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 微信你」已成为生活常态的当下,你想象过退出微信,生活会如何运行吗?
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让 6 组不同身份的普通人退出微信 12 小时,并用镜头 100%真实记录了他们在这期间的经历。通过《微信实验室》这组纪录片,我们或许能够重新思考微信的价值与连接的意义。偶尔离开一下,才知道离不开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看其中一位创业者的微信故事。
▲
刚刚看了「微信实验室」系列视频里《我的自虐人生》,思绪良多。
视频里,白鸦退出微信 12 小时后重新登录后收到的那 1000 多条未读信息,久久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是一个「微信创业者」,视频里讲述的,多多少少我也在经历着。
微信连接了几乎所有人。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个天大的利好,只要「六度人脉」理论应用得当,就没有找不到的人。
一个创业者的“自虐人生”
当然,这有代价。我有将近 5 千个微信好友,消息永远处于读不完的状态。我,每天都在被微信的未读消息追赶着。对人生时间的掌控权,似乎早已不在自己手上。
我不是在抱怨。客观地说,微信生态催生了无数机会,但同时,正如森林里一定有害虫,微信里也难以避免地产生了很多「垃圾」。
可仔细想想,我的微信不也是吗?
四位数的好友,有多少是真正重要的?动辄四位数的未读消息,又有多少是真正重要的?我得到的,真的有看上去那么多?我失去的,是不是实际上更多?
看完视频,思绪万千的同时,我突然想到曾经看过的一句话:
音符虽美妙,停顿同重要。
没有停顿,音符的堆砌变不成伟大的音乐作品。就如同一场精彩的演讲,必定是抑、扬、顿、挫相结合的。人生同理,无止境的繁忙和自虐,尽管再享受,是常态也可能是病态。
诚然,有很多人已经缴械投降:有了微信之后,工作和生活分开已无可能。所以,就破罐子破摔了吗?所以,就放弃了应有的「克制」?
我觉得不应如此。即使用微信工作不可避免,我们也应该适当抢救一下,这里提供几个建议:
➤ 不是所有消息都有必要回,更不是所有消息都要马上回;
➤ 担心重要的消息忘了回?你可以微信置顶,等处理完再取消置顶;
➤ 不是每一条朋友圈都有看的必要,该拉黑拉黑,该屏蔽屏蔽;
➤ 更重要的是,朋友圈是个时间黑洞,关掉不看也不会怎样;
➤ 试试关掉微信的锁屏推送,这能让你从被动进入主动状态。
最后,绷得太紧的弦会断,适当的、有节奏的暂停可以让我们有更长期的奋斗资本。
偶尔离开,才知道离不开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