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大咖对谈节目,我邀请到了教减的老朋友陈诗峰老师担任嘉宾。他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系,同时是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图灵编程创始人。 今天就由陈诗峰老师和大家谈一谈,孩子学数学怎么才能“开窍”?
对谈精华摘录
1
让孩子刷题报班有没有意义?
孙明展:现在数学从孩子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了,基本上家长都是挺焦虑的。 您已经从事一线数学教育这么多年了,据您的观察,您觉得大家该不该为数学焦虑? 陈诗峰:首先,数学肯定是要学的,因为数学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目。
家长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怎么学,被外面的机构带着走,或者被身边的家长、老师不断地灌输焦虑感。
我还发现很多孩子并不是不努力,他们还是挺勤奋地每天做很多题,但是做到一定程度就出现瓶颈现象、“天花板”现象,无论怎么增加做题量,成绩都只能勉强维持在原来的水平。
孙明展:我也听很多家长说,只要不加量补课,孩子数学就只有70分,不断刷题才能考95分。
陈诗峰:就是要靠一种无形的力量(刷题)不断地托着,自己没有上浮的动能。
孙明展 :你觉得你见过的数学还不错的孩子,比如说你女儿,或者你的学生,都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吗?
陈诗峰:大部分数学好的学生都是两者平衡,必须要动脑,同时要“动手”。“动手”就是练题,动脑是在做完题后总结归纳。
做题的目的不是要积累一个庞大的题库,而是为了加深自己对所学数学知识本身的认识。
学数学一定要有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全局性、框架性和结构性的认识。
如果能在做题中把知识框架慢慢建立完善起来,以后见到什么题目都不害怕了。而且每做一道题,还能加深自己对这个知识框架的认知,检查自己的知识框架是否完整,需不需要微调。
孙明展:诗峰兄你讲这个其实我能理解,但是我相信很多机构也会这么说。
陈诗峰:很多机构的教学方法确实是简单粗暴的,一上课就开始做题,或者只用很短时间讲一讲知识点,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做题。做完题目再讲题目,让你记住一些所谓的“母题”“模板”。
孙明展:“母题”怎么理解?
陈诗峰:“母题”就是号称做一道题就可以掌握很多变种,可以适应所有的题,这本质上还是刷题思维。
数学学习的解题之母应该是知识本身,我们要知道一个知识本身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它跟别的知识有什么推演关系?它会衍生出什么新的问题?必须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行。
孙明展:你给大家举一个具象化的例子说一说好不好?
陈诗峰:比如几何,初等几何的性质基本上都是由对称性产生的。对称性产生了很多相等或者比例的关系。
所谓几何推理,就是把这份关系不停地传递出去,传递的距离越来越大,推理难度就越来越大,把中间的痕迹抹掉,就成为一个难题了。
所以很多家长会问一个核心的问题:怎么做几何辅助线?
一般人可能就会说,“遇到这种题型就做这条辅助线,遇到这个图形就做那条辅助线”,但孩子其实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孙明展:对,我就记得我们初中学数学老是要背“遇到中线延长一倍”。
陈诗峰:但如果按照我的讲法,我会先讲一个哲学思想:所有做辅助线的原则,就是要补全对称性。
只要你做了这条线,这个图形看起来更对称了,至少方向是对的。因为补全了对称性之后,就出现了更多的相等、相似的关系了,两个关系一传递,可能就把起点和终点连接起来了。这就是整个推理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这个思想。
我们应该是给孩子做减法,让他们先掌握数学的大框架,直观地了解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推演关系和生成关系。
例如,MIT(麻省理工学院)在给学生上线性代数之前,会先请最好的教授来上几节线性代数的“big picture”(大局、大图景)课程,先把线性代数是讲什么的、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特色、有哪些重要的问题和结论,全部先讲一遍。
所以我提供给中小学生的解决方案,就是应该在他们开始学初等数学之前,先给他们一个大框架课程。
孙明展:听起来,这类大框架课程对于学数学很有sense的孩子肯定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迅速往前学,知道前面的路大概是怎么样的,甚至还可以跳步,减少刷题、提高效率。
对于普通孩子,你觉得这类大框架课程有没有意义和价值呢?
陈诗峰:我认为对普通孩子意义更重要。
因为普通孩子往往就是缺乏big picture,所以盲目地刷题,导致效率很低,越刷越耗脑,越刷越没兴趣。
所以他们恰恰需要这种大框架课程,让他们认识到未来要学什么数学,每个知识点的直观想法是什么?不同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是怎么样的?
2
有必要学习速算、巧算技巧吗?
孙明展:您觉得现在技巧型的东西还有必要练吗?比如速算技巧、简便运算?很多家长应该都接触过,很多儿童数学思维课就是以简便运算、快算、巧算为主。
陈诗峰:小学阶段可以这样,因为小学阶段概念少,适合往“巧”的方向训练。
到了初中或高中阶段,这些训练就没有太大必要了。我们要需要了解通用性的方法,而“巧”就意味着在应用上窄。
孙明展:对,好用不通用。
陈诗峰:比如说乘法速算法,它往往只适用于某种特定情形,比如尾数得是某个数字,中间是0的才可以。
我觉得技巧对于低龄孩子培养数学兴趣、提高对数学的sense是可以的,但不适合高龄孩子,因为数学的本质是追求通用化、抽象化。
但是做题肯定是需要的,因为数学的训练离不开题目。但在做题之前,应该有一个知识体系,做题是为了丰富你对这个知识体系的认知。
孙明展:相互印证。
陈诗峰:对,你会越做越有感觉,越觉得这个题目设计得巧妙,有很多不同题目都能印证这个想法是对的。这样你会发现做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很累的事。
3
新高考形势下,要提前刷大学数学吗?
孙明展:现在又有新的说法了,因为新高考每年都在改革,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加大刷题量,过去刷的题库不够用了,要去刷微积分、线性代数了。
那你觉得按照现在的高考趋势,到底刷题是更有必要了,还是更没用了?
陈诗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反刷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高考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也发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一些问题。很多学生靠刷题考了很高的分数,一到学大学数学就不对称了。
那么新高考从去年开始,最后一道压轴题都是请大学老师命题的,而且每年都是不同的。它不取材于传统的初等数学,而是高等数学概念的初等化。很多东西是现场定义,在题目、题干里定义,问题也是现场提出,要求用初等数学的方法解决。
这是要考查什么呢?学生自身的数学修养、数学思维,这是平时刷题训练不了的。
所以平时就要多做“减法”,多思考数学的核心问题、结构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遇到新知识也不慌张的素质。
孙明展:这就有点回到了最原始的公理化思考体系,先把公理给你建构了,你只要在这个基础上稍微盖层楼就行。
陈诗峰:如果平时总是做一些自己很熟悉的题才做得快,那一遇到新高考就会发懵。新高考就是要考查你现学现卖的能力,普通的刷题是做不到的。
目前中学老师是不具备让学生刷高等数学题目的能力的,因为光是微积分就有无穷无尽的题目,怎么刷?它不是中学数学,不在中学的教学大纲里。
孙明展:但是如果给了你基础的知识,给了你基础的定义,只要在这个定义用中学知识推理一下就可以了。
陈诗峰:没问题。其实很多高等数学问题的某一些片段是完全可以用初等数学解决的。关键是你需要明白其中的一些概念,这种概念性的学习是中学生很缺乏的。
孙明展:这就能归入您说的“big picture”。
陈诗峰:或者说framework,框架性课程。框架性训练现在的孩子做得很少,这是市场缺乏的,也是我想提供的。
所以,我希望在今年寒假推出一个数理思维冬令营,为孩子们提供初等数学的大框架课程。这是一个为期5天的线上直播课,由我本人主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