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7|回复: 0

中年危机?外贸公司小股东失业当网约车司机,却让我看到了中年人的韧劲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3 23: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一早,孩子要去校外拓展,车正好拿去保养了,我就跟孩子打了个网约车。
司机很健谈,曾经是外贸公司的股东,和我的年龄相仿,也有两个孩子。我们攀谈了一路,颇有感触,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中年人的故事。
1
广州的出租车司机一般都是外地人。二十几年前开出租车还比较容易赚到钱时,很多本地人通过开出租车富了起来,后来就逐步退出这个行业,很少能碰到本地人开出租车了。
网约车出现后,遇到本地司机的概率又高了起来。
当天我约的车,司机是个老广州,比我大两三岁的样子。
印象中,这个年纪的老广州,生活都比较富足,房子好多套,收的租金比很多白领的工资都多。
我们聊起来才知道,原来疫情前,他在一家外贸企业已经工作了十几年。
这家企业专门针对美加市场做高端晚礼服配饰出口业务,在中美贸易的辉煌时期,虽然出口量不大,但利润极高。
企业算是半创业性质,他也拥有企业的股份,挣了不少钱。因为工作关系,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美国或者加拿大,英语说得极溜。
所有的舒适富足因为这场疫情戛然而止。


今年4月,他的老板突然宣布遣散公司所有员工。他跟老板详谈才知道,老板已经把自家几套房子卖的卖,租的租,只留下了自住的一套,尽力套出所有能套现的资金来维持公司运营,但都无法在外贸萎缩的大环境里力挽狂澜,只能暂停公司业务,就地趴下。
一个奔五的“老”男人,就这样突然失业了。


一开始,他觉得奔波了这么多年,正好趁着这次失业机会,在家休息一段时间,陪陪家人,反正也小有积蓄,不担心没饭吃。
接下来几个月里,他每天宅在家里,打游戏,刷论坛,煲热剧……。
一下子3个月过去了。
有一天,女儿突然问他:
爸爸,你怎么每天躺在家里不上班了?
他对镜一照,发现自己胡子拉碴,一身邋遢。
忽然,他意识到每天这样无所事事地呆下去,虽然不会饿死,但也会把自己闲置得废掉,特别是他的家庭还处于需要积累的阶段,还有孩子教育、父母养老、自己退休这些家庭责任需要承担,总不能这样坐吃山空。
但是他又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条件:
长期从事小众的外贸,掌握的客户资源属于垂直类范畴,没太大拓展空间,而且客户境况也都不好,破产的破产,死撑的死撑,能盘活的资源十分有限;

拿得出手的英语,也只是自己说得好,没法去转型做个什么英语培训老师;

40多岁了,虽然比40多岁的女性可能还有点再就业的优势,但现在没有特别的专业专长继续发挥优势,如果再换个行业重新开始,别说自己心理上能不能过得去,企业也不乐意啊——同样几千元的工资,为啥不给精力更旺盛、家庭牵绊更少的刚毕业年轻人,而要去找个性格已成型、头也已微秃的大叔呢?





斟酌再三,他决定去开网约车。


他说,开网约车虽然辛苦,但是进入门槛低,而且自由度大,自己能控制工作节奏,好过什么事都不做在家闲着坐吃山空。
听他的语气,能感觉到他是个蛮乐观的人。他说现在复工复产情况还不错,网约车的生意有恢复,靠网约车转养家糊口的钱,显然无法跟过去的工作相比,但找回了工作的状态,他就挺开心的。
正如他所说,工作和不工作,最大的区别是人的精气神儿。
听到这里,我不禁又重新细细打量了他一番,发现他果然是一个从胡须发型到衣着打扮都比较讲究的中年人。
可以想象,疫情前他应该更加意气风发。
2
听完他的故事,我由衷地觉得,面对人生命运的各种无常,最后成为幸存下来的“适者”,性格里都得有一种韧性。
一路聊下来,我们两个“老”男人一致都同意,2020年这一年,我们的所见所闻所遇之事,都是我们40多年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从我们出生时起,中国经济就是一路昂扬向上,在我们的记忆中,整个社会氛围一直都是生气勃勃机会遍地的。
我们没有经历过经济衰退、社会发展停滞、生活从巅峰跌至尘埃的痛苦,以至于我们完全忘记了,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就是有起有落的,永远向上是不存在的,发展不是理所当然的,衰退是有可能的,这是我们共同的唏嘘。
对于眼前的困难,我们又有同样务实的认识: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再困难也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比如眼下就可以通过克制消费来节流支出。


他说以前他们一大家子父母兄弟姐妹家每周必聚,哗啦啦十几个人下馆子两三次,孩子把商场游乐园当后花园,老婆追季节新货追得很紧……
现在这些消费一律取消:在家做饭多快好省,必需的生活用品网购比价淘……


唯一没有打折扣的是孩子的教育投入。
3
说起孩子的教育,又让我产生了更多的亲切感。
他的孩子今年也是小升初,也焦虑了一阵今年严苛的抽签政策,但因为孩子的成绩不错,被某间学校的重点班以点招的方式录取。
说起这个,他的自豪之情满溢在脸上,感觉因为自己失业而失去的人生希望,又在孩子被名校录取这件事上找补回来了。
我不得不感慨,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真是中国文化的特性。
估计全世界华人在孩子和希望的关系上,都存在这种集体无意识认知,这可能是中华文明的一种文化符号。
几年前我去台湾旅行,也遇到过一位出租车司机。这位司机早年曾经在东莞开企业,也是商海中鏖战了一番功成身退的。回到台湾后本想过几年半退休的舒心日子,却碰到台湾经济不景气,一番权衡后又出来开出租车谋生。
虽然各种感叹中年不易,生存不易,但聊到孩子也充满了自豪。他的孩子考进了台湾传统四大名校之一的成功大学,这让陷入人生低谷的他又有了希望,觉得自己吃的所有苦都是值得的,就算一大把年纪还在开出租奔波谋生,他的人生依旧是有奔头的。
换个角度看,其实暗含的潜意识其实是——

不管经济环境怎么变,我们中国人民认可的幸福目标没有变,一代更比一代强始终是中国人的共同追求,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始终是实现幸福目标的必由之路。
我们都知道,孩子能不能接受高等教育跟他的未来会不会更好不一定正相关,跟我们自己的人生能不能更好也不一定正相关。
但有时候幸福目标就是这样,它是远方的一盏火,是天边的一点星光,只要在那闪烁,就能让人向着它飞奔。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做规划也是这样的思路,让人有奔头,追求幸福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也有一些超越了传统幸福目标判断的项目,我们这一代人除了关注孩子,也开始更关注自己,更关心自己如何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退休生活。
一点“正能量”的后话——
这趟打车,虽然我们聊的是一个有点“悲观”的话题,下车时我反倒有点振奋。因为,这位普通的中年网约车司机身上,有一种面对挫折极力寻找反弹机会的韧劲。打不死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加强大。经济低谷早晚会见底,保持希望、积极应对,才是我们应有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12-22 16:48 , Processed in 0.0852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