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发表于 2024-9-11 09:14:30

刘润:下一个东莞,会是蒙特雷吗?


昨晚,结束对墨西哥城(Mexico City)的参访,双脚踏上下一个参访城市的路面时,已是深夜。挺累的。但累,也还是忍不住,再次在酒店翻出了电脑,想和你聊聊。为什么?因为这里,是蒙特雷(Monterrey)。

蒙特雷是个什么地方?比起前几天去的墨西哥首都,再前几天去的硅谷,这个城市有什么值得专门单独飞过来看的吗?有。非常有。甚至可以说,这次“问道全球”的墨西哥之行,真正的第一目的地,其实是蒙特雷,而不是墨西哥城。今天,趁这里暂时还没有完全像当年的东莞一样,发展到“一朝塞车,全球缺货”,我尽快,和你聊聊。

4个机会提问:蒙特雷有什么?几百家中国企业,和他们在这儿争分夺秒建的厂。如果今天你也想去那里建,可能,得靠抢。地皮要抢,员工也要抢。为什么要抢?国内做得好好的,为什么偏偏要飞半个地球,来墨西哥抢?图这里的毒枭多?图这里有鸡肉卷?当然不是。今天一个企业的老板或员工,像郑和或哥伦布一样,跨过一整个大洋来这里,一定是因为: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有机会。并且,是在国内难以见到的机会。今天在墨西哥的土地上盛开的机会,大约有4种:本国,拉美,跨洋,北美。先说,前3种。“本国”,指的是把墨西哥当做你的“终点站”。你想把你的冰箱,直接卖给1.3亿墨西哥人。当然,这也只相当于去年我国一个广东省的人口。“拉美”,指的是把墨西哥当做你的“桥头堡”。你想把你的冰箱,先立足于墨西哥,然后有策略地进入巴西、智利、阿根廷等33个拉美国家。当然,这和飞去其它拉美国家做,也不一定有太大的差别。那第3条呢?“跨洋”,相对复杂一点,也是整个拉美,只属于墨西哥的一个独有机会。看图。
跨洋走廊
看到右下角的那个“红圈”了吗?没错,那就是“巴拿马运河”。你一定听说过。本来,这条运河,指向的是巴拿马的机会。在挖了34年,把南美洲和北美洲生生挖开了一个缺口后,这条运河帮全世界的海洋贸易开辟了一条可以抄的近路,也因此帮巴拿马政府,每年创造了约50亿美元的收入。但谁能想到呢?这条建成超过110年的“近路”,最近开始“堵船了”。因为气候,也因为全球贸易井喷。怎么办?重新再看一遍图。

看到中间那条“红线”了吗?没错,那是墨西哥全境最窄的一段地方。也是轮到墨西哥头上的一个新机会:“跨洋走廊”。墨西哥政府,将在这里建一条铁路,联通太平洋和大西洋。这条“跨洋走廊”建成后,巴拿马运河的货运量,将被大大分流。建一条“跨洋走廊”。怎么样?是不是一听就热血沸腾?要想富,先修路。而这条跨洋走廊,就是一条全球物流的“高速路”。对于这样的大项目,我当然充满好奇。但我要先忍住。以后再和你展开聊。因为它不是今天想和你聊的重点。今天想和你聊的重点,是墨西哥的第4种机会,“北美”。继续看图。虽然这张,可能看着没那么愉快。

超过中国

看到图里的那条“深蓝色”的线了吗?那是美国近30年来,从“中国”的进口占比。而那条“浅蓝色”的线,是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占比。现在,再看最右边那个“红圈”。那是2023年。这一年,墨西哥“重新”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商品进口国。而在此之前,中国这个位置上,保持了长达15年之久。15年。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就像你觉得,奥运会所有乒乓球金牌,都应该是中国的一样。习以为常了。直到,墨西哥突然一抬脚,站了上去。中国,可是世界工厂啊。墨西哥,凭什么啊?肯定凭了点什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近岸外包。
近岸外包中美的关系,我不是专家。地缘政治专家,宏观经济学家,比我有发言权得多(得多得多)。但总之,比较“复杂”。这种比较“复杂”的关系,影响的远不止中国和美国,还能让全世界很多全球化企业的CEO都睡不好觉。今天一个“清单”,明天一个“法案”,一个被卡住,我的供应链怎么办?靠以前那种布局,还安全吗?非常担心。所以,他们中有不少,都对上游企业提出了“中国+1”的要求。我还是可以和你合作,但你必须在中国之外,至少还有1处自己的产能。这样无论怎么“复杂”,都不会影响我的生意。好。那这个“+1”,放在哪里呢?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成本就低。近,风险就小。再考虑到时差、文化......要通往“北美”的市场,不错过“北美”的机会,最好把我的“+1”,放在离美国比较“近”的地方。这,就是:近岸外包(Nearshoring)。邻“近”美国口“岸”的外包。那谁离美国比较近呢?北面的加拿大,南面的墨西哥。于是,就有了那份进一步推动近岸外包的“美墨加协定”。
美墨加协定美墨加协定(US-M-CA),就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之间的协定。远亲不如近邻。既然我们靠的这么近,那就一定要团结起来,守望相助。我们签个协定吧。我们之间的交易,(大多)免关税。但先说好,谁也不要背刺谁。首先,我们都要保护知识产权。没问题吧?其次,墨西哥同学,你们的工资太低了。你们涨涨工资吧。不然你们的商品流进工资成本很高的美国,不太公平。对了对了,还有,谁也不准做“洗澡工厂”的生意。我的清单里,有一些企业,我的法案里,有一些行业。那些,都是要特别征收高额关税的。但我对我们自己,可几乎都免税。那他们要是想办法绕路,把自己的商品,甚至半成品,再甚至零配件,先运进我们这几个国家,“假装”生产一下,就像把大闸蟹运到阳澄湖洗个澡一样,然后再包装成“墨西哥产”、“加拿大产”的商品,免税进入美国怎么办?那样的话,我们对那些企业、行业、乃至企业和行业背后的国家设的高额关税政策,岂不就都被绕过去了。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他们绕不过去呢?把协议的条款写得细一点,再细一点。比如,你的汽车是在北美地区生产的还不够,还要75%以上组件都产自本地渠道,才能算“没假装”“没洗澡”,才能享受零关税。啊。那美国靠什么知道,我是不是有75%零部件,在北美生产的呢?靠“反规避调查”。

反规避调查你规避,我调查。这就是反规避调查。这种调查,美国曾经对中国在越南的钢铁企业做过。看看你是不是用“假装”越南生产的方式,规避对中国的高额关税。结果认定,这家中国企业的某些钢铁产品,只是在越南进行了“轻微加工”,就作为越南“本地化产品”出口到美国了。于是美国决定,对这批商品追溯征税。这种调查,美国也曾经对中国在墨西哥的家居产品做过。看看你是不是用“假装”墨西哥生产的方式,规避对中国的高额关税。结果认定,这家中国企业的家居产品,主要部件和材料都来自中国,只在墨西哥工厂做了“简单组装”,属于“洗澡工厂”。于是美国决定,对这批商品进行处罚。这样的调查,还有很多。被调查的行业和企业,也还有很多。那怎么办?通往北美的路,不好走。要放弃机会,退出竞争吗?当然不。“第三国”成本已知,关系“复杂”。要继续往前走,有“近岸外包”,有“美墨加协定”,有“反规避调查” ......今天要想直接进入美国市场,中国的部分商品,不但得物美,得价廉,还得交高额关税。但是,交了高额关税,成本也上去了。很多“中国制造”的价格,在美国市场上,可能就很难再有以前那种竞争力了。那不交这部分关税呢?就要在出口美国免税(或者低税)的“第三国”生产。但是,在“第三国”生产,就要做到65%-75%的当地自制,不再能利用中国的很多特有优势,成本还是可能会上去。嗯,那里没有全面到“包含了联合国产业分类里列的全部工业门类”的工业体系,没关系......那里没有什么款式什么图纸发过去给他看一眼,就能说“这个有什么难,我肯定给你做出来”的老板,也......没关系......可如果那里,还有很多“工作量只有国内员工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但依然一个退货流程一个月都走不完,一个产品良率好几年都没个准”的员工呢?供应链,人才。成本,效率。去国外建厂,不一定有会念经的外国和尚,但一定少不了九九八十一难。怎么办?很多中国企业,都要开始重新算一笔账:“第三国成本”。“第三国成本”带来的损失,必须比“高额关税”要低。否则,打入北美市场的路,依然走不通。那么问题来了:哪里的“第三国成本”更低呢?
墨西哥“东莞”这就要说到墨西哥,尤其是墨西哥的蒙特雷了。这座此刻正映在我窗前的城市,是墨西哥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并且,它离美墨边境,开车只需要不到3小时,和从上海开到杭州差不多。真正的,近水楼台。在这里建厂,生产,再进入北美市场,那些曾经凶狠的高额关税,都不再是问题。那这里的“第三国成本”,一定会比全球其它地方都更低吗?我不知道。但我看了一下,在这里设厂的中国企业名单:比亚迪,海尔,中兴,TCL,歌尔声学,航天信息,蓝思科技,顾家家居,海信,敏华家具……在这些企业眼里:对本国,墨西哥是目的地。对拉美,墨西哥是桥头堡。对跨洋,墨西哥是高速路。对北美,墨西哥是弹跳板。墨西哥,早已不止是墨西哥。蒙特雷,也早已不止是蒙雷特。地缘优势。政策优势。突然涌进来的大批工厂。突然被瞩目的“世界工厂”。满大街的工厂都在制造家具、家电或汽车零部件,满大街的工人加起来平均年龄也不超过30岁。怎么样?这一切,是不是有点眼熟?如果,你也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80、90年代,或许你会很快想到那个地方:东莞。今天,很多人聊起蒙特雷,都会聊到“世界工厂”,聊这里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的“下一个东莞”。毕竟,一个,是进入开始近岸外包的北美的弹跳板,一个,是进入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弹跳板 。然而,想从蒙特雷进入北美的,其实还远不止名单里的这些企业。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的时候,你可能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中国企业。什么意思?

“第四国”投资“进入”的办法,不止“建厂”,还有“投资”。那么,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投资,多吗?最后看张图。

香港《南华早报》在这张图里,整理了墨西哥官方的数据,发现2024年1月1日至3月15日期间,墨西哥的直接投资(FDI)来源国占比,美国排第一,占57%,中国排第四,占6%。6%。看起来,不算多。然而,或许关于中国企业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FDI),墨西哥官方统计到的,只是故事的其中一个版本。有当地的研究机构指出,中国在墨西哥的直接投资,可能,远远超过了官方统计。这个“远远”,可能,是官方统计的好几倍。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因为登记标准不同。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喜欢低调。也可能,是因为中国直接投资,会被贴上一些“中资”的标签,和基于这些标签带来的“调查”。没必要。今天很多的中国企业投资墨西哥,都是绕道“第四国”之后,再进入墨西哥。这些“第四国资本”,很多已经很难看出真实源头。第三国生产。第四国投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的出海故事里,不一定有光鲜的西装革履,但一定有太多的没路硬走。好在,每次一条路被堵,被围堵,甚至完全被堵死时,总会在“敢问路在何方”后紧接着来一句“路在脚下”的中国人,也总会一次一次地“又出发”。去寻找另一条路,去踏出一条新路。
离上帝那么远,离美国这么近有一句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叫:
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什么意思?这是在说谁?这句话,是在说墨西哥。据说,还是墨西哥总统,波费里奥·迪亚斯(Porfirio Díaz)说的。他的原话是:可怜的墨西哥。离上帝这么远,离美国这么近。这句话,其实也可以反着读:“离美国这么近”,所以必须承受美国的压力。“离上帝那么远”,所以没人可以庇护我们。哎。“可怜的墨西哥”。 但是,如今的墨西哥,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可怜”。今天,同样是因为“离美国那么近”,在大国博弈之时,墨西哥左手握住了中国,右手握住了美国。大量的机会,正在向墨西哥聚集。就像,在那个全中国每台电视都在放“敢问路在何方”的年代里,一步步踏出了一条“世界工厂”之路的东莞。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企业,今天会来到墨西哥,来到蒙特雷。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会来蒙特雷看看。窗外,蒙特雷的夜,已经比刚才又更安静了一些。今天,就先和你聊到这里吧。该用什么和你说再见呢?我很想说句共勉,或者祝福。但来都来了,我先忍住。先抓紧时间,再多跑跑,去看看那些曾在新闻里,在名单中,看到的一个个在蒙特雷的中国企业。毕竟,鱼贵的地方,风浪也大。那些在蒙特雷的中国企业们,过得都还好吗?明天继续,和他们,也和你,好好聊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润:下一个东莞,会是蒙特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