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3|回复: 0

智库峰会丨傅晓岚:中国创新升级之路关键在于拉动创新链前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0 22: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特别善于在创新链的后一段,基于已有的技术,通过一些改造,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能力,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
“中国走的是一条开放的大国创新之路。”经过十多年的潜心观察和研究,牛津大学技术管理发展中心主任傅晓岚得出了这个结论。

中国发展30年来经历改革开放、创新、产业升级,其中有什么可总结的经验?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有什么样的特点?中国企业在目前的全球化创新大潮中处于什么位置?企业创新升级路在何方?

12月20日,在腾云智库创新峰会上,傅晓岚发表了主题演讲,基于过去十年对中国创新的研究对以上几个关键问题做了解读。对于中国创新的未来,她给出了六个关键字“共创造,谋引领”。

以下是傅晓岚演讲全文,经腾云整理。

智库峰会丨傅晓岚:中国创新升级之路关键在于拉动创新链前端

智库峰会丨傅晓岚:中国创新升级之路关键在于拉动创新链前端
傅晓岚
牛津大学技术管理发展中心主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十人顾问小组成员

关于中国过去30多年的创新和产业升级,我觉得中国走的是一条开放的大国创新之路,而且将来中国未来的超越,也还会要走一条开放的大国创新之路。

我的观点是基于我过去十年,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新的政策、管理和实践的一些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于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一些探索得出的一些初步的结论。

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中国这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创新、产业升级,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可以总结出来奉献给全世界?这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个初衷。(注:傅晓岚著作《中国创新之路(China’s Path to Innovation)》)

过去是20-30年以来,全球化不断地深入和发展,跨国、国与国之间的商品的流动,直接投资资本、人才的流动以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扩散,跨国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扩展和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成本越来越低。同时,随着创新的模式从原来封闭式的创新,逐步改变成为一个开放创新态势,以及合作创新不断地被广泛采用,国家创新体系也逐步地从原来封闭的国家创新体系,改变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

那么中国也不例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引入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中国也不断发展起自己的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在这样的国家创新体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创新的生态环境:纵向来看,从研究、开发到商业化整个过程当中,创新者(个人、机构、企业)在各个不同的时点,根据他们的需要,可以和这个创新生态体系当中的其它player,国家、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它的供应商、顾客、投资人,以及技术的服务平台,技术的服务企业等等进行合作,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人才、资本要素市场,同时面向国际、国内的两个产品市场。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善于在创新链的后一段,基于已有的技术,通过一些改造,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能力,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大的市场。因此,中国企业在价值捕捉这一个环节有优势。我们也可以看到,将来的升级之路,就是把中国价值捕捉的优势,往创新链的前端来拉,拉到研究和研发这个阶段。过去的重点是国际技术转移加上本土的本地化,将来我们自创和共创的技术应该越来越多。

因此,中国的开放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有一些这样的特点:
第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知识和技术。国际、国内的资源、资本、人才,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因此它是一个内外兼容的整合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中国的创新体系中,它是多主体的。不仅只有政府、国有企业,也不仅只有民营私有企业。我们有华为、腾讯这样的民营企业创新的明星,也有像中车、航天、特高压这样由国有企业或者是国家力量推动的重大创新。我们有像光伏、百度以海归作为主要的动力推动的创新企业,同时我们也有像西门子、微软这样在中国跨国公司的力量。它是一个多主体的,但是这个多主体,是各自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找到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这些都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中车、航天、特高压,这些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光伏、百度是新兴产业,西门子、微软是跨国公司传统的一些产业。同时,这个体系运用的是多渠道,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组合。之前中国的30年是以技术转移为主导的一个消化、吸收转移的过程,那么未来的路应该是以自主创新为主,同时也有技术创新和共同创造的一个过程。组合在不断地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中国的开放创新之路,这个模式不同于目前已经基于东亚,像日韩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也不同于华盛顿共识所崇尚的理论。东亚经验的推广,总结的主要是产业政策,政府的作用。要保护你的弱小产业,然后关起门来,通过产业政策,推动你的产业发展,形成国际竞争力。华盛顿共识,主要是讲市场的手。其实我们中国走的这条路不同于这两个,但是我们现在的开放创新之路,其实是向东亚的模式给出了一个更贴近历史真实的客观解释。

日本的起飞在于跨国公司,像Ford、GE对日本的技术转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韩国的起飞不仅是它的产业政策,当时在冷战时期,西方给韩国的国际技术援助,以及韩国的留学生回来所起到的作用,这些都有意无意的被忽略了。中国的这条路,又和这些东亚模式和其它的模式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有一个广袤的国内市场,而且这个国内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内市场,有不同层级的消费者。不同的创新者都有机会进入,然后迭代升级。开放创新的道路在今天二十一世纪这个全球互联的年代也是非常实用的。

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全球连接,在这个全球连接的世界当中,红色的是美国,蓝色的是欧洲,绿色的是亚洲,中国是最大的。这是全球顶级的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看它的合作者,国内的合作者是深色,浅色是跨国合作者,我们看到即使在美国和欧洲这样顶尖的创新型国家,他的顶级的科技论文,也有将近一半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完成的。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颠覆性的创新不断的涌现。不确定性越来越高,技术发展的方向越来越难捕捉。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中国最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可以分为两个种类:
第一种:以华为为代表的全球性企业,它已经是全球的运营、全球的研发、全球的合作。
第二种:一些企业是基于原创和二次创新的技术,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形成很大的竞争能力。
这样的一些创新企业,接下来下一个阶段的任务就是全球化。通过全球的技术扩散,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技术价值。

最后,对于中国的未来,我的建议是六个字:共创造、谋引领。共同创造中国和国际的其它的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世界最领先的技术来谋求引领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不同于以前的被动开放,而是积极地开放,主动去寻找我要的技术、我要的伙伴。同时有序的多驱动,多主体,但是这个主体是有序的多主体,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个跟刚才刘主任讲的一样,政府有作用,但是要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来起到它应该有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9-8 09:11 , Processed in 0.0930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