我吗?肯定不会的,现在社会时间那么紧张,HR筛选简历的速度那么快,而且有的时候还会更加偏向于高学历的本校的学弟学妹。在那个招收员工基本都是从研究生起步的2013年的360。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应聘成功的,所以打一开始我就没有抱有什么期望,即便老周说你来吧,我也心里不为所动。自己不够格呀。
最后,我还是进了这家公司,那个时候我安慰自己说,我不是来应聘的,不是来工作的,我就是来赴约,完成和陶先生的一个约定。
背景介绍到这里,现在的我去回忆当年的种种,然后去分析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其实不是特别在乎你的学历的一个前提是,你对公司现阶段的发展是有价值的。而我当时的价值真的只是陶先生说的竞品分析吗?
11年到13年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国庆不回家,五一不回家,每个星期天晚上通宵测试360的产品和他的竞品,卫士杀毒浏览器,保险箱安全桌面云盘手机助手压缩,最开始从论坛反馈发现效率太低后,转为在微博上找这些负责人,提升了反馈效率,后来因为反馈频次高,反馈质量高,然后互加了QQ,邮件,这样反馈效率进一步,好多时候一个问题发现后就可以直接反馈。再到后来被陶先生注意到,这中间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当时已经在360内部形成了口碑,虽然我都没有进入这家公司,可是在这家公司内部就已经有人经常提起建刚这个名字。
而后陶先生安排我进公司,在他的上司面前做这种内部推荐的时候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我的优势在哪里?
我并不是为了钱给360做竞品分析,只是因为希望产品越来越好,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更加的生活便利和开心,这种感觉是我所想要的,我在为一个比钱更有价值的目标干活,什么加班996,我熬夜不睡觉,放弃五一国庆长假都乐意,不给钱干活都愿意。
这是一直以来驱动我的内心力量,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希望自己人生过得越来越好的本能呀。
耐心和耐性。离开360后,家里人总是说如果我忍耐下去多好,那么好的公司,那么高的待遇,而且说出去,脸上老有面子了,可是我还是离开了,在多年后在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网络上就会有人很酸的说我是被360赶出来的,在360混不下去了所以就逃出来了如何如何的。嗨,遇到这种人,最开始我还发文猛烈抨击,后来只是截图留念。毕竟社会上混得不如意的人那么多,喜欢恶意揣测的人那么多,容易以偏概全的人那么多,还不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在作怪吗。
离开360,到了社会,杂活干了很多,也去过私人的公司,自己创业做自媒体,负债十万,还有流水线工作快三年,还债。你能说我没有耐心和耐性,没有忍耐力吗?流水线是什么地方,那是个有人受不了就要上天台体验非一般感觉的地方。那是一个无论你在外面多么牛逼,在里面都要乖乖盘着的地方,那是一个就算你吃亏了,也无处喊冤只能自认倒霉的地方。可是我在里面看过谣言四起,看过鱼龙混杂,看过世态炎凉,见过人情冷暖,一幅幅的众生相就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去观察学习他们的生存方式,并且通过他们来进行自我定位,来补齐自己在过去人生中所不曾有过的种种。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真没有毛病。不用说你身边的人学历没有你高,知道的没你多,可是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他们总是能解决的很自然,可是我就是一头雾水。
我缺了他们十几年,几十年大量生活的经历,所有过程中的细节,大道理谁都会说,可是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而且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东西,你去做的时候,耗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是你所不能够想象的。只是能够看到别人光辉的一面,却不曾想过别人背后的付出。
从对世界的好奇心,对产品的满腔热血,从对人性的理解,再到自我反思,时间沉淀的是我的耐心和耐性,也给了我看待事物不一样的角度。
可是这些我能总结出来的能力却不能反映到自己的简历上,是无法在短短的面试中获得让自己满意的职位的。
很像流水线的状态,我读了十几年的书,最后还是需要和没读几年书的人一起在流水线上熬时间,不停加班,早上干到晚上,还要不停被追着快点快点。而我不仅读了十几年的书,还有在各种公司里面工作的经历,自己创业的经历,即便是失败的经历,零零总总加起来在太原这座城市我为什么就找不到一个5000块钱一个月的工作呢?
我可以一直想下去,可是留给我的时间只有半年。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就想让各位看看我到底适合在什么行业里呆着,适合在什么岗位上呆着。可是仅仅只是这样还是不够的。
我还是需要延长自己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试错,或者说通过自媒体完成每月1500块钱的收入,让自己的生存挑战可以持续的久一点。这样自己就能分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世界中输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来完成自己未来人生走向的定位。
说全国范围就太宽了,那么缩小范围,只做山西如何,山西太大,那么只做太原如何。
我回想自己创业初始的状态和创业最后的状态,自媒体它只是一个信息的展示,前提是需要有一个信息的源头来保证稳定供应的,不然每天就成了我想到什么写什么了,或者有个热点就追一下,没有热点就瞎捉摸一个。乱七八糟不成体系。
时间往前推,最开始只是将老家那边的各种商户做了一个展示和连接。比如这里有一家烘焙的,丽人的,理发的,婚庆的,木门的,把这些线下的资源通过记录对方的联络方式经营范围还有营业时间来策划活动,希望可以扩大这些门店的销售,进而自己可以获得一些提成。本质上就是线下资源的推介。然后是线上通过各种聊天软件附近的人来将网络上的电商卖零食的,卖布偶的,卖土特产的,提供上门服务的连接起来,希望这种不受地域限制的资源也能够连接起来,最后是在各个城市游走,接触到了一些媒体,创业者,还有一些公司的上级,我原来公司的小伙伴经过很多年后都已经是另外公司的这个总那个总。
在这种实体店,电商经济,LBS,媒体,知识技能都经过我来进行连接后本身就很像社群呀。
当时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断的往前推进,却不曾想过这些事情却是后面经济形态的雏形。而我知道这些也已经是2020年的事情,这还是在网络上大量的知识付费产品,社群音频视频文字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泄露后我才知道的。而在这些信息的收集分析检索过程,就花费了我一年半的时间。
我把自己称作跨领域学者。是因为自己的认知雷达真的是存在太多的盲区了,而过去的教育和人生经历不足以弥补,更别提自身的家庭环境是无法让我获得这些信息和实操,所以当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是不理解,就是很反对,要么就是用结婚买房买车子女上学这样的事情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只是我一直在反思,也只有到了现在这个阶段算是反思有了一个阶段。一个付费音频一份付费音频的过一遍,一本书一本书的读一遍,别人社区里面的信息图片一张一张的看一遍,就不用多,就是看一遍,就花费我一年半载的时间,而这还是在我流水线工作后下班的时间,上班前的时间,周末的时间,放假不回老家的时间,时间,他是真贵啊。
肯定有很多人在浏览器里收藏了各种各样的网页吧,问问你自己,这些网址收藏以后你还看过吗,归类过吗,总结提炼过吗,基本都是看都不看的呀。 肯定有很多人的网盘里面是堆满了各种资源,我这还算少的,才不到2TB,比我多的比我少的不在少数,可是有多少人看过,哪怕只看一遍。
所以当年家里人说我离开360是没耐心没有忍耐力。我觉得我能在流水线上待快三年还没有想着上天台体验飞一般的感觉难道还不能证明我是一个有忍耐力的人吗?我能花一年半载的时间即便是流水线高强度工作之余我还能不断的跨领域去读各种书籍听各种知识付费的音频看各种视频,去听这些在行业里面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三十年的人去讲他们过去的经历,他们的知识展示,仅仅是这些,难道还不能证明我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吗?
可是耐心这东西怎么往简历里面写,HR不看不说,就连面试我的人看了我的简历能问到的问题也就那么几个。谁会在意你的过去,你的经历,你的过程,别人在意的不就是你最后写在简历上面的那些从业公司,从业时间,是否有跳槽,有没有在一个公司待够一年,换工作后是不是还在这个领域里面深耕吗。
我这简历上去,第一家公司还是360做产品方面的工作,第二家就变成了太原某个省级代理做车载产品的销售公司,第三家就直接变成了自己创业的还没有成立的公司而且没有团队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创业一年多负债10万,最后一家公司还是一家流水线公司,即便是为了还创业时期的债务,可是谁又能看到你的整体。
谁能看到我是从三流大专毕业,花了两年的时间反馈,获得赏识,换来一次在360工作的机会。
谁能看到我离开360后在社会里1300工资每月的生活如何,做行业管理软件的经历如何,安装监控,装系统时自己的那种格格不入
谁能看到我在那家省代公司里面,不停在客服售后技术设计文案岗位上的来回变动,就算是将各种产品归档,做了一个知识归类的小型知识产品来帮助各区域代理商更方便的查看商品,解决各种产品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可是那又如何呢
谁能看到我创业过程中,艰难的时候一周的时间是躲在网吧里面,晚上10块钱通宵码字连带睡觉,一天一到两顿顿十来块钱的鸭腿饭苦苦支撑。
谁能看到我在流水线上的低三下四,委曲求全,牺牲自己的利益只是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
谁能看到,谁也看不到。而这一切,也不能够反应到简历里面。HR不想看也没时间看。
可是这些实打实的经历才是构成自己现在的基本元素呀。难道要让我遗忘过去,还要展望未来。最后发现我连刚毕业的学生都拼不过的时候就被这个时代狠狠的摔在外面?
为什么还是坚持写作,不就是因为有些话还是要说,说给我的读者听,说给那些可能刚好读了我的文章,了解了我这个人,然后对我的经历感兴趣,觉得小伙子有希望,然后给一份工作,或者是多一条出路么?
或者不就是你觉得我在某些方面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我能给你提供一些你所需要的价值么。
资源只有在流动的时候才有价值的。难道不是吗,我现在有的就是时间和精力,没有钱,现金储备半年后会消失,所以我需要保证自己活得久。要么就是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找到一份太原市5000块钱一个月的工作,要么就是我做自媒体每月可以赚到1500块钱。这样就能让我活下去。
而这段时间要做什么,2TB的资源还是需要接着过下去,哪怕只是过一遍,还是需要去读很多书,不同领域的书,还是需要进行扫盲,清除自己认知雷达上大面积的盲区。
自媒体,社群,资源流动,太原市,是不是就成为自己下一步的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