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数博会“数字经济”高端论坛在贵阳举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受邀参会。在对话环节,马化腾首次阐述了腾讯的战略为何从“赋能”变成了做“数字化助手”,同时他也再次提到了要注重包括量子计算在内的基础研究。此外,参与这场论坛的贵州省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马宁宇,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战略节奏理论共同创立者朱恒源,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等嘉宾也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分别从自身的专业领域表达了看法。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马化腾在这场论坛中具体说了什么。本文根据现场实录整理,略有删节。
“既要发展应用,又要重视基础研究”
Q 主持人:这次我在数博会有一个感觉,不管走到哪一个展台,所有的企业都在讲战略。在你心目当中,战略是不确定的还是确定的?
A 马化腾:我是实战派,先不讲战略,先讲战术,开始打,然后归纳总结,我们是什么战略,以及未来是什么方向。我觉得企业家、创始人的直觉往往非常准,一开始可能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理论指导,过程中不断迭代,不断结合身边的理论融合,再提炼对时势的判断。这也是我自己的亲身体会。 刚才讲了很多数字经济的理论,我们自己做了很多探索。我们感觉到,在中国这一轮移动互联网企业的7、8年,这也是微信崛起的7年过程中,中国在某些应用方面遥遥领先其他的国家。因为我们手机用户特别多,而且是在短短3-5年内迅速普及,也因为3G、4G网络的建设力度非常大,非常广。从全球来看,以前我们的移动通信又慢又贵,但是现在我们的资费在快速下降,网络覆盖在全球来看也是遥遥领先的。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其实谈不到现在数字经济的创新,这是分不开的。我们在某些方面,包括刚才举的移动支付的例子,得益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高度竞争,从四年前的微信红包开始,这是在竞争中促进发展的过程,现在移动支付成为最普及的现象。 最近一些事件让我们更加清醒,发展数字经济不能只看前面,还要看后方,还要看根基是不是扎实。讲战略,理论上都对,但是要放在更大的环境来看。大到一定程度,就像中国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的全球影响力,或者是企业到达一定的规模程度的时候,不能纯用理论看,很多都是理论之外的东西,甚至很多往往是理论判断不到的东西。比如前两天我提到基础科学方面,从芯片到操作系统,甚至到人工智能、未来的量子计算,我们会不会失去机会?当国外量子计算获得突破,有了量子霸权,他们可能在很多领域里面突然间遥遥领先,我们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完全追不上,这个就会有非常大的威胁。再比如,当别人的量子计算机可以秒破你的密码时,你是无能为力的,怎么都加密不了,因为你没有基础科学的基础,这可能对整个数字化进程也是非常大的威胁。所以,我建议大家两头看,既要发展应用,又要重视基础研究。
“我们并不抢别人的饭碗, 反而提供更好更新的工具”
Q 主持人:如何用生态话语语境描述腾讯扮演的角色?
A 马化腾:七、八年前腾讯没有开放之前,我们是帝国心态,什么都是自己控制,不跟别人合作。七年前我们开始开放了之后,我们做了很大改变。我们也意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举一动已经影响整个业界,压力也随之而来。而且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瓶颈了,不可能继续往下走了,我们改变了思路走生态模式。这个生态也不是说我就是根,别人都是枝叶,我控制别人。这不是生态,这只是一棵大树,我们讲的生态是一片森林。 生态里面有很多类似企业,大家都是平等互惠互利的状态。如果这样做的话,大家可以一起携手,把这个生态做得更加繁荣,走得更远。我觉得我们七年来,应该说印证了这个改变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内部要做很多的规范和裁减,做“互联网+”之前要做减法。很多事情要想清楚:我们定位做什么?哪一些是最适合我们的?或者这个业态里面我们不做什么,其实是可能大家都有损失的?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要做的。 如果我们做了可能不一定是做得最好的,那我们就应该通过合作和助力的方式,支持整个生态的合作伙伴在自己领域的发展。这会更加适合,对行业和社会的价值最大,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互联网进入到各行各业非常复杂,管理层不可能什么都懂。所以我们聚焦在平台上,看腾讯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方式支持。所以在微信诞生之后,我们更加关注用户之间加好友的时候,设计成用二维码扫码,希望用这个动作作为我们的优势,连接线上线下。包括做支付,包括做地理位置的信息、云等等,这些都是工具,并不是直接说进入这个产业,而是提供支持。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合作。我觉得如果这样被认可的话,我们反而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因为我们自己的很多部门尝试过很多领域,包括医疗。我们投了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自己的团队也想做得深一点,后来我们发现不合适,你再怎么做,也做不过像华大基因这样优势的企业。我们想如何基于微信的平台,在给用户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再有一个很薄的二级平台,跟别人链接起来。让用户找到最适合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这是我们的使命。 所以在这里面,架构一旦打开,反而是容纳了更多垂直领域创新企业的合作空间。甚至在很多政务方面,我们在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支持。我们在广东做的“数字广东”,会去支持政府在所有政务方面的服务。过去十几年来很多提供服务的IT公司,跟我们是合作关系。我们并不是抢别人的饭碗,反而是提供更好更新的工具,让它们能做得更好,这里面有大量新的创业机会。
“赋能太霸道了, 应该是助手的概念和姿态”
Q 主持人:您上一次发布腾讯战略时提到“帮一把”,从赋能到帮一把,这个心理定位是怎么改变的?
A 马化腾:我跟很多合作伙伴沟通,有的人对“赋能”是接受的,但是我现在越来越发现,很多传统行业的龙头其实并不一定特别认同这个词,觉得它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去+它。比如汽车领域,到底是互联网技术去颠覆它,还是工业去掌握互联网技术,最终螺旋迭代、自己提升?我觉得是后者。每个产业自身技术非常深,互联网方面,无非这几年我们比别人早一点懂一些东西,但是其实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快都能掌握到。像电力,之前电力公司觉得有先发优势,过几年,纺织业、金融业谁不会用电?谁不会用计算机?未来还是要回归到行业本身。所以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是赋能的话,这个词太霸道了,应该是一个助手的概念,用你可以,不用你也行,这个姿态比较合理一点。我觉得这样才能得到大家支持。
“政府和社会要均衡看待人才需求”
Q 主持人:您认为,在未来生态系统当中,贵州最缺的是什么,最需要引进什么?
A 马化腾:这其实是相当难的问题,从我们企业角度来看,吸引人才有很多方面。有一些人才更关注教育、医疗,没有这个可能真不来。有些人则更关心出差的方式,等等。未来论坛上,专业们分析为什么美国湾区有工业基础,但是没有发展起来?有一个因素就是人文艺术。这反映出,很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我们这方面其实还是蛮缺乏的。这给了深圳一个提醒,也是给贵州的一个借鉴。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吸引人才,并不是讲高科技就行了,毕竟人是多元的。健康、医疗、教育、人文这些条件是不是能满足消费升级之后人越来越多元的需求?这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长期发展,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看就要均衡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论坛给了我很多思考,过去我主要提政策和产业,其实现在很多产业行业都是打通、互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