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5月23-24日,以“焕启”为主题的腾讯“云+未来”峰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各级政府机构领导、海内外业内学术专家、行业大咖及技术大牛等在现场共议云计算与数字化产业创新发展。
腾讯云AI平台技术负责人王才华博士在腾讯“云+未来”峰会的「开发者专场」做了主题为“智能钛・一站式机器学习 TI-ONE:腾讯云上的机器(深度)学习IDE”的技术内容分享。 以下为嘉宾分享的全文演讲稿(有改动): 最近大家有没有看漫威的《复仇者联盟3》?
其中钢铁侠的战甲就是用金属钛制造的,钛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而TI-ONE是人工智能平台,因此我们用了科技感十足的名字“智能钛”来形容它。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首先说说为什么需要TI-ONE?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再强调,Andrew Ng 在Spark Summit 2017上提出《AI: The new Electricity》。
各大公司也相争提出自己的机器学习平台,比如说微软的CNTK,Google的Tensorflow等等。 但是回答为什么需要TI-ONE这个问题,还要从云计算的特点和机器学习的生命周期出发。 在云上,我们偏向云服务化,基础设施服务化,平台服务化,算法服务化,机器学习算法也不例外。 但是机器学算法有一个漫长的生命周期,从数据获取到数据预处理再到选择一个框架并编写算法,然后训练得到一个模型,最后用这个模型进行预测。在云上我们还要对模型进行服务化。 如此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加速机器学习的生命周期,加速模型的服务化,这就是我们需要TI-ONE的原因。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具体而言,TI-ONE提供了如下功能: 首先整合了数据预处理平台,提高数据预处理效率。 支持主流机器学习框架,内置常用算法,以拖拽的方式就能完成算法开发。 支持自动调参,支持多个层面的协作,支持了一键模型部署和服务化,还有在线推理。 用开发者的语言来说,TI-ONE就是腾讯云上的机器学习IDE。
什么是TI-ONE?
我将从架构,工作流,调参,协作,部署等这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TI-ONE是一个层次架构,最下层是COS存储层,存储层之上是GaiaStack资源调度层,GaiaStack赋予TI One很多商业特性,后面我会展开分享。 调度层之上是计算框架层,我们整合了Tensorflow,PyTorch,XGBoost,Angel和Spark等,其中Angel是腾讯自研的,Spark是腾讯增强的。 算法方面,我们集成了大量的常用算法,既有CNN、RNN、DBN等深度学习算法,也有的GBDT、FFM等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用户可以用这些算法训练自己的模型,支持业务,比如图象识别、语音识别、精准推荐和实时风控等等。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TI-ONE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图形化开发界面,以拖拽方式就能开发一个机器学习算法,这里提供一个例子: 如果要验证这个算法也很简单,只要: 从存储层中获得数据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输入到模型 算法评估
运行完成后会给出混淆矩阵和AUC值。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调参是机器学习的重要环节,而且非常具有技巧性,TI-ONE提供了自动化的调参工具,特点是通过参数组合产生多个实例,然后并行运行这些实例,从这些实例中选出效果最好的一个。 举个例子,假设你要训练一个随机森林,你要决定森林中树的棵数和训练每棵树所需要的特征数,只要给定一个参数组合,然后交给TI-ONE,TI-ONE可以帮你选择最好的组合。 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对一些正则化超参调优,我们只要给定一个范围,然后交给TI-ONE,TI-ONE就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优的参数。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协作对于机器学习也很重要,TI-ONE提供了多个层面的协作。 第一是模型层面的分享,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分享给你的同事。比如你们俩同时对同一个业务开发算法,想比较谁的精度更高,就可以互相分享这个模型。 第二是工作流层面的分享,工作流就是机器学习生命周期,分享工作流,就是分享整个机器学习生命周期。假设你前面做了一个皮肤推荐的任务,后来要做装备推荐的任务,基本上只要小改动就可以了。 第三个是服务层面的共享,模型部署好后还可以共享,你可以把模型分享给后台人员,让他(她)帮你定位问题。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部署和服务是云上机器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 TI-ONE提供了一键式部署工具。 我们可以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成Application, 然后装载成多个实例,一个实例中还允许有不同版本。 第三方的用户和模型的开发者就可以用REST API去调用,非常方便。
TI-One 的差异化竞争力
前面我们讲了TI-ONE的特点,开发者肯定想知道它背后的设计之道。 我喜欢用冰山理论来解释事物背后的原理,前面看到的不管是工作流,还是调参,协作和部署工具,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水下面是什么呢?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我们认为一部分原因是整合,我们整合了COS存储,整合了GaiaStack调度,整合了常用的机器学习框架和算法,但是仅仅整合还是不够,我们还需要自主研究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力,这个就是TI-ONE的特别之处。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第一个特别之处是Angel,Angel是腾讯自研的机器学习的框架,它克服了Spark将模型放在单个节点的不足,通过对底层数学库的优化,它可以支持万亿级参数的模型,放眼业界,能支持如此大模型的计算框架也是凤毛菱角。
算法方面,我们实现了常用的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比如逻辑回归,SVM等等,其中还有一些是我们原创的, 如LAD* 就是我们发表在VLDB上的成果。
性能方面,我们比较了Angel和Spark, XGBoost等平台,发现Angel性能表现非常强悍,有些算法的性能是Spark的20+倍。
一篇文章搞懂腾讯云AI平台的人工智能IDE:TI-ONE
第二个特别之处是图计算算法,我们知道图计算领域有三个主要玩家,即Pregel,GraphLab和GraphX,而Pregel是谷歌闭源,GraphLab是商业软件,只有GraphX是开源软件。
但是GraphX更新慢,算法少,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基于GraphX增加了很多图计算算法,有节点评价算法,社区发现算法,统计特征算法,经过细致的优化,这些算法都支持了千亿级规模的关系链。
第三个特别之处是支持了用户自定义算法,前面提到我们集成了非常多的算法,有深度学习算法,也有传统学习机器算法,有回归算法,有分类算法,推荐算法等等,但是对于一些高级用户来说还是不够,所以我们允许用户自定义算法到TI-ONE执行,虽然是一个小功能,但是给用户带来很大的灵活性。 前面我们谈到了TI-ONE的功能和特别之处,现在要谈一谈商业用户比较关心的特性,严格来讲这个特性不是TI-ONE本身的,而是GaiaStack赋予的。
第一个是专用集群,当用户数据量较大时,我们可以提供多个完整集群让他使用,当用户的数据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多个用户共享集群,我们做了很好的多租户,用户的资源和数据隔离。 支持热升级,业务不中断,用户无感知。 支持主备自动切换的高可用,当服务量增大时,会自动加载新的实例,并自动负载均衡。
TI-ONE的用户有哪些?
最后我们看看用户,我们公司内外都有很多的用户,在公司内比如腾讯游戏、微信、应用宝、QQ音乐等等都是我们的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