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邦 发表于 2018-6-25 08:46:59

信息时代,如何练就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

6月19日,关于“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WHO)列入精神疾病”的相关文章霸屏,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站出来反对。一些媒体在报道中表示,WHO的这一措施将在“19日起正式生效”,尽管权威机构很快证实此类表达是误读,但相关话题还是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以及游戏爱好者的紧张和恐慌。
“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我们很难有能力知道每一条信息的真伪。”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谢笑春认为,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公众难以让媒体改变其宣传模式,但可以改变自己在接收信息时的态度和认知。谢笑春分享了信息时代揭示“真相”的办法,尤其是如何保护儿童不被错综复杂的信息蒙蔽双眼。
谢笑春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
1朋友圈热浪
背后的“真相”

近日,一则题为“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入精神疾病19日起正式生效”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中掀起了一股热浪。本文并不是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分析网络游戏成瘾是否应该被纳入精神疾病,只是想揭示一下这件事的“真相”。 在看到这则报道后,我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找了一下与此相关的新闻。WHO的网站说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11)在2018年6月18日发布预览版,正式版将于2019年5月提交讨论,2022年1月正式生效。网站截图和链接如下:

http://www.who.int/news-room/detail/18-06-2018-who-releases-new-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1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ICD-11尚未通过讨论,正式生效日期更是在4年之后。因此媒体所宣传的本月19号(2018年6月19日)正式生效是明显的误读。那么,关于网络游戏成瘾的内容在哪呢?WHO关于ICD-11发布预览版的新闻上并没有对此有所强调。翻开ICD-11预览版的大纲内容,发现网络游戏成瘾仅仅是一个非常细的划分,远没有媒体所宣称的那么突出(至少WHO没有如此宣称)。网站截图和链接如下:


https://icd.who.int/browse11/l-m/en#/http%3a%2f%2fid.who.int%2ficd%2fentity%2f338347362
网络游戏成瘾划分在:心理、行为和神经发展障碍下的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障碍子类下的成瘾行为障碍下的游戏障碍。与其并列的还有线下游戏障碍。由此说明,所谓的网络游戏成瘾只不过是心理行为失调下的一个第四级分支。

2夸大会导致
信息失真和误导大众


至此,真相大白,想必各位读者都有自己的判断。本文的目的是告诉大家要揭示真相。发现真相需要慧眼,那什么是慧眼呢?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识别信息真伪的慧眼就是媒体素养(也称信息素养、网络素养)。媒体素养是什么呢?伦敦政治经济科学学院媒体与传播系教授利文斯通(Sonia Livingstone)将媒体素养定义成:在各种媒体平台上获取、分析、评价和创造信息的能力【8】,其中批判能力是媒体素养的重要组成【3】。媒体素养早期被用来研究如何降低青少年受到香烟广告的影响【11】。后来,众多研究发现,媒体素养的教育有益于青少年减少吸烟、酗酒等问题行为并提升健康行为【6】【7】。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我们很难有能力知道每一条信息的真伪,而新闻媒体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标题上突出、夸大,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但是,不切实际的突出和夸大会导致信息失真和误导大众。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我们难以让媒体改变其宣传模式,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在接收信息时的态度和认知。其中最容易做到,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怀疑。在面对不确定信息,尤其是那些被炒作的爆炸性信息时,多一份怀疑可能会让自己免受误导。怀疑的态度只是一个前提,在此之上,揭示媒体信息真相的过程(就像找到文章前面图片那样)则是更为实际的行动。


在具体做法上,本文尝试提出“两项留意、三种对策”的可行性方案。

两项留意是指:第一,对于具有明显渲染性和夸大性的媒体信息(尤其是标题)要格外留意。这类信息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感情渲染词汇或者是表达“绝对性”的词汇(例如一些虚假药品广告中的“药到病除”“五天见效,半月根治”之类)。媒体信息的传播往往是信息传播者向潜在信息接受者传递“靶向”信息的过程,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息传递的目的是改变信息接受者的态度,使其按照信息传递者的目的产生相应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会存在失真以及有意忽略某些“无关”信息的现象【13】。因此,在面临这样媒体信息的时候应该格外小心。
第二,短时间内在各大媒体平台迅速成爆炸性传递的信息需要留意。这类信息也包括第一点所提到的特征。援引网络集群事件的相关理论模型【15】,这类信息很好地抓住了网民的某种心理需求,利用互联网平台社会监管机制不如线下环境严格的特征,进行迅速传播。尽管我们不能说这种信息都不可靠,但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三种对策分别是指:向专业人士求助、主动溯源、不盲目转发扩散。在遇到不确定信息时,及时向身边的专业人士求助是破解谣言最为高效的方法。主动溯源指的是,对于媒体信息尽量找到其原始出处,并判断其真伪。根据社会认知中权威因素影响态度转变的观点,发布在专业化、权威性媒体平台的信息相比普通大众传媒的信息更为可靠。此外,详细标明出处的媒体信息更值得相信。不盲目转发指的是,我们在无法证实信息可靠性的时候请不要盲目转发信息。

3儿童青少年媒体素养的提升需要系统保障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发布的报告,我国25.4%的网民是学生。儿童青少年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同时这一阶段也是认知发展、自我探索、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媒体素养是儿童理解和学习媒体信息的重要技能【4】。大量研究发现对儿童青少年实施媒体素养教育对减少问题行为,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促进积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9】【10】【12】【14】。
因此,在呼吁提高儿童青少年媒体素养的同时,我们也期待适合于儿童青少年发展特征的媒体素养课程尽早出台,以及适合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媒体素养早日呈现。此外,家庭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和教师的自身媒体素养也影响着孩子们的媒体使用和健康行为【1】【5】。由此可见,儿童青少年媒体素养的提升并非仅是其“自身之事”,应将之视为一个“家庭—学校”系统。系统中各元素媒体素养的提升,都是儿童青少年媒体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息时代,如何练就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