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5|回复: 0

陌生人嘘寒问暖献殷勤?TA可能盯上了你的“亲属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31 22: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亲属卡”是微信支付的“代付”产品,微信用户可赠送“亲属卡”给亲人作消费使用,代付方通过设置“亲属卡”的每月消费额度上限,将额度控制在0.01到3000元之间,每月自动延续,当父母、子女使用“亲属卡”消费时,消费金额将自动从代付方的支付账户扣除

微信“亲属卡”跟绑定银行卡的权限不一样,它只能用于日常消费,不能用于转账和提现
当领卡方使用亲属卡消费时,只需输入自己账户的支付密码,选择“亲属卡”支付的方式,即可完成一笔消费。
在亲属卡的赠予过程中,界面会明确提示大家,这是一张送给“家人”的卡,每位用户最多可以赠予父亲、母亲各1张亲属卡,子女2张亲属卡
当亲属卡开通后,若想停止使用这项功能,代付方可在亲属卡管理界面操作解绑,亲属卡使用方也可在银行卡列表查看操作解绑。



“一键轻松帮亲人代付”
“对方消费我买单,支付变得更轻松”
“即绑即用,随时接棒,超方便!”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亲属卡”,对你套近乎、嘘寒问暖,专骗不了解“亲属卡”的小伙伴们!
千万别随便相信陌生人!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骗子设下的圈套里。


不法分子利用“亲属卡”功能
诱导受害人掉入“温柔陷阱”

前段时间,家住广州的李先生由于对“亲属卡”这项功能的不了解,在一个“贷款交流社群”里被骗子忽悠了。起初,李先生进入这个社群,是因为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而据说这个群里会有“专业人士”帮助大家推荐最划算的借款渠道。




李先生进入群聊后,很快就有一位自称“小吴”的人申请添加他为好友。小吴说他是贷款机构的业务人员,负责拉业务、审核和放款,只要通过他办理贷款业务,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进行打款,即申请即用,并且只需要承担极低的利息




李先生在小吴的游说下,不免心动了起来,便向小吴咨询如何办理贷款业务。这时,小吴给李先生发送了一张面值3000元的“亲属卡”,并告知李先生只要回赠同样额度的“亲属卡”,就可以激活“亲属卡”并使用,作为此次“借贷放款”。




当小吴收到李先生送来的“亲属卡”后,立刻使用手机扫描同伙的“收款码”并选择 “亲属卡”付款,将李先生账户里的钱款转出,同时拉黑李先生。这时,李先生才发现自己掉入了小吴的陷阱,向警方报案。

2020年6月5日,广州市黄埔区检察院就以上案件向黄埔区法院提起公诉,同月24日,黄埔区法院认定被告人吴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有过类似遭遇的,不止李先生一人。家住江苏省南京市的杨女士也曾在房屋出租过程中,遇到一位男子以支付租房定金的名义,赠送杨女士一张额度3000元的“亲属卡”。




几天后,该男子告诉杨女士,“亲属卡”不好用,要求杨女回赠自己一张同等额度的“亲属卡”,相当于退回资金,而自己改用现金缴款。当杨女士刚将亲属卡赠送出去,该男子就立刻刷光了杨女士的3000元额度,并将杨女士拉黑。



网上冲浪需谨慎
陌生人诈骗套路多

这类案件中的骗子,主要都是通过“连蒙带骗”的忽悠方式,诱骗受害人赠送其“亲属卡”,或是返还等额现金资产。





那么,这些将主意打到“亲属卡”身上的不法分子,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诱导受害人一步步掉入陷阱的?







第一步:瞄准目标,添加好友

此类案件的受害人,一般为对社交软件功能不够了解的青年、中老年群体,不法分子会先通过群聊找寻目标,或通过违法途径购买个人资料,寻找到合适的“猎物”。在找到目标后,不法分子便会以各种理由借口与“猎物”打招呼、套近乎,等待双方成为好友。







第二步:嘘寒问暖,受害人降低警惕

骗子们会对受害人进行持续性的嘘寒问暖,将自己包装成“帮助解决问题的好心人”,或是“亲戚介绍过来的朋友”等身份,降低受害人的警惕。

同时,骗子们还可能会通过在朋友圈发布一些名车、名表、高档餐厅的照片等内容,将自己包装成一个“不缺钱”的人,为之后的骗局做铺垫。







第三步:编造理由,索要“亲属卡”

这一步也是不法分子们能够得手的关键环节,据守哥了解,他们可能用以下几种套路来诱骗受害者“上钩”:


1、假装发错“亲属卡”,要求受害人返还同等金额
骗子们可能会假装这张“亲属卡”是自己的一个手误,告诉受害人这笔“钱”本来想转给家人,如果受害人可以返还同等额度的“亲属卡”或转账相同金额,即可冲抵刚刚错送的“亲属卡”。
2、以贷款、借钱等名义,诱导受害人赠送“亲属卡”
骗子在得知受害人有贷款、借钱等需求时,会给受害人赠送一张一定金额的“亲属卡”,忽悠受害人这就是可以使用的金额。
而骗子赠送“亲属卡”的微信帐号里并未留存余额,绑定的银行卡也是一张空卡,当受害人发现卡片无法使用时,骗子便会要求受害人回赠一张“亲属卡”,使用“必须双向赠送才能激活额度”等说辞,诱骗受害人将“亲属卡”赠送出去。
3、以没有零钱、换现金等名义,用“亲属卡”套用现金
骗子们还会在购买物品、打车、换现金等情况下,赠送“亲属卡”假装已经支付,骗受害人“亲属卡”所显示金额为实付金额。受害人被游说蒙骗,等到反映过来时,骗子早已将“亲属卡”解绑,并将受害人拉黑。






第四步:刷空额度,逃之夭夭

一旦受害人将“亲属卡”赠送给骗子,骗子就会立刻扫描事先准备好的“收款码”,将钱款套现,并将受害人拉黑。此时,就算受害人反应过来,将“亲属卡”解除绑定也无济于事,而骗子赠送给受害人的那张“亲属卡”,也会因为账户里没有足够的余额,化身一张“空头支票”,无法为受害人挽回任何损失。






金钱交易需三思了解“亲属卡”破骗局
这种类型案件的受害者,往往都是因为对“亲属卡”这一功能不够了解,加上轻信陌生人,才会掉入不法分子精心布局的陷阱。

微信推出“亲属卡”这一功能的主要目的,希望家中的老人和小孩都能够享受到移动支付的便捷。同时,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零花钱,能够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钱的去向。



在赠送亲属卡时,针对高风险的收卡账号,微信支付能自动识别并给用户下发风险提醒或拦截




赠送“亲属卡”等同允许对方从自己的微信零钱或绑定的银行卡中扣款消费,如果你在赠卡时看到提醒,一定要提高警惕,确认对方的家人身份



微信支付也会持续迭代策略和产品功能,打造安全健康的支付环境

除了明确“亲属卡”的功能、加强警惕外,在网上冲浪过程中,守哥提醒大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1、当有陌生人通过群聊、帐号搜索等方式添加自己为好友时,即使对方能够叫出自己的名字,也要保持警惕,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2、当陌生人或不熟悉的好友突然对自己“嘘寒问暖”时,不要掉入对方的“温柔陷阱”,尤其是涉及到财产交易时,不要轻易向对方转账、发红包或发送“亲属卡”

3、如果遇到诈骗行为,请及时通过微信客户端投诉或通过“腾讯110”进行举报,避免更多用户遭遇骗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4-12-22 16:54 , Processed in 0.1015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