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未来:它必须是现在这样吗? |《腾云》67期精选
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在这样的新世界里,人们对建筑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史学家将再也无法把握建筑形式的脉搏,因为事事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在建筑学的未来,人们不仅要掀起实验探索的狂潮,还要重新审视长期被认可的习惯。
尤其是在今天,大众也逐渐参与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与建筑学家们相互激发、合作,一起探索如何设计出更环保、更巧妙以及更亲近人性的建筑。
这篇文章就几位建筑师与企业合作激发创意灵感的案例,告诉你优秀的建筑物都具备什么特质。
文/阿改象外主编,媒体人,艺术与科技的观察者图/由GWC长城会和OPEN建筑事务所提供并惠允使用
1如果移民火星,人类还能怎么生活?所有的创造者、创新者、创意者,最令“普通人”惊奇且尊重的特性,恐怕就是——提出问题。他们思考事物的本质,质疑它的表象,在事物流变的过程中谨慎地观望,并在促成改变的那一刻之前追问那个永不过时的问题:它必须是这样的吗? 例如,对OPEN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李虎而言——房子,就必须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样的吗? 2018年9月底,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的“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的分享中,他就结合自己的作品,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提出了不同的质疑,比如: 建筑如何激发交流的欲望?剧院是否可以容纳一个开放的花园?一所学校可以成为一座村庄吗?
一个公司的高管和“低管”可以平等地居住在一起吗?
不动产(房子)可以被移动吗?
建筑是否可以让自己消隐却保护一片自然的永恒?
建筑可以缩小到产品的尺度吗,或反过来说,产品可以变成建筑吗?
…… 而更为极端的问题是,如果移民火星,人类还能怎么生活? 对最后一个问题的思考,促成了“火星生活舱”这一件试验品的诞生。
小米xOPEN建筑事务所:火星生活舱
如果你已去过鸟巢的展览现场,那么想必你会惊讶于它的“小”。这个看起来像一个方盒子、长宽高只能容纳人体日常动作的最小尺寸的“房子”,最初构想的原型是一个“手提箱”。
“我想象它就像一个手提箱,可以被塞进宇宙飞船,也可以用车子拖着,拉到任何地方。”李虎说。
到了目的地,打开“手提箱”,箱体内部半透明的材料会像气泡一样扩展开来,变成一个类似蜗牛软壳的额外空间。这样,原有方盒子的部分将满足所有的生理需求,比如做饭、洗漱等,不规则球形的“气泡”部分,则满足人类读书、喝茶、看风景和休息等精神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反人性”的,或者说,“反人类弱点”的,因为对于当下的中国人而言,追求更大的房子,才是难以颠扑的主流观点。但李虎的思考显然更为超前。他引用NASA第一位女性指挥官Martha Lenio说过的话: “移民火星是探讨可持续性的终极命题。居住在那里将意味着对空气、水源、食物、废物等种种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地球自身循环系统的依赖,长久以来人类忽视对资源的回收利用,但火星不会提供如此奢侈的条件。如果我们找到了在火星上可持续生活的方式,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也注定会因此改变。”将人类置于类似火星那样的极端环境下,“房子”“家”乃至“生活的本质”的定义必将受到挑战,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那意味着,极简而珍视资源、安全而可循环利用等可持续理念必须得到最大的应用。
渲染图:想象中的火星生活舱被放置在类似火星的环境下
李虎因此赋予“火星生活舱”几个特性:它是一个包含能量、水源和空气的循环系统,一个自循环、零污染的居所,一个以最轻薄的充气材料构成的可灵活扩张的移动住宅。换而言之,它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产品”,就像一部智能手机一样——智能手机面世之前,有谁能料想到,那样一个小玩意儿,将一次性取代字典、电话簿、文件夹、打字机、影印机、相机、游戏机、有线电话等物件的存在? OPEN建筑事务所与小米公司合作打造的这一试验品,只是本届“探索家”展览上的案例之一。 探索家——House Vision,是由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原研哉发起,旨在探索“未来居住新常识”,并邀请建筑师和企业共同构建未来之家的文化研究项目。在原研哉的设想中,“家”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最浅显易懂的事物,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面镜子,以家为媒介,并在不远的未来将“理想家”具体化,是思考未来生活方式乃至世界发展动向的一把钥匙。
2013年和2016年,第一届和第二届House Vision展览在东京成功举办,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到了2018年,China House Vision展览举办,一个思考中国未来生活形态的平台得以搭建,可以说,它是中国首个尝试建筑、设计、科技、制造等多个产业跨界合作的项目,并将激发产业、行业和社会公众对建筑、居住和未来的极大想象空间。 很难说在建筑师和企业之间,谁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更多情况下,是双方共同推进一个构想。李虎的“手提箱”构想与小米集成电子产品的设想不谋而合,非常建筑的建筑师张永和打造的新一代“四合院”,则完全切合海尔对家居电器未来一体化的追求。
2思考“家”就是思考我们的未来走进张永和设计的“砼器”,你会惊讶于家电的“消失”——冰箱、空调、洗衣机、抽油烟机、炉灶,诸如此类,都被整合为一个平台,随着“精装修”整体迁移进屋。在未来,所有电器的控制都是智能的,你可以在洗水台上控制天窗的开合,也可以在镜子上下单点个外卖,它是高科技的,但同时又是“不动声色”的——建筑使用了新型的轻质混凝土,它可以透气、透光、大大减轻建筑重量,并在夜晚室内灯光的照耀下变成一座发光的“四合院”。
海尔x非常建筑:砼器
人口爆炸、资源紧缺、生活空间受到极大挤压,反向推动人类向往自然、回归自然之心。如果说,张永和在室内空间破除隔断、墙壁和院落局限是对传统四合院的革新,那么大舍的建筑师为阿那亚提供的样本,则是让门、窗、墙和屋顶的形态都发生变化。
可移动和可组装家具的使用,让大舍设计的这件作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风可以进来,雨被阻挡,而设置在房屋中央的浴室,让居住者泡在浴缸里就能看见透明天花板上的夜空。
阿那亚x大舍:亼屮口
家应该是一个智能化操作的自循环生态。在远景与YANG DESIGN设计师杨明洁所合作的“绿舍”中,这一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室内的微型池塘和多种绿植蒸发的水分会被设备自动收集、过滤、净化,随后又顺着一条表面涂有纳米涂层的水槽重新汇入池塘,水珠在水槽内流动的时候就像一颗颗明珠,功能性的循环体系,最后具有了审美属性——当你看着它们滑动(是的,不是流动)的时候,真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惊艳感。
左:远景x杨明洁 | YANG DESIGN:绿舍右:华日家居x青山周平:新家族的家,400 盒子的社区城市
智能和生态也是马岩松强调的点。他所主持的MAD建筑事务所为汉能打造的“庭园家”,整个屋顶安装有轻薄的太阳能板,它们就像“树叶”一样,可随着太阳光角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面向,为室内提供充足的再生能源。
家,可以是模块化的。在长谷川豪为無印良品设计的员工宿舍项目中,私人睡眠和独处空间,与饮食、洗漱、阅读、交流等公共空间被有效地分类、区隔,在100 平方米的面积里,四人居住的生活空间被合理容纳和拓展,某种程度上,你可以将长谷川豪的作品视为放大版的积木房子,不同的模块组合成不同的功能,以便灵活适应人的实际居住需求。
無印良品x长谷川豪:無印良品的员工宿舍
模块化不仅可以满足一个家的需求,也可以构建整个新型的社区。华日家居与青山周平合作的“新家族的家”,为社区城市提供新样本。在青山周平的创想下,家就是一个个可以移动的盒子,它只满足最基本的睡眠需求,而所有的公共设施,都可以通过共享经济来提供。它是反当代社会“原子化”倾向的,这样的设计,迫使人们必须走出那个小小的“睡眠舱”,进入公共空间,与同一社区的居住者进行交流。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生活在城市里——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超过60%的人口都将定居在都市地区,而1990年的这一比例仅为26%。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催生大量城市高层建筑和简单划一的户型,对新时代的家庭单元、数字游民、共享居住或共享办公社群来说,这显然已落后于对现代居住的需求。而物联网的崛起,智能家居的进化,则为更加灵活多变的住宅提供可能。
TCLxCrossboundaries:你的家(刘敏玲摄)
在TCL与Crossboundaries建筑事务所合作完成的“你的家”中,可移动的墙体上植入了电子屏幕,当你推动隔断墙,屏幕上的画面(在这一案例中,画面显示的是著名的《千里江山图 》)也就随之变化;无处不在的电视屏,让家庭不再像过去那样以电视作为客厅的中心。可声控的智能电视,成为联结虚拟和现实世界的载体,每台电视都可变为一个交互界面,将现代移动设备的各种功能植入日常生活的空间里。
但对于Crossboundaries的建筑师董灏而言,这只是“你的家”的1.0版本,加载了数字化功能的可定制墙体,只是简单增加了家庭生活的区域组合数量;到了2.0 版本,由智能地面、天花板和墙面元素构成的立面系统,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其中的面板可以滑动、翻转、收缩成储物空间,或彻底打开使屋内通透,通过不同功能、氛围与私密度的组合,创造出一系列适合不同生活场景的空间。 更值得期待的是3.0版本: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工程的进步,对建筑元素和集成设施的全新思考即将到来。曾经的液压面板系统,可能很快就会被纳米材料的智能表层所替代,其形态与感觉可被无限度地操控和调整。在Crossboundaries想象的未来中,所有家庭功能都可嵌入这个智能表层中,并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自行定制。只要将自己的居住偏好预先储存为数据,用户就可以在访问另一座城市、下榻在另一处装备了这种智能系统的居所时,将自己的偏好迅速加载其中,将“家”如影随形地随身携带。 如果3.0版本得以实现,那将是城市居住方式和办公模式的一次巨大革新,新技术也将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居住”将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 在本届“探索家”的分享上,董灏援引一个调查报告说,“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压力,而是无意义感”。实际上,无意义感不是青少年的问题,而可能是我们所有人正在面对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渐“失重”的世界里,如果不做点什么,我们就会沦为“失重”的人,随风飘零到不知何处。
MINI LIVING Urban Cabinx孙大勇:望远家
而如果建筑师、企业和所有的社会组织及个人愿意相互激发、合作,那么,新的灵感就会催生新的行动。“家”的设计与建造绝非简单的“盖房子”的过程,而是如同原研哉所说的,“思考‘家’,就等同于综合思考我们的未来”。 让我以China House Vision的另一件小巧的作品为本篇作结吧:MINI LIVING德国总部设计团队和建筑师孙大勇合作的“望远家”,大小不过15平米,但是五脏俱全,满足人的生活需求绰绰有余;不仅如此,建筑师还将屋顶设计成潜望镜,坐在屋内的秋千上,抬头可以看到屋外的风景。它是浪漫的,更是美的。
在上面提及的所有因素:自然、环保、智能、模块化、新材料等之外,“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未来不美,则其将何以值得期待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