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否成功实际上是一个概率问题,推动创新实际上是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
Facebook已经在模仿 微信,Twitter市值正被微博赶超,华为优先掌握了5G时代的话语权……长年的积累和不断的进步使得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正在完成从模仿者到超越者的蜕变。
中国的创新究竟该如何定义?中国创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制度与文化成因?中国政府又为何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其实是一个试错的过程。”12月20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腾云智库创新峰会中阐释了他对创新的理解,以及中国企业和政府推动创新方向与途径。
以下是刘世锦演讲全文,经“腾云”整理:
刘世锦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我的题目是“尊重规律搞创新”。言下之意是,现在有时候还不太尊重规律,或者有时候这规律是什么也不一定很清楚。
创新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但是这个“一”和“有”,当你开始创新的时候就很清楚吗?马化腾开始搞QQ和微信时,我想他实际上是不清楚他在创新的。
创新其实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创新是否成功实际上是一个概率问题。如果我们最后成功需要试100次,那么只有一个人搞一次,成功的概率是百分之一;十个人搞,概率提升至百分之十;一百人搞,概率就是百分之一百;如果两百人、一千人搞呢,成功的概率就更高。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原因之一,即让更多的人去试错,试错的人多了,对的概率才能提高。
因此,推动创新,实际上是提高创新概率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说计划经济不行?计划经济就是让一个人来搞,即使这个人非常聪明,创新成功的概率也就比一般人高一倍,不过是百分之二。而十个人、一百个人、一千个人来搞呢?这就是要推行市场经济的原因。
但是这个事,很多人不一定很清楚。
最近在搞十三五规划,但创新能规划出来吗?如果规划某一个创新三年之内完成,但也许我今天晚上脑洞大开,我就突破了;但也许,三年以后、六年以后、三十年以后,也有可能还突破不了。因此,创新是没法规划的。
现在,我们有关部门在规定哪个城市是创新型城市,哪个企业是创新型企业。挂了这个牌子,企业自己也挺高兴,但是它真的是创新型企业吗?事先,你知道你是一个创新企业吗?
我看腾讯算是创新型企业,但事先谁规定了、谁给他挂牌子了吗?没有。马化腾放在十年前,他不知道微信会出来,他创新能不能成功也不一定。
我刚才听吴晓波先生讲腾讯创新的过程,我觉得很有意思,“小步迭代、试错快跑”,这就是说即使在搞微信的这些人最初的设想中,只有一个创意,而经过了很多次试错与重新调整,才成就了现在的微信。
你看这张图,研发经费的分布,大家看到京津冀还可以,长三角、珠三角搞研发钱比较多。
右上角的图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分布,基本上也是这样。
右下角的图是研发成果,主要是专利的分布。这个大家注意看,长三角最多,可能大部分是华为一家企业占有了,在过去好几年时间里,华为作为一个企业在全球范围之内拥有的专利是排在很靠前的位置的。
左下角这个图,就是我们现在还挂着牌子的,某某研究院,某某研究所所在地。大家注意看,最上面东北、山西、四川、湖北这些地方还挺多的。
你把这四张图结合起来以后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还有不少在内地、中西部这些地方的研究机构挂着牌子,但是人走了,钱走了,到哪去了?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地方来了。
这就说明,创新的资源实际上是流动的。大家一定要有这个概念,我估计中国至少几十个城市都号称自己要成为硅谷,但是硅谷还就只有一个硅谷。
智库峰会 | 刘世锦: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要尊重规律搞创新
刚才我说了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就是要更多的人试错。但是这些人最好是聚集起来,互相碰撞。那么他们聚集到什么地方呢?聚集到城市,这是城市的功能。城市中现在所谓推行的创新创业,现在是机会最多的时候。
按照我刚才讲的逻辑,哪个城市是创新型城市?这个不是规定的,而是竞争出来的。中国不可能所有的城市最后都成为创新型城市,但是中国一定会有一批城市会成为创新中心,深圳不错、杭州也不错,北京中关村地区也不错,我估计以后还会再多一点。
我曾经开过一个会,要规划中国有10个创新型城市,如果规定的话一定根据级别从大到小来排,上海、北京,然后很多地方是点不上的。我问,你怎么知道咱们一旮旯角的地方城市就没有可能呢?像深圳现在创新搞得是不错的,但如果按照行政级别的话,深圳的行政级别并不高。中国将来一定会有一批城市成为创新型城市,这是通过创新要素的流动构成的,而不是规划。
所以这里面最后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政府要干点什么事儿?其实我今天也没展开说,政府不要搞什么创新的规划,也不要去指定什么技术路线,那个事儿你搞了以后,一般是吃力不讨好的,一般你错的概率比成功的概率要高,最后说难听点弄得自己很尴尬,吃亏的是自己。我前面讲政府不应该干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不是说我们政府不起作用了,政府是很重要的。
政府该干什么事儿?保护知识产权,稳定预期。比如说搞创新,我看到有些国企领导人也想搞创新,但是某一天上级组织部门找他,你已经到点了,你交接一下工作,礼拜一上班以后他一句话都不能再说了,说了以后影响下届领导班子的工作。你说这个创新跟他有什么关系,接他班的人怎么想。
民企现在也有问题,有些人兜里面装了不止一本护照,看着哪儿情况不错就在那儿搞,不行的话就准备走。中国现在为什么讲炒作特别厉害?实际上是没有长远眼光,这是短期化的一种表现。创新是需要想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八年以后的事儿,我们政府是要创造这个长期预期的条件。
我请大家注意,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讲的一条就是稳中求进。首先稳的是稳预期,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加强产权制度保护,稳定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信息和预期,这对于经济发展很重要,对创新更为重要,排除泡沫经济的干扰,这个对中国来讲太重要了,很多人说实体经济搞什么创新,搞了半天不如炒个房子合算,短期来看是这样,但时间长了以后中国经济就要出大问题。
维护公平竞争。现在有时候给某个地区、某个城市、某个企业戴个帽子,它是想要特殊政策的,我觉得对这对企业短期来看有好处,长期来看未必是好事。其实企业创新最重要的还是公平竞争的环境。
促进要素流动、人力资本、培育有效的资金支持、创新基础设施的服务等等,每件事儿要做好都不容易。
我列的还不全,但是我想这几条,政府真要干的话也挺累的,事儿已经不少了,但这是最需要干的事儿,干好了以后资源就朝着你来,你就会成为一个创新型城市,你就可以大有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