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辩论,小腾老师就想到了《奇葩大会》里外号“宝岛辩魂”的黄执中。通过他的辩论,大家可以听到看待这个世界许多不同的方式。“在不同中确定自己”,这就是辩论的魅力。 最近,有“台湾辩神”之称的林正疆老师受邀做客鹅厂,分享了人们思维中的误区以及如何更有效思考、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曾经口吃的他,通过勤奋练习和不懈努力,于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上夺得最佳辩手。 下面就一起来听听他的精彩分享吧!
《奇葩说》辩手们金句频出,那些让人高潮的思维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我的工作是律师,从事了将近20年的法律实务工作,我本人也是学辩论和演讲出身,尤其是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深的感悟,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真正的软实力是建立在他的思考能力之上的。
1. 思辨能力的第一个要素, 要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他人的逻辑还原 先来讲一个爱情故事。我有一个学弟,人生花了很多时间去学玄学,就是算命。他也是律师,单身狗一条。有一天,我帮他介绍了一个女孩子,两人一拍即合陷入了热恋。 有一天女方跟男方说:“你有空的话,也帮我算个命吧。”男方回答:“我跟你说没事不要算命,除非遇到了人生重大困难,否则不要乱算,不然的话命会越算越差。”然后女方说:“可是我看你常帮自己算,你帮我也算一下。”男方就说“你是不是脑袋进水啊,我有没有帮自己算,跟你有没有必要被我算,有个毛线关系啊。”然后女方就说:“分手。” 之后两个人就各分东西。一个星期后,男方终于撑不住了,想请求女朋友原谅,但是拉不下脸来。他就跟我抱怨说:“学长,你介绍的女朋友有问题,蛮不讲理,刁蛮成性,都念到博士了,一点理性都没有。”
在这段男女对答当中,男人的逻辑是什么?想要抓住思维盲点的第一招,就是能够用最简单的论证法把他的逻辑拆出来。在这段对话里,男人只有两句话,但是他的逻辑清清楚楚,可以写成以下三段论:
1. 除非遇到人生的重大课题,否则没有必要算命; 2. 你没有遇到人生的重大课题; 3. 所以你没有必要算命。
这个逻辑很清楚,也是男人最骄傲的一点——表象逻辑。
然而这段话里,女孩子的逻辑也清清楚楚,但是99%的男人都听不懂。它也可以还原成三段论: 1. 我希望你爱我就如同你爱自己一样; 2. 你会因为爱自己而帮自己算命; 3. 所以我希望你帮我算命。
如果你稍有思辨能力,就有办法把生活中一个个小细节理出头绪,很多纠纷根本就不会产生。回到这个故事,就算男方真的不想算命,只需要在这时候说:“我是偶尔会帮自己算,可是我每次帮自己算的时候,都是因为遇到了困难。宝贝,你现在还没有遇到困难,我怕我害了你。我自己越算越差也就算了,可是你不能比我差。”这就顺着女孩子的逻辑,我爱你比爱我自己还多,那不就没事了吗? 表达一定是以思维为本,如果你懂人家在讲什么,如果你理得出头绪,你的表达通常不会太差。
2. 什么是类比论证?从微博神回复说起 如果想拥有思辨能力,你需要具有哪些能力呢?我从现代社会最流行的类比论证说起。什么是类比论证?就是用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举例来说,有一个女网红在微博上面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男人追到女孩子之后就变了”?底下的评论会按照热门程度排序,点赞最多的评论会被推到最上面。我看到点赞最多的那个人的回答是:“你看过有几个学生考完试还念书的?”马上被赞爆。 我看到评论下面有400多条回复,是很多人不爽,在骂她。我就点进去看一下,果然排名第一的就是这样骂她:“是哦,想来你爸爸做完你妈妈这张考卷之后也是这副德性。” 排名第二的更绝,她说:“笑死人了,把男女之间比喻成考试,把女孩子比喻成考卷,考卷会做饭给你吃吗,考卷会陪伴你吗?低能。” 排名第三的是:“可是仍然有许多好学生在考完试之后继续好好念书,所以重点应该是我们没有找到好学生,而不应该对考试本身失望,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选择,去找到好学生。” 因此,去反驳类比,第一是顺着他的类比往下推,告诉他这个类比到最后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就像排名第一的回复;第二是把他类比里面少考量的因素补充进去,告诉他模型有问题,在他的论证里面告诉他,他是错的,就像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回复。 刚刚这个例子,真正有效的反驳是什么?男女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场考试,考试通过就像告白通过一样,但是你忘了这场考试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在考试里面,资格想要一直保持下去,你每天都要写考卷,不会因为你及格之后,资格就一直保留下去,随时可能有人抢走你的执照,或者你的执照随时会过期。 如果你认识到这场考试的本质,你还有自信跟我说,你不用念书吗?这就是真反驳。完全顺着对方的逻辑层次去说明,你的类比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你举考试,想要告诉大家,大家考完试就这样了。我会告诉你或许真的如此,但因为你误解了这场考试的本质。如果你再做类比的时候,把这个考试的本质加进去,你就推导不出这个结论。这就是思辨,这就是差异所在。
3. 循环论证讲得好, 就有霸道总裁的味道 循环论证是用来证明论据本身的真实性,或者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很多人以为自己很有理性能够去区辨,实际上不是如此。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你走在路上,前面有一个警察拦住你,他说:“先生,请你改道,这边待会儿会有首长经过,不能走。”然后你说:“为什么?”“这是规定。”“我不是问你,我是问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这是政策。”然后你回家了,你一定回家,我敢打赌10个人应该有9个半的人会回家,也不会觉得自己是被警察的这个循环论证糊弄。 循环论证是什么?就是论述P1,要证明P1的方法是P2,要证明P2的方法是P1。比如男朋友必须听我的话,因为我是小公主。为什么我是小公主?因为男朋友一向听我的话。这是循环论证。再比如,爸爸是我的天,因为爸爸说的都是对的。为什么爸爸说的都是对的?因为爸爸是我的天。循环论证讲得好,就有霸道总裁的味道。
回到警察的例子,警察的原始概念是什么?其实在这段对话里,民众从头到尾要问的其实就是为什么首长要通过,我就一定得绕道。我是一个善良百姓,我对首长没有威胁,你为什么要清一色地把我赶走。可是警察只是不断重述一个既有规定。如果用还原法来还原逻辑的根本,警察的逻辑是什么?你不许走,因为我不准你走。为什么你不准我走?因为你不许走。这就是循环。所以有时候在工作上,在生活上你遇到各式各样挑战的时候,你必须要能够去发现中间的盲点在哪里。 循环论证不见得是百分之百无理由的。太阳从哪边出来,所以哪边是东边。为什么那边是东边,因为太阳从那里出来。这也是循环。所以我们记住一个铁则,循环论证不一定是百分百的错误,如果循环的基础是人类已知的经验和常识的话,或者是很感动人的一句话,循环论证其实有利于交流。 但是,循环论证90%都是不合理的。这个社会上充满让人感动不已,但是经不起思考的东西。比如,“看到他这样,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我每次都觉得被感动的人是莫名其妙,我要不要努力跟他努不努力有什么关系,我要不要努力是考量我自己的情况、意愿。为什么他很努力就能够导出来我没有理由不努力?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更感动人心,所以你自己心里要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重要。再比如说,早些年在各个贴吧里面经常出现的“是中国人就转”,我就不明白怎么不转就不是中国人。 因此,在任何时候你自己心里面要清楚事情是怎么回事,至于你要不要用这个东西转换成行销的技巧,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晓得人心比什么都重要。
4. 诉诸无知的论证——“幸存者偏差” 诉诸无知的论证是指人们断定一件事物是正确的,只是因为它未被证明是错误的;或断定一件事物是错误的,只因为它未被证明是正确。 比如天上有一个奇怪的东西飞过去,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肯定是外星人。这就是诉诸无知的论证。我们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有办法证明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鬼神吗?你的回答是没有,所以想必是有。 华人世界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也不知道吃绿豆能不能抗辐射,但是有人说:“吃绿豆治百病”,大家都吃,买一点回家吃一吃有什么关系。有很多商品就是用诉诸无知的论证大行其道。 分享一个故事。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委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叫做沃德的教授进行调研,他们希望沃德教授运用他的研究,提供给英国空军建议:如何加强英国的战斗机防护,才能避免战斗机被击落。沃德教授前往英国空军基地做采样分析,发现英国的飞机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飞机的机翼上面通常都是弹孔密布,但是机尾跟驾驶员座舱底下的发动机通常没有什么弹孔。沃德教授把它写成报告,在发布会上跟英国的各个将领报告这个内容。
英国空军作战指挥官听了这个报告之后就直接站起来说,研究结果已经非常清楚了,沃德教授通过图表让大家知道,我们应该加强防御的是飞机的翅膀。 这时,沃德教授说我们应该加强防护驾驶员座舱的发动机和尾巴,因为那里弹孔最少。然后指挥官就觉得这个教书的是不是教到傻了,机关枪会打到的地方你不防御,机关枪打不到的地方却要防御?沃德教授说,我们的采样样本全部都是回来的飞机,所以飞机翅膀上弹孔密布只能证明一件事情,就是翅膀被打到了还有机会回来,我们几乎找不到驾驶员座舱上面有弹孔或发动机有弹孔的飞机回来,那表示那边只要一旦被打到就拜拜了。 结果两派意见僵持不下来,但盟军作战指挥官认为既然请了沃德教授来做研究,当然应该尊重专业,最后采用沃德教授的见解,加强防护机尾和驾驶员座舱发动机。结果加强这个防护之后,隔了一个月飞机被德军击落的比例降低了90%。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什么呢? 已经死掉的人是不会说话的,所以如果你的采样全部都是那些成功人士,那你的判断常常就会失准。可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是什么?如果我不听成功人士的话,难不成要我听你的话?你行你上啊。我们不是说,成功的人讲的都是屁话,而是希望你看到某一个成功格言很感动的时候,你除了要注意这么做就成功的几率之外,你更应该重视这么做失败的几率。 大家要记得这个社会上有一个铁则,失败者的声音是被隐藏的,听成功者的声音是人的喜好,但你要像沃德教授一样注意失败者的声音。
5. 巴南效应如何敲动你的芳心 现在打开网络,贴一张鲁迅的照片,放一些文字,就能说是鲁迅说过的话。鲁迅真的说过这些话吗?以前台湾最流行的是贴一张杜月笙的照片,直接写杜月笙的管理哲学。姑且不论管理黑道跟管理公司是否一样,杜月笙真的说过这些话吗?现在成功学泛滥,大家都很急着要成功。但是我要提醒你一件事情,任何要从你口袋里掏钱的成功学,你都要谨慎对待,多想一下这么做失败的几率是多少。 我先来解释一下巴南效应,有的翻译为巴纳姆效应,是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的,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成功学只要搭配巴南效应,它说什么你都有可能会信。 人只要在两个环境下就很容易对某件事深信不疑。第一个是对他说话的人是权威者,第二个是这个权威者说的话具有两面性,那么这个人就会觉得你说到我的心坎里。如果今天我跟你说我是享誉国际的算命大师,然后我看着你的眼睛跟你说:“其实你并不是很爱计较的人,但是如果踩到你的地雷的话,你也会计较。”然后你就立刻会觉得我神准。但你忘了我这句话适用于全人类,全球至少有40亿人适用这句话,但是你就会觉得我是专门为你而说的。 在茶水间,一个女职员被上司刚刚骂过,一个人偷偷躲在茶水间掉眼泪。一个很想追她的男孩子刚好走进茶水间,也很镇定,低头泡咖啡,顺便讲了一句,“其实我觉得你平常看起来很天真,很多事情都不太在乎,但其实你是很有上进心的人,对于工作表现,你还是有你的执着。” 就算他不是神,只要他话术漂亮,讲话的时机对,巴南效应瞬间就会敲动芳心。人很奇怪,只要讲话的人有权威,或者不一定要有权威,只要讲的时机对,讲的话够玄乎,修辞够漂亮,一样可以有权威的效果。讲的话有两面性,对谁都可以适用,但是听话的人就会觉得你好懂我,如果没有你的话,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懂我。人就是这么神奇的动物。
以上部分,林大神给大家分享了在生活中如何思辨,本周五和大家继续分享下半部分:学会思辨之后,如何让你的人生开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